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管理者专访系列:德才兼备者无往不胜


  

    执笔:80后创业者管理者巡访组记者李明珠

    采访对象:北京中工设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刘杨杨
 
    由于时间的关系,对刘杨杨我们只做了简短的采访。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问题,但刘杨杨却给出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回答。  

"80后"采访组:您个人认为“80后”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凡是在80年后出生的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年轻人都可以划分在这个群体中吗?

刘杨杨:“80后”我认为是出生于1980年以后的人群,这部分群体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当然我也是。与以往出生的人群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80后从降临这个世界,就是孤家寡人。在成长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只有父辈的关怀,缺乏兄弟姐妹的理解,所以很多时候都只能一个人扛。

    80后的成长,具有时代鲜明特点,因为我国人口爆炸,不得不实行计划生育,而这20多年来,正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和国家实力迅速发展的年代,到今天,80后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是最好的时代,不需要担心社会的原始积累,目前的平台已然充满机会。80后目前可能遇到诸如社会竞争、就业压力,但是我认为渴望成功的心比以往哪个时代都强烈,因为成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个体成功了,才能累计全社会的成功。当然,因为市场经济发展优胜劣汰的客观现实,80后的家庭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造成了每个人起步的基础不一样,家庭将所有的希望承载给子女,无形间都增大了80后的压力,造成了许多人性格的扭曲和偏激。所以我认为80后的一批人,其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是对未来成功执着的追求,另外是脆弱、缺乏责任、浮躁的社会诟病,天使与撒旦吧。

    关于80后人群界定,我认为80后是一个整体,他们已经真真切切在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做贡献不分大小,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我们做的是天长地久的事业,既然是事业,那么就不是事情,事业是长期的,有波峰和波谷,事情可以短期见结果,而今天的成功者,明天就可能一无所有,所以不能单纯的界定80后是当下的成功者。另外,我们应该鼓励80后有勇气去承担社会责任,关怀80后的生存状况,而不是少部分精英群体。所以80后是一个整体,他们以一个群体的姿态出现在社会舞台。

"80后"采访组:大家对于“80后”的年轻人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现有的成就都感到惊讶,您作为一名“80后”从毕业到现在也只不过短短的3、4年时间,在这期间,您是如何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刘杨杨:首先来说,一个人成功与否,不能简单的看待他当下拥有多少财富,因为80后的职场道路才刚刚起步,人生航线或许还在校对之中。就我而言,我认为自己远远没有达到成功的理想境界,至少是我的目标而言,一大批已经取得良好成绩的人士,如韩寒、郭敬明、高燃、陈曦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正如生物具有多样性一样,我也愿意分享一些经历,供大家参考。就谈谈来北京的这3年多吧,和很多人一样,来北京白手起家,基本上是围绕文化产业在做,近段时间也开始逐渐往一些工程项目开发涉足,算是比同龄人挣钱多一些,当然也有投资失败,只剩下50元,还得还银行月供的时候。我始终认为,人生是波浪发展的,有波峰和波谷,做到功高不自傲,失意不沉沦,所以对未来,我始终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在于对得失是一种淡然和坦然的心态。每件事情,我最大努力了,就不后悔了,即使结果为我所不愿,也不去纠葛,走不出来。只要记住,100次失败不可怕,只要1次成功就好了。人的一生,灿烂是短暂的,但是过程是精彩的。所以我享受每一个过程。
 
    其二,要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我们不能跟国家机器相比,做5年计划,因为变化太快了,我们根本无法掌控。而3年规划是比较合适的,比如说我自己将来京的第一个3年目标,制定为研究生毕业、购置房产、启动自己公司,欣慰的是,都实现了。今天看来,没有其它诀窍,仅仅是“目标写在钢板上,方法写在沙滩上”的信念,目标制定了,3年来没有给自己一个放弃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实施目标。

    其三,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朋友圈子。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很多事情要敢于和朋友分享交流,不要顾忌什么人情世故。要赢得朋友的真心,必先予之自己的真情。一支独秀不是春,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我约为计算了下,我收入的50%基本来源于朋友介绍的业务。
其四,要擅于学习。我们为企业和客户策划咨询,可能天天面临全新的领域和挑战,只有学习和掌握的比别人多,才能在新的平台上将事情做漂亮。我基本上坚持每天学习1小时,因为我相信一年坚持下来,就多学习了300多个学时,2年就相当于学习了一个本科,完成了自己知识的更新,则不会被社会发展拉下。

    其五,有意识的塑造自己的积极的人生观。我一般或者说非常少,告诉别人我面临的问题、压力和失败,因为我认为,既然你愿意将这些负面的东西告诉这个人,说明你信任他,但是只能起到倾诉缓解压力的作用,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让你信任的人为你担心。我认为“3得”可以共勉,经得起诱惑,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

"80后"采访组:作为年轻的“80后”,您事业的道路还有很长,多于今后您是如何打算的?

刘杨杨:的确,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应该现在给自己下一个判决书。简单说,“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最重要吧。人生应该经历“五新”,即新科、新房、新车、新娘、新人,什么意思呢,或许没有古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宏伟,不过我觉得做到“五新”就已经表明我是合格的社会建设者了,即良好的知识素养(新科及第)、较高的生活质量(新房、新车)、美满的家庭(新娘、新人)。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路有多长,心就该有多远了。

"80后"采访组:“80后”的队伍在一天天的壮大,很多没有毕业或是已经毕业的年轻人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还处于迷茫阶段,找不到该努力的方向。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要鼓励他们的,或是有什么经验要与他们分享的呢?

刘杨杨:人因梦想而伟大,我们的一生,不过是造梦、追梦、圆梦的过程,没有梦想最可怕,那是行尸走肉。实践梦想就用一句话共勉和体会吧,两军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智者相逢德者胜,德才兼备者无往不胜。


个人简介:

    刘杨杨,出生于1980年11月,2001年9月参加工作。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现任:北京中工设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华企业大学网(www.51educn.com)、馨港生活网(www.xinganglife.com)总策划、主编,北京馨缘斋画廊总经理,北京中工设-馨港装修装饰工程部总经理。

    曾经担任过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新加坡华点通集团、中华企业内训网等多家机构咨询师、策划顾问。

    在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资产过亿的3家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一家中型咨询公司担任过品牌推广部项目经理、教育项目总监、业务总监、总裁助理、资产管理部高级经理等。

    作为项目经理或者主要参与人员,为中国网通、燕山石化、天津港、九州方圆、日照港、山西漳山发电、鑫航鸿业、中国电子等20多家企业提供过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咨询策划。 作为培训师和课程设计人员,为北京人才市场报、经理日报、中华培训网、广州铁路局等30多家企业提供过管理方面的培训实施和策划。 策划过起航优秀企业与校园大型互动活动、董事会运作研讨会等全国和区域论坛20多场/次。
 
    在价值中国网、世界经理人网、库融网、中国咨询频道、中国制造业管理在线等财经网站上开设专栏交流。陆续有30多篇文章发表在互联网周刊、首席市场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移动通信、计算机世界等,出版专著一本-职场压力管理-做一个轻松的人,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表作品共计50万字以上。

       

欢迎更多80后好手报名参与访谈,同时欢迎业界成功人士参加访谈,发表对80后及新生代商业人群的看法与意见。

报名电话:01084804766

报名网站:www.mcb2b.com/80winner

E_mail:[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QQ:38675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