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2006,在恍惚和犹豫中远去
文:曹培红
2006年,有一个人成了中国最富有的教师。当媒体纷纷报道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不知道有多少人忌妒。
不过,就我的感觉来说,2006年,俞敏洪是在恍惚和犹豫中度过的。而且,或许,2006的上市对新东方是个败笔。
我不知道俞老师的理想是什么?或者说,俞老师后来的理想是什么?
当我想念那些在中关村各个借来的教室里穿梭的时候,想起那些在雨夜穿梭在这些教室和学校的时候,我觉得新东方给自己套了个枷锁。准确地说,新东方被人利用了。
俞敏洪就是一名教师
至今我还记得,当教室门没有开的时候,几百人站在那个礼堂门外安静地看自己的书背单词的场景,我也还记得课间俞老师跟大家一起唱歌的情景。
那时候大家是快乐的,俞老师也是快乐的。
在2006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中,俞敏洪先生说他其实就想做个老师。
从北大的教师到新东方的教师,俞敏洪就是一名教师。在他的心目中,其实是教育的梦想。
梦想决定未来,教育的梦想应该就是教师,新东方因此应该是一所学校。如果走得更远,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然后有附属的中学、小学。
我想,那样的俞老师才是快乐的。
谁把俞敏洪变成了企业家?
我想,俞老师是痛苦的。俞老师的痛苦首先在于那些一定要把新东方变成企业家的人。记得毕业几年之后,听说了一些新东方的事情。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新东方到底是一个学校还是企业。
无疑,俞老师是希望新东方是个企业的,而他的曾经的合作伙伴则希望新东方成为企业。
印象中,俞老师曾经让出了新东方的管理,但是,我的估计,很快,俞老师发现新东方越来越像一个企业,于是,俞老师不乐意了,就迅速地重新控制了新东方。
那么,是谁把俞老师变成企业家的呢?是一些资本的奴隶。
也许我说的比较刻薄,但是,确实,有些一心为了自己的金钱利益的人威逼利诱地使俞老师成为了企业家。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以新东方的力量,那些天天在排对交费的同学在那里,新东方不缺少现金流,当然,如果一定要去盖个大楼或者盖N个大楼,那是需要一些大笔现金的。但是,现金来源有很多。有些人让俞老师变成企业家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毕竟,一个企业上市谁赚钱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新东方的未来是下市
于我,我希望,新东方未来能够成为中国的一所私立大学。
因此,新东方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需要进行股份回购,从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司变成一家私人公司。
这是我的希望。
2006年,当新东方在大洋彼岸上市的时候,俞老师是恍惚而犹豫的,同样状态的,则是新东方。
中国不缺少企业,中国缺少学校。
中国不缺少企业家,中国缺少教育家。
无疑,一名教育家比一名企业家对今天的中国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但是,对资本市场的人来说,教育家不能够帮助他们赚钱,而企业家可以。
于是,我倒是希望,俞老师能够始终是俞老师、俞校长,千万别成为俞总——那多低俗啊。
不是企业家低俗,而是新东方的理想低俗。
企业家是高尚的,但是,有些机构注定就不能够成为企业,而那当家人,更不应该是个企业家——例如新东方。
文:曹培红
2006年,有一个人成了中国最富有的教师。当媒体纷纷报道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不知道有多少人忌妒。
不过,就我的感觉来说,2006年,俞敏洪是在恍惚和犹豫中度过的。而且,或许,2006的上市对新东方是个败笔。
我不知道俞老师的理想是什么?或者说,俞老师后来的理想是什么?
当我想念那些在中关村各个借来的教室里穿梭的时候,想起那些在雨夜穿梭在这些教室和学校的时候,我觉得新东方给自己套了个枷锁。准确地说,新东方被人利用了。
俞敏洪就是一名教师
至今我还记得,当教室门没有开的时候,几百人站在那个礼堂门外安静地看自己的书背单词的场景,我也还记得课间俞老师跟大家一起唱歌的情景。
那时候大家是快乐的,俞老师也是快乐的。
在2006年度经济人物的评选中,俞敏洪先生说他其实就想做个老师。
从北大的教师到新东方的教师,俞敏洪就是一名教师。在他的心目中,其实是教育的梦想。
梦想决定未来,教育的梦想应该就是教师,新东方因此应该是一所学校。如果走得更远,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然后有附属的中学、小学。
我想,那样的俞老师才是快乐的。
谁把俞敏洪变成了企业家?
我想,俞老师是痛苦的。俞老师的痛苦首先在于那些一定要把新东方变成企业家的人。记得毕业几年之后,听说了一些新东方的事情。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新东方到底是一个学校还是企业。
无疑,俞老师是希望新东方是个企业的,而他的曾经的合作伙伴则希望新东方成为企业。
印象中,俞老师曾经让出了新东方的管理,但是,我的估计,很快,俞老师发现新东方越来越像一个企业,于是,俞老师不乐意了,就迅速地重新控制了新东方。
那么,是谁把俞老师变成企业家的呢?是一些资本的奴隶。
也许我说的比较刻薄,但是,确实,有些一心为了自己的金钱利益的人威逼利诱地使俞老师成为了企业家。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以新东方的力量,那些天天在排对交费的同学在那里,新东方不缺少现金流,当然,如果一定要去盖个大楼或者盖N个大楼,那是需要一些大笔现金的。但是,现金来源有很多。有些人让俞老师变成企业家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毕竟,一个企业上市谁赚钱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新东方的未来是下市
于我,我希望,新东方未来能够成为中国的一所私立大学。
因此,新东方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需要进行股份回购,从资本市场的公开公司变成一家私人公司。
这是我的希望。
2006年,当新东方在大洋彼岸上市的时候,俞老师是恍惚而犹豫的,同样状态的,则是新东方。
中国不缺少企业,中国缺少学校。
中国不缺少企业家,中国缺少教育家。
无疑,一名教育家比一名企业家对今天的中国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但是,对资本市场的人来说,教育家不能够帮助他们赚钱,而企业家可以。
于是,我倒是希望,俞老师能够始终是俞老师、俞校长,千万别成为俞总——那多低俗啊。
不是企业家低俗,而是新东方的理想低俗。
企业家是高尚的,但是,有些机构注定就不能够成为企业,而那当家人,更不应该是个企业家——例如新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