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V1+2与王太华数字电视7大关系(2)


全文见《王飚舵博客之数字电视专题》

 

DTV1.0+ 2.0模型:细分与组合

 

 

基于UTI机卡分离的技术,在客观上可以把运营主体和业务体系做到明确地细分,进而得出以下的运营体系的模型:即DTV1.0+2.0模型。

?/P>

 

多年数字电视试点探索中纷纷出现的“2万户现象”已经证明摒弃整体转换只搞付费电视的“单打一”做法是不成功的;另一方面,整体转换时过少考虑增值业务开展,只为“转换”而“平移”的粗放做法也是一种“单打一”的做法,也遭到了市场检验的阻滞,这必然会给国家蒙受巨大的产业风险和损失。这些“单打一”的做法,是基于一个很难盈利的产业模型,即使短期内有政策倾斜支持,但没有良性自我维护的能力、甚至是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就也不可能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最终变成一个巨大的包袱。

本文提出的DTV1.0+2.0模型,强调的是两层意思,一是细分,把一个DTV分成了DTV1.0DTV2.0,分别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内涵和使命,解决不同的问题,满足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有机结合,是靠机卡分离接口把1.0产品与2.0产品的有机结合,把1.0业务和2.0业务有机结合,把1.0主体与2.0主体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在横向上,把不同来源的资本和知本结合起来,把实力尽可能地壮大起来;把IPTVDTV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而且还在纵向上,把今天与未来结合起来,把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把希望尽可能地预留更多;这样DTV1.0DTV2.0,有分有合,辨证地统一,如同双节棍一样,长短结合、刚柔相济、套路组合,灵活应对处理不同问题,就能把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变成一个必将赢利的一个商业模型。

 

解读DTV2.0

DTV1.0+2.0模型中,DTV1.0基本上是传统业务和传统做法,DTV2.0是创新业务和创新做法。在此重点从“一基两柱”的角度解读一下后者:

è      DTV2.0基石---产品体系

DTV2.0 中,产品体系包括:UTI机卡分离终端、业务前端平台、业务管理后台。UTI机卡分离终端:“机”的部分是指嵌入了UTI 的接口芯片的机顶盒或数字电视一体机或者其他设备,如turner 卡、DVD 等;“卡”的部分是指符合UTI机卡分离协议的扩展卡或设备,还包括CA 卡、EPG 、数据广播卡、P-VOD 机、PVR 机、MP3GAME 卡等;2.0 业务前端系统平台:进行2.0 业务必要的前端播出系统,如P-VODEPGGAME 等前端播出系统;2.0 业务管理系统平台:为2.0 业务提供管理的平台,包括用户管理、节目管理、计费管理、设备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模块。

è      DTV2.0支柱---业务体系

DTV2.0 的业务体系方面,强调与模拟电视不一样的全新感受,包括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收视方式和收视内容:在DTV1.0 基础上融合IPTV 优势,提供高速下载和本地交互点播,以及PVRP-VODMP3 音乐下载播放等,实现时移电视、增强计算业务(大型游戏)、双向业务(电视投票、家庭购物、即兴搏彩、参与电视)和本地互动业务(信息搜索、互动广告)。在DTV1.0内容基础上包容IPTVSMSIVRMMS、彩铃等电信、互联网内容优势而创新,在广电总体审查监控下,高速定制化放送个性化内容。

è      DTV2.0支柱运营主体

抓住时机,发展壮大运营队伍,提高整个广电网络阵营的实力,也许是广电面对三网融合战略未来最根本的解决之道。DTV2.0带来了运营主体的多元化,一改广电运营商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基础运营商与庞大的SP/CP组成共生共荣的分层运营新体系。这种多元主体、分层次运营、知本+资本的创新,恰恰是广电运营商最为急需的。这些力量本来可能是要在电信上投入,借助DTV2.0,网聚这种新生势力,此长彼消,更加提升广电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