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职业经理人何去何从


汽车职业经理人何去何从
前几天,突闻某公司总经理叶先生闪电辞职,很是震惊。震惊之一的是,叶先生作为业界知名的汽车职业经理人,为何在当初下定决心大展身手之际,却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抽身离去?震惊之二是,在最近三个月内,叶先生已是与记者相交颇深的职业经理人中超过第10个人离职或跳槽。如此人事变动频繁的工作岗位,难道汽车行业已进入人才特别是汽车职业经理人的全面换代时期?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间人才流动自由而宽松。叶先生的离职,可算是再正常不过。然而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汽车行业人才流动,特别是汽车职业经理人的频繁流动,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虑。

何为汽车职业经理人

一般认为将汽车销售、售后维修的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所在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就是汽车职业经理人。通俗来讲,汽车职业经理人就是凭能力凭业绩吃饭的人,但不是凭资本吃饭的人,换言之他们是凭人力资本吃饭的人,而不是凭货币资本吃饭的人。

有几个特征可以清楚地界定汽车职业经理人。首先,汽车职业经理人和岗位职业化是同一个趋势;其次,汽车职业经理人一定是处于管理岗位,不管是技术营销还是经营管理;另外,汽车职业经理人在汽车营销或管理等方面有很深的积累,经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已形成富有前瞻性,来了以后不需要企业在用他时还要培养他试试看行不行。

五种不同的人生轨迹

前些年一同进入汽车行业的职业经理人,经过数年打拼后,由于际遇、能力及自己努力程度不同,出现了很大分化,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管而优则成股东。二是独立出来做老板。三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如既往留在汽车行做孺子牛,与前赴后继的小一辈职业经理人竞争上岗。四是转行,走过伤心地。经受了挫折,对汽车行业心灰意冷,转而回到以前从事过的IT、电子等行来。五是由于喜爱汽车行,虽受挫折,暂时离开了前一个公司总经理或副总位置,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东山再起,从而退而求其次,转到下一个公司从销售经理的位置做起也行。

五种轨迹,五种人生。无疑前两种属于成功者,化茧成蝶。每每谈起做职业经理人的这段经历,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第三类是苦行僧类,具有坚忍的品性。无论工作中遇到任何情况,都恪守职业承诺,尽职业经理人应尽职责。这批人仍对前途充满信心,在奔向成功的路上仍然奋然前行。第四类无疑是失意者,碰上以前的同事,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但回头一想,远离伤心地,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重新回到起点,但此人非彼人,有了更多的经历,拥有更强的综合素质,相信成功会更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五类为韩信类,大丈夫能屈能伸,几年后引领车市风骚的说不定还是自己。

处境尴尬压力大

负责一家4S店或知名汽车品牌特约服务店的总经理,在窗明几净、流光溢彩的汽车展厅上班,拥有宽敞的办公室,领导着上百人的团队,这可能是很多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打工一族梦寐以求的位置。然而在光彩的背后,相较于其它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深圳的汽车职业经理人所受到的压力更大,处境更为尴尬。

首先表现在家族式企业中位置的尴尬。很多职业经理人表面上是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但实际的权力空间仅相当于市场营销经理或服务经理。现在汽车业内95%以上的汽车企业都属民营或私营企业,部分汽车营销企业在管理上还不是很规范,所有权跟经营管理权压根儿就不可能分开。很多职业经理人在公司没权,实际上只是老板(董事长)的传声筒或麻烦事的挡箭牌。

其次是汽车职业经理人多头受气,难有出气孔。一位从超市行业转入汽车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告诉记者,作为超市行业的老板,享有较高的自主权。但在汽车行业则不同,几乎所有的关系都是老大,你找员工出气?除非你不想打造团队了。

再者是近年来受短期业绩、利润目标之累,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严重。近两年来,汽车销售和服务竞争更加激烈,弱势品牌销量每况愈下,强势品牌的代理商经销商一年增加几家,而且竞争车辆也成倍挤入市场,直接结果是单车利润直线下滑,但老板定下的利润指标和销售目标却年年增长。一位赵姓老总告诉记者:“身为职业经理人,我们被要求注重当期业绩,我4年来就干这件事,它不像创业的人能够有梦。我们看到许多民营公司的总经理,名字叫总经理、总裁,但实际上是销售经理。由于职业经理人角色的定位决定了他比较短视,在这个圈子,你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什么5年之后!你明天在不在这里都不一定。’”

第四是面临科班出身的新一代汽车职业经理人的岗位竞争。时下的汽车职业经理人,大多是其它行业临时转行,或是直接从汽车销售和服务岗位提上来的,很少是汽车营销科班出身的。面对观念更新、理论更系统的科班生竞岗,压力可想而知。

弱势催生更成功经理人

目前汽车销售服务行业无疑正处于阵痛变革的多事之秋,车商的进退市、股东之间的股权分离频频上演,相应带来的职业经理人频繁变动也就在情理之中。从一定程度上说,国内车市蓬勃发展也是近五六年的事。对于很多车商及职业经理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靠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发展到今天。以前车市是有市无车的,很多职业经理人轻松过关。然而近两年风向大变,绝大部分车型出现有车无市,车商之间竞争白热化。在年增一年的销售利润及销售目标的强大压力下,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职业经理人才能长袖善舞。而部分江郎才尽的“南郭先生”逐渐淡出或退出这个历史舞台势在必然。

一个行业涌现出批量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一方面和这个行业的性质有关,在竞争充分的行业中,如管理咨询、IT和通讯设备行业中,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可以预期的是,要不了几年,在车商之间经过大幅度整合之后,职业经理人也会大浪淘沙,届时将会涌现一批在全国提起来也响当当的汽车职业经理人来。

何去何从自己把握

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数年的职业经理人,既没有当上老板,也没有混进股东行列,而退出这个自己所喜爱的行业又心有不甘。怎么办?职业经理人的路在何方?与一些相交甚深的汽车职业经理人深谈时,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有这种感慨和困惑。

何去何从?专业人士指出有三种选择。一是强势汽车职业经理人改变环境。即经过自身的努力,加上际遇,走向股东、老板之路。二是大多数职业经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就适应环境。适应绝大多数车企业是家族企业的特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应对各种关系游刃有余,也要洞查企业全局,完成企业销售目标,还要不断充电,笑对不断涌来的科班职业经理人的挑战。第三种是另谋出路。在一个不熟悉、很痛苦的环境中工作,为对家人、车商老板及自己负责,另觅出路也不失为一种多赢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