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传勇:王石“非垄断论”三大漏洞


 

一向受人尊崇的地产“带头大哥”王石在11月陷入了来自各方“争议”的漩涡,包括媒体、专家甚至同行。而引起舆论哗然的源头正是王石在10月29日发表的一席言论:万科坚决不囤地、不捂盘,房地产行业也不存在垄断。


“一石激起千层浪”,或许没有这一激,王石言论依然被众多“将信将疑”的依附者奉为经典,然而这一“石”不是指“王石”,而是《楼市》出品人老蔡在其博客上发表了《王石:得了便宜还卖乖》一文,一时间一批专家学者、开发商,网友展开了对王石理论的激烈争论。


老蔡一针见血地用万科以天价拿到西大望路“地王”、北京万科东第因捂盘惜售被曝光、东莞抢地的事实反驳了王石的言论。这些活生生的真实情况足以让王石感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实际上,除了万科行为与王石言语自相矛盾,其言论本身亦漏洞重重。

 

“论据”本身备受争议
首先王石用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前提来作为自己的论据,那就是寡头垄断是少数企业占据了行业绝大多数份额,王石认为2006年万科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却只有1.25%。因此,房地产行业不存在垄断。王石的论据看起来很有说服力,实际上却忽略了房地产的特殊性。“地段、地段、地段”,房地产的“地段论”,王石在销售房屋时运用自如,但是在这里却忽略不计。房地产区域性非常强,能否用其他行业垄断标准来衡量房地产,目前一直备受争议,没有定论。而王石却用做论证其“非垄断论”的主要论据,显然犯了“前提非真,结论非真”的逻辑错误。

 

“论据”钻政策漏洞
万科走工业化道路是路人皆知。其实王石一直认为万科走快速开发的道路,周转率比较快,拿地多,开发也快,所以不存在囤地捂盘。乍听起来老王说得也不错,如果国家能够严格执行“土地两年不开发就收回”的政策,万科根本无法囤地捂盘。可是恰巧政策从831到现在一直都处于空谈,“两年大限”常常能挖个坑就蒙混过关,因此,有很多途径可以让企业有地并不开发。万科目前已在全国29个城市布局项目,所谓的不捂盘囤地也是有策略的,在其土地储备比较富裕的城市,万科加快开发求规模效应,但是在土地储备仍为其短板的北京,万科可就放弃速度求房价利润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万科东第捂盘被曝光了。

 

“结论”有违国家保障主流
王石说了数条理由,最终的结论是万科不捂盘,不囤地。而且王石认为,上市公司的股票大家都可以买,实际是为老百姓提供了在这个行业里赚钱的机会。譬如万科现在有70多万股东,这还不包括通过基金间接持有万科股票的更多中小投资者,所以向社会增发股票,资源向万科这样的公众公司集中,实际上是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可以分享这个行业的红利。王石这样说,买万科股票的股民肯定非常乐意,此言甚至能提升万科股价。然而王石却没有想到,万科这样疯狂拿地、获得利润的行为在让万科70多万股东受益的同时,其对房价的引领又足以让更多的人买不到房,或者买到了房却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最主要的是,我国当下最急迫的事情是并不是怎么样让更多的投资者获利,而是如何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住有所居”,“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或许王石高呼股民受益的同时需要更多的思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