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网络国”的移民


  “等有时间了,”很多年以前我想,“把中外小说中谈论书的文字,比如堂吉诃德迷恋骑士小说一类的段落,辑录出来,编成一本书,就叫做〈书中书〉。”多好的书名啊,我当时很是表扬自己一番,还劝自己千万不能泄露出去。那时我想起了扬之水的遭遇:她写了一本书,早想好了书名叫〈旧时月色〉,谁知道书还未出,名已它属,我编的董桥那本新编散文集上市了,书名就是“旧时月色”,她为此沮丧了好一阵子。于是我心里藏着〈书中书〉的秘密,终日忙些“世间世、人中人”的破事,该编的书一直没编出来。月前去香港一家二楼书店巡阅,突然脑袋大了一下:李炜著、余姗姗译、台湾联合文学版的一本新书在向我招手呢,书名……天呐!〈书中书〉。“报应啊,”我想。

  夏志清、余光中连手推荐的那本新书〈书中书〉,作者开篇前先引了乔治·特洛可(GeorgTrakl)的一句话:“如今,带着一颗热切与共鸣之心来阅读的人,已不属于这个世代,也逐渐凋零了。”我忍不住为这未谋面、不相识,且第一次听说、不知他在什么“单位”工作的乔治兄续上几句:眼看着,我们这一代爱书人就成了铅印世代的“前朝遗老”,纸制书籍的“没落知音”。无奈何,我们都被赶到了数字时代,做了“网络国”、“E-BOOK国”、“光盘影碟国”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