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科学落后于许多发达的欧美国家,这一点不论承认与否,已客观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独有的学科和专业也普遍被“边缘化”,在国际上没有应该有的地位。譬如,中医学科,就是典型的例子。就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倘若一门学科没有被人承认,没有应有的地位,“他”就会在一些场合去争取,去游说,甚至去鼓动,还有喋喋不休。
有关中医的话题,某些言论就印证了这般情形。
2007年6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男女”,并称“这是系统生物学最好的一种应用与实践”。第二天,尚勇的发言发表在科技部所举办的报纸——《科技日报》上。
很显然,尚勇的这番话是为了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他的话见报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招致质疑,随后质疑之声不断,一些科学家和专家批评其为伪科学。我并不关心尚勇副部长的话是否正确,或者说是否科学,我倒关心用“生男生女”这样的说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医能为人治病是无可争辩的,特别对于现代医学很难治的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既然能治病就存在着科学性,只是这种科学性没有用现代医学来解释而已。传统的中医理论由中国古汉语写成,而中国古汉语不能被现代医学接受,相反被现代科学认为是奇谈怪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中医理论常常涉及这些的问题,比如,“人的身体怎么出现了金木水火土”、“人的身体怎会有气”、“人的思维怎被说成是心思和心想”等等。从表面看,这些问题很不科学,容易被现代人认为是胡编乱造。然而,中医用这些现代人不理解的术语,早已形成了实际能治病的理论,中医有它们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这些论理实际上早已形成了中医学。
已经形成的中医学正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考验,其中就必须考虑到厘清那些所谓的“奇谈怪论”,将其转化成较为“科学”的语言表述,抛弃掉“神秘”的成分。仅通过切脉来判断“生男生女”,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让人引起误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具有了神秘感,甚至让百姓产生迷信的思想。我们要知道,中国民间极为看重男女之别,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即使中医切脉能判断男女性别具有科学性,民间的百姓并不认为是科学,因为,百姓更相信“生男生女”是命中注定。倘若我们坚持用中医切脉能判断性别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无疑是将中医学再次推入“非科学”的泥潭。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之间的鸿沟。从思维方式上来说,科学的思维是一种运用概念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属于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把科学与其他非科学的不属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区别开来。中医的思维方式就不是这种抽象的理性思维,中医的思维方式在《周易·系辞下传》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述,就是取天法地的类比直觉思维。再就是,科学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第一步要对对象进行处理,对其进行理性的建构,也就是实验,这个特征则把那些与科学处在同一文化体系之内的宗教、哲学与艺术等非科学门类区别开了。中医所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中医学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我们到底如何判断其科学性?
回答这样的大问题当然非我辈所及,不过,我想,从大的方面来说说,譬如认识方法,也为必不可。
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中医学本身和当代自然科学,其实都难免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我这么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站在整个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角度,从人体本身、人体科学本身、医学科学的根本目的等等,而非拘泥于某一个学科,综合进行分析,然后再做判断。也就是说,中医学务必超越中医学本身,超越当代自然科学,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中医学。也许,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与现代化才可能有些眉目。
但愿,我的个人见解不是胡说八道。
有关中医的话题,某些言论就印证了这般情形。
2007年6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罗马召开的“中欧中医中药大会开幕式”上致辞说,“中医不但能够通过脉搏诊断妇女是否怀孕,而且能判断男女”,并称“这是系统生物学最好的一种应用与实践”。第二天,尚勇的发言发表在科技部所举办的报纸——《科技日报》上。
很显然,尚勇的这番话是为了证明中医的科学性。他的话见报后过了一段时间才招致质疑,随后质疑之声不断,一些科学家和专家批评其为伪科学。我并不关心尚勇副部长的话是否正确,或者说是否科学,我倒关心用“生男生女”这样的说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医能为人治病是无可争辩的,特别对于现代医学很难治的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既然能治病就存在着科学性,只是这种科学性没有用现代医学来解释而已。传统的中医理论由中国古汉语写成,而中国古汉语不能被现代医学接受,相反被现代科学认为是奇谈怪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中医理论常常涉及这些的问题,比如,“人的身体怎么出现了金木水火土”、“人的身体怎会有气”、“人的思维怎被说成是心思和心想”等等。从表面看,这些问题很不科学,容易被现代人认为是胡编乱造。然而,中医用这些现代人不理解的术语,早已形成了实际能治病的理论,中医有它们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这些论理实际上早已形成了中医学。
已经形成的中医学正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考验,其中就必须考虑到厘清那些所谓的“奇谈怪论”,将其转化成较为“科学”的语言表述,抛弃掉“神秘”的成分。仅通过切脉来判断“生男生女”,这样的说法很容易让人引起误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具有了神秘感,甚至让百姓产生迷信的思想。我们要知道,中国民间极为看重男女之别,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即使中医切脉能判断男女性别具有科学性,民间的百姓并不认为是科学,因为,百姓更相信“生男生女”是命中注定。倘若我们坚持用中医切脉能判断性别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无疑是将中医学再次推入“非科学”的泥潭。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之间的鸿沟。从思维方式上来说,科学的思维是一种运用概念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属于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把科学与其他非科学的不属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区别开来。中医的思维方式就不是这种抽象的理性思维,中医的思维方式在《周易·系辞下传》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述,就是取天法地的类比直觉思维。再就是,科学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第一步要对对象进行处理,对其进行理性的建构,也就是实验,这个特征则把那些与科学处在同一文化体系之内的宗教、哲学与艺术等非科学门类区别开了。中医所不具备这样的特征。
中医学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我们到底如何判断其科学性?
回答这样的大问题当然非我辈所及,不过,我想,从大的方面来说说,譬如认识方法,也为必不可。
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中医学本身和当代自然科学,其实都难免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我这么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站在整个自然科学及其发展的角度,从人体本身、人体科学本身、医学科学的根本目的等等,而非拘泥于某一个学科,综合进行分析,然后再做判断。也就是说,中医学务必超越中医学本身,超越当代自然科学,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中医学。也许,中医学理论的科学性与现代化才可能有些眉目。
但愿,我的个人见解不是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