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其实它不是个车展……
成都车展其实我也去了,只是回来觉得没什么东西好写的,就一直没有动笔。有天忽然看到论坛里Wizard版主的标题不错,这里就借用过来做个标题,写点自己对成都车展的看法,Wizard版主可千万别告我侵权啊!
先说展馆,论到硬件设施,我觉得成都车展硬件的条件没得说,和上海展馆、广州展馆绝对有得一拼,呈扇叶形分布的9个(好象是9个吧)展馆绕成一个半环形,设计相当不俗,参观起来也很方便,而且展馆的周围也很开阔,不似上海展馆那样显得挤迫,当然北京展馆就更没法比了。
不过,这可能是我对成都车展唯一的好印象。
虽然有着很好的硬件条件,而且在宣传口号上也表示也做中国西部最大的汽车展,不过展览的内容实在不太成气候,与口号表现出来的雄心壮志相距甚远。
实际上,汽车厂商对本次车展还是给予足够重视的,据我了解,很多车厂都派出了管理高层出席了本次车展,并拿出了自己的所有车型来参展,并在努力制造一些关注点。但这些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国际车展的核心内容。一个成功的国际车展至少应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技术的展示,比如一些汽车新科技的产品应用,二是概念车的发布,这是车展主题的重要内容,三是新车型的发布,这也是车展重要性的体现。但遗憾的是,成都车展在这三点上统统欠奉,大是够大,8个展馆布了6个,但展车几乎是清一色的商品车,几乎没有新车在这次车展上亮相,这说明一个问题,成都车展还不足以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厂商当然也不愿拿新车来这里做赌博。
展车不具备国标车展的档次只是外部原因,借以时日,相信成都车展的重要性会逐渐体现出来,也会成为汽车厂商发布新车的重要场所,但展馆配套设施的缺乏却是一个意识的问题了。在办车展这件事上,成都车展的组委会显然只学到了皮毛,没有真正领会到办一个国际车展所应该做足的功课。
我在车展上遇到的两个小问题足以证明成都车展配套的不成熟。
进入展馆拍照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闪光灯电池没电了,这实在是个小问题,出门找个商店应该就解决了。正好来早了半小时,于是我决定出门去买电池。这一决定却让我吃足了苦头。从1号馆走到9号馆,找到了4、5个商店,竟然全是卖餐饮的,一问电池就摇头。没办法,只好跑出展馆,一直跑到展馆后面一个房地产售楼部那里,问过保安后才知,展馆周围别说超市,连个小商店都没有。我晕!没办法,只好再从9号馆跑回一号馆,在4号馆的位置误打误撞地进了一个没进过的餐饮店,一问居然有电池卖,我赛,真是如蒙大赦啊。看看表,买几节电池只花了我40分钟时间,来回走的路有几公里。
中午刚发个稿回去,那就找新闻中心吧。这下又遇到问题了,问了所有碰到的保安和巡警,都不知“新闻中心”为何物,只好跑到门口问检票员,新闻中心在哪里,几个检票的成都MM一脸茫然地看着我,纷纷对着我摇头,最后一个小伙问我,你想做什么,我说上网,他指了一下说,3号门那有个新闻中心,你去看看。跑过去一看,只在门上有几个不显眼的字写着新闻中心,怪不得来回跑了几趟居然没看到。
进了新闻中心麻烦更多,只有不到十台计算机,好容易等到一台,除了写字本和QQ外,其实没有软件,相当于一个祼机,U盘里的WORD文档打开竟然全是乱码,晕倒。没办法,只好距到展馆对面的酒店里,用一分钟二元钱的代价上网发了稿。算了一下,从找新闻中心到开始上网,用了近一个小时,连饭都没吃上。
其它的配套设施基本上就不想再说了,从以上几点来看,成都车展离“以人为本”的办展宗旨还差得太远,想做真正的国际车展,这些方面必须得狠下些功夫。
点击这里查看原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