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招考1:3592的咋舌比例与人生惰性期望


公务员招考1:3592的咋舌比例与人生惰性期望

 

李华新

 

    今天0时,有“国考”之称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截止。截止到昨天晚上6时,文化部、卫生部、外交部等机关单位的部分职位通过审查人数已超千人,其中农业部一热门职位与报考人数之比达13592。(2007110301:32 京华时报)

 

  从1023日启动网上报名开始,公务员报考网站就十分“火爆”,中央纪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等部门的很多热门职位报考人数都突破了千人大关。竞争最为激烈的农业部办公厅“综合处科员”一职仅招1人,截至发稿时,通过审查的报名者已达3592人。

  今年报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往年属冷门的职位不再冷,水利、 地震等往年属冷门的职位今年都相继告别了零报考纪录。不过据一些信息的披露,有些职位如气象仍然是比较低的。有的一些职位,或许是因为宣传不够,也出现了一些空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假如我们的公务员报考年年在如此之高的位置上,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那一定是我们的社会就业结构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些人来报考这样的职位,本身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讨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不是自己有献身国家行政事业的信念。因为公务员的待遇相对稳定,公务员所承受的压力要远远低于那些在外资企业做白领。而且此外公务员就是衣食无忧了,就会比较保险了。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人生惰性祈求的存在。而且行政的人生的价值能够进入公务员队伍是最为让人羡慕的。而且在社会上公务员的待遇和收入也是稳定和能够有保障的。

   不过要是一国的国民尤其是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至少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其中的人生设计中,已经没有能够最起码的理想的成分,而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生活来进行设计的话,那么不但要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而且会使得这样的一个循环进入一种“国民理想丧失”的境地。如此以来,人们仅仅是在为眼前利益而活着,那么中国的未来将会是就业结构严重失调的结构。而且在人们对国家垄断主义大肆讨伐的时候,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此的就业结构和理想就业选择的追求,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不利的。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来看,人们对于报考公务员趋之若鹜的趋势,以及公务员作为大学毕业生的理想目标的选定,其实已经是一种畸形的发展了。既然人们有如此选择的权利,也应该考虑自身条件,也是可以放弃报考,,用这样的一段时间从事其他的就业选择的。

    如果你并没有献身公务行政的热情,只是盲目的就业动力趋势,你其实也是不可能此外以为合格称职的公务员,而且进入公务员队伍并非就是进入了保险箱,你同样也要面对竞争。因此那位在一个公司职位上年薪可以达到20万元的白领,如果是她的报考不能实现,而是继续可以重新继续白领职业时,那么,做他这样的选择也无可评论其对错。但是有一点说明,她所看中的是公务员的悠闲和清闲。是比较受人尊重的职业,而非是人生的所谓理想。

 

    此外,笔者之所以提到就业的惰性心理,其实,也是人在用这种方式逃避现实生活的残酷,能够进入复试最后被录用的人很少,因此便显得这个职位的可贵和珍贵。

 

   现在似乎已经不是继续奢谈理想的年代,因为工作都找不到,但是,想想吧,既然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此外公务员,那么就会有其他的职业选择。因为你不能如愿进入公务员队伍,但是你需要活下去。那么即使是成为公务员,如果他的人生理想的只是用惰性来等待,那么这样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终的理想和目标吗?!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