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素有东方伊甸园之称成都市,抓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比如说,为了加快“四大领域37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11月9日,该市与有关金融机构签署了授信额度为2000多亿元的银政合作协议;11月22日,该市又出台了《关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实施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培育范围,并享受众多政策扶持,其补贴标准小到1000元大到500万元。
说实话,笔者既不反对地方政府“负债搞建设”,也不反对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搞招商引资,但前提是要在国家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且要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地方政府不能把公共财政当成企业的“贷记卡”,并且恶意透支。倘若如此,很容易形成财政“黑洞”,最终挤占的是社会公共产品的支出。
公共财政的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但成都市政府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2000多亿元的授信额度,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等非公共产品,一旦有企业因故不能还贷,政府作为担保人,财政就脱不了干系。另外,针对大企业大集团出台的优惠政策更是“包罗万象”,特别是政府补贴让人眼红,小到1000元大到500万元,这也显然超出了公共财政支出的范畴。
其实,只要稍有头脑的投资商,是不会只顾眼前利益的。试想一下,一个能“上缴税金2亿元以上的企业”,还在乎你这点“小恩小惠”?事实上,我们也从未听说过有哪个投资商是靠什么“优惠政策”发家致富的。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你这里是否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环境有软硬之分。软环境有法制环境、诚信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水陆交通、水电等之类则属于硬环境。
由此看来,在对企业的扶持上,公共财政的重点应放在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即使财力不足,适度举债也在所不惜;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勒紧裤带”也应该保证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同时,公共财政是人民大众的。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最大的亮点。因此,公共财政支出在往后还要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将是企业之幸、民生之幸、公共财政之幸!
说实话,笔者既不反对地方政府“负债搞建设”,也不反对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搞招商引资,但前提是要在国家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且要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地方政府不能把公共财政当成企业的“贷记卡”,并且恶意透支。倘若如此,很容易形成财政“黑洞”,最终挤占的是社会公共产品的支出。
公共财政的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但成都市政府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2000多亿元的授信额度,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等非公共产品,一旦有企业因故不能还贷,政府作为担保人,财政就脱不了干系。另外,针对大企业大集团出台的优惠政策更是“包罗万象”,特别是政府补贴让人眼红,小到1000元大到500万元,这也显然超出了公共财政支出的范畴。
其实,只要稍有头脑的投资商,是不会只顾眼前利益的。试想一下,一个能“上缴税金2亿元以上的企业”,还在乎你这点“小恩小惠”?事实上,我们也从未听说过有哪个投资商是靠什么“优惠政策”发家致富的。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你这里是否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环境有软硬之分。软环境有法制环境、诚信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水陆交通、水电等之类则属于硬环境。
由此看来,在对企业的扶持上,公共财政的重点应放在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上。即使财力不足,适度举债也在所不惜;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勒紧裤带”也应该保证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同时,公共财政是人民大众的。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最大的亮点。因此,公共财政支出在往后还要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将是企业之幸、民生之幸、公共财政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