一个路口就显出房价上涨的秘密


一个路口就显出房价上涨的秘密

 

作者:戴欣明

 

 

一看题目,有些人就会认为我闲来无事。本来我也没有在意,也是幡然醒悟而已。

 

深圳莲花山是我经常去运动的地方,经常要经过一个路口:红荔路与新洲路口;一个没有人行天桥的路口。这是个行人非常多的路口,一直也没有天桥,上下班高峰时付出的警力也很多,还有协管员,但是还是触目惊心:人车争到抢行严重。为什么不见天桥哪?

 

这天,我像往常一样过马路,看到一位警察背个手在那里观望就过去同他讲:

 

“这个路口我认为需要建个天桥,你是否可以代我反应一下。”作为每一个市民都有反应这样事情的权力。

 

“这些要计划的!”他以为我不懂计划,心不在焉地说着。

 

而就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这里面不单是官僚问题,而且存在着身为父母官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私心”在里面,但是大家似乎又不太好说他们什么。

 

早几年,新洲路重铺路面,很多人就议论纷纷。本来是件好事,为什么哪。原来在铺设这个路面的时候,本身就是不错的路面,当时,如果这个路面需要铺,那么深圳95%的路面都要重铺。也就是说一个不应该铺的路面却列入了计划并很快的实施了;因为,那段时间,那条路是通向梅林大社区的最主要通路,路的尽头住着无数的父母官。

 

同样,我也理解了这里为什么没有建天桥,因为这些父母官不走这个天桥,他们开车走的是已经铺好的路,建天桥与否都对他们行车影响不大。

 

上步路通心岭去市政府二办的地方很早就有个天桥,至今也没有多少人在那里走,当时就是为政府官员上班所建,不知是谁建议建的,建那个天桥的时候很多父母官已经不住在心岭那里;因为他们有更新的房子可住。不用担心,那个时候无论小市民有没有房子住,他们肯定是有的。

 

说到新洲路的那个路口,不建天桥还有其它的原因;不是“脸面”路口;也就不会同父母官的“脸面”有关,在那里行走的都是“内部人”:生活在周边的市民。

 

这其实就是一种效应,为官的思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为己”还是冠冕堂皇的,甚至还不会犯“错误”,谴责起来就像那个警察一样有无数个解释。是啊,难道我们父母官不是市民吗?问题是该建的没有建;该修的没有修。房价也是如此,该降的没有降。为什么?如此。房地产开发可以为一任父母官带来无穷的利益,只要升,或者说在“任期”之内升,利益就越大,某种意义上还可以“繁荣”经济,同样是冠冕堂皇。

 

很多人不太相信政策的威力,一味认为要市场化解决房价问题,这是对市场化的错误理解所致;没有政策指导和有效约素的市场化解决,房价就会越高,更主要的是社会就会越乱。市场化不是少数人说了算,也不应该代表少数人的利益,更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这也是“腐败”;思想上的“腐败”是其它腐败的力量源泉。

 

我以一个老深圳的口气讲:深圳的一个路口就能体现一个城市管理者的方方面面,房价蕴含其中;请问:一个城市有多少路口;一个省又有多少个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