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老大又在涉嫌欺诈


  新语

  铁老大推出的“动车组”自从一上市就“绯闻”不断:票价高企、故障频出。为此,铁老大受到众多非议。铁老大对于“高票价”的回应是:动车组,速度快、安全、舒适。

  由于生活所需,我是需要经常往返于济南北京之间的。动车组开行后,原来开行在济南-北京之间的T35/36便停止了运行,我只好花超过原来票价1倍以上的价钱乘坐动车组。虽然,乘车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1个小时,但是,平白里多花了1倍多的钞票,还是很心疼的。

  像飞机有公务舱和经济仓之分一样,济南—北京间的动车组也有两个级别的座位:一等座和二等座。二等座一排有5个座位,一等座一排只有四个座位,一等座前后排的距离比较也比较宽,坐在上面,腿可以伸得开,而且靠走道座位的常客不会影响里面座位乘客的进出。由于本人稍胖,为了舒服起见,所以,每次乘车总是又多花一些钱,买1等座的座位。但是,有一段时间,1等座的票子很紧俏,经常买不到。

  昨天从北京回济南,我照常买了1等座的票。上车落座后,总觉得哪里有些不舒服。和旁边几个人一聊,大家都有同感:车座的前后距离变窄了:腿肯定是伸不开了;由于距离太近,如果放下脚踏板后,脚如同踩了一阶台阶,膝盖更加弯曲,所以人也更加难受,而如果把脚踏板收起来,脚踏板又占据了有限的空间,使得座位前边的距离更加短小;靠窗落座的乘客要想出来,靠走道的乘客要起身让座。一问乘务员方知,原来50多个座位的1等车厢,现在安排了70多个座位。据我的目测,这节1等车厢前后座的距离,与2等车厢前后座的距离相差无几!

  明显地,缩短了每排座位之间的距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每节车厢可以多出20个座位来。而多出的座位,自然可以为铁老大挣更多银子回来。但是,这种挣钱的方式,显然是以损害乘客的利益为代价的。因而是为人不齿的。

  诚然,铁老大可以“增加运力”来为自己的这一行作解释,也可以“并没有对1等座位距离限制的国家标准”为自己作辩护。但是,铁老大这种:先推出一种较为舒适的车型,在获得了社会对其价格的“认可”后,无端地降低乘坐的舒适度而又不降低票价的做法,与“以次充好”的奸商行为并无两样。明显是一种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