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形势下的贷款定价研究


招商银行深圳分行课题组      发表于:《深圳金融》2007年第11期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不断加力,资金面趋紧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下半年央行再度控制贷款规模,银行“紧信贷”的局面再现。房地产市场经过2年多的炒作,价格逐步走向峰值,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逐步显现,对于今后商业银行发展个人贷款业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要指出的是,与往年截然不同,下半年物价指数CPI突然飙升,创11年来的新纪录。在各种影响相互交织的环境中,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新形势下,研究贷款定价机制的新变化就很有现实意义。
    一、通货膨胀下对公一般性贷款的定价探讨
    (一)一般条件下贷款定价的基本模型
    按照彼得?S?罗斯提出的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贷款利率与资金成本、贷款经营管理费用、贷款期限、贷款品种、贷款方式、贷款风险以及贷款衍生关联业务(如存款业务、中间业务等)收益因素高度相关。所谓一般条件下贷款定价的基本模型,是指在只考虑资金成本、贷款经营管理费用和贷款税金,而不考虑贷款期限、贷款品种、贷款方式、贷款风险,以及贷款衍生关联业务收益因素之条件下贷款定价的基本模型。
    一般条件下贷款定价的基本模型可以构造为:贷款基本利率=贷款成本率+贷款目标利润率。其中,贷款成本率=贷款资金成本率+贷款经营管理费用率+贷款税金率。
    (二)通货膨胀下对公一般性贷款的定价探讨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贷款、存款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上半年,我国CPI已经持续超过3%,使得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央行在持续加息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扭转存款实际负利率的局面。在此过程中,容易忽略的是贷款的利率应如何合理确定,以及对银行的影响如何。
    在今年的CPI持续走高,8月份创下近11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贷款的实际利率肯定是不高的。单从表面上看,似乎难以覆盖各种成本,银行处于亏损的地位,但实际则不然。
    众所周知,银行利润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利差,而非贷款的利率。即使银行贷款的实际利率因通货膨胀而大打折扣,银行的利润未必会因CPI的上涨而大幅收缩。
    按照彼得?S?罗斯提出的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的思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要覆盖资金成本,利差要覆盖经营费用、拨备和资本成本等。在银行经营费用中,工资的费用要占绝大部分比例。其它固定费用短期内未必会发生明显变化,而长期内都是可变的。
    
    以某商业银行深圳分行2007年1-8月份为例:
     (亿元)
    帐面利润:24 贷款利息收入28.4 营业净收入36.20 利差收入约24.9
    营业支出15.11 总费用8.33 固定费用1.46 人工费用 5.27
    由上可知:人工费用占利润的比例约22%,占贷款利息收入18.6%。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下面我们只讨论短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1)对于工资的影响:员工的实际工资=名义工资/(1+通货膨胀率)。实际工资上涨率=名义工资上涨率-通货膨胀率。员工的实际工资在下降,应给予补偿。
    (2)对于拨备的影响:暂时可以不用考虑。
    (3)对于资本占用的影响:资本的回报要参照市场收益率来调整。在通货膨胀加剧的通道中,随着央行不断加息,货币市场利率在不断上移。从长期来看,资本占用的回报要求应是逐步上升的。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短期内对于商业银行实际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员工的工资,这部分损失应在年底统一分配之时加以补偿。我们不妨把它称之为 “收入补偿”。
    而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工成本、固定费用和资本回报率等都是可变的,其补偿要求可称之为“成本补偿”。
    
    (三)对央行今年加息政策影响的探讨
    从今年央行5次加息的情况来看,对同档期贷款的加息幅度总体要小于存款。央行对存款加息的同时对贷款加息,使商业银行能够覆盖资金成本,我们可以称之为价格补偿。
    事实是,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 央行对扭正存款的负利率要更看重一些,财政部也特别减免了利息税。尽管今年人民币贷款增长迅猛,但央行对贷款的加息幅度并未超过存款。应该看到,央行采取存款与贷款利率同步增长的政策,仅仅是补偿资金成本,还没有能够对经营费用进行补偿。
    根据前面的讨论,若要维持商业银行的利润不变,央行加息应当对贷款更加侧重一些,否则,仅仅从覆盖成本的角度,商业银行的实际利润就有收窄的趋势。商业银行未来的业务方向选择就是:要么存短贷长,扩大利差空间;要么按照市场化的赢利原则,适度提高贷款利率。
    (1 ) 对央行加息政策的实证研究。
    ??兼论商业银行对一般性对公贷款主动定价的探讨
    影响目前贷款利率模式的外部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央行持续地密集加息,下半年央行的加息周期已经由2个月缩短为1个月。
    第二,按照贷款3个月的结息周期,贷款定价要覆盖未来的通货膨胀率。
    第三,贷款的定价既是未来通货膨胀率预期(未知)的函数,也是过去通货膨胀率(已知)的函数。
    由此可以构建差分方程的数学模型:
    以Yx代表当期贷款名义利率; x为包含未来一期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的通货膨胀率。X=(X x-4+X x-3+ Xx-2+ Xx-1+ Xx+ Xx+1)/6,其中:Xx-3、Xx-2、Xx-1、Xx等均为已知, Xx为当期的通货膨胀率,Xx-1为前一期的通货膨胀率,Xx-2为前二期的通货膨胀率,依此类推。而Xx+1为未知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按照理性的预期,两期限的贷款利率水准的差应当刚好为下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形成如下方程:
    Yx+1?Yx = X (1)
    对应的方程的特解为: Yx=C
    对应的方程的通解为: Yx=C+(1/2)(x-1)x (2)
    可以把C作为央行基准利率,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推算合理的贷款名义价格。
    比如,前面央行几次加息幅度大约是以27BP为基数,可以把27BP的贷款利率变化为一档期,通货膨胀率也折算为27BP的整数倍。
    比如,通货膨胀率环比上期为54BP,为27BP基数的2倍,即x=2;那么,央行较基准利率C应当加息:Y x的增量=(1/2)(x-1)x =1,即27BP的1倍。那么,商业银行对下一期的贷款定价:
    Y x+1的增量=(1/2)(x+1)x =3,即27BP的3倍。
    按照央行的表述,衡量实际利率的方法很多,不能只以单个月份的通胀率来衡量实际利率,一般是以前6个月或12个月的均值来衡量。这表明,央行重视长期趋势而非短期波动。央行第五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约为3.68%,与1至8月的CPI达到3.89%相比,实际利率依然为负。
    从贷款的情况来看,如以前6个月均值来衡量,1至6月的CPI达到3.17%,2至7月的CPI达到3.73%,较1?6月上升56BP。根据上面的公式,央行应当至少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加息约28BP。事实上,央行7月21日加息27BP。
    3-8月份的CPI达到4.37%,较2?7月上升64BP。根据上面的公式,央行应当至少加息约43BP。事实上,8月22日只加息18BP,没有完全补偿价格。
    由此可见,CPI同比增长在7月份达到5.6%,创下近10年来月度涨幅最高的新纪录之后,对价格补偿的要求也逐步增强了。
    展望未来,根据国内部分机构的预测,CPI自7-8月份出现高峰以后,9月份以后或将出现下降的趋势,全年CPI将达到5%左右。应该看到,我国CPI指数是在5月份以后才步入5%以上的高台的,在此以前要低于4%。如按照前6个月的均值来衡量,10月份以后,CPI的均值要比8月份以前高出一个档次。这就需要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根据价格和成本上升趋势的预测,自行确定上浮的幅度。
    
    此方程可以检验在通货膨胀率逐步形成的形势下央行加息的有效性;反过来,对于央行给定的加息幅度,可以推测贷款合理的定价。
    如果央行加息幅度能够覆盖环比的通货膨胀率,则央行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补偿(价格补偿)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成本的补偿还不确定,商业银行应当做是否进行成本补偿的测算。如果央行加息幅度不能覆盖环比的通货膨胀率,未能完全做出资金价格的补偿,则银行不仅要做成本补偿的测算,还要做资金价格的补偿,做出两方面上浮比例的安排。
    
    (2)在央行着力控制贷款规模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对公一般性贷款是供不应求,处于主动的强势地位,下半年贷款的议价能力要比上半年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贷款的上浮定价实际包括两部分:一是根据央行加息、通货膨胀率等情况综合确定上浮比例,覆盖资金和经营成本。二是按照供求形势对比,根据对贷款的垄断力量,确定“寻租”的价格,争取垄断高价。
    (3)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定价上浮的主动性应更强,幅度要更大。中小企业对于贷款利率的敏感性不是很强,远不如大型企业。对于大型优质企业,中小型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根据通货膨胀率实现利率上浮,只能采取基准利率维持客户。那么,对于中小企业应当努力实现科学、效益最大化的定价。
    
    二、 对于个人贷款定价机制的探讨
    在央行控制贷款规模的环境中,商业银行贷款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结构调整,对公贷款客户的信用等级有逐步上移的趋势。而房地产市场则有所不同。自去年以来深圳地区房价一直居于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前列,已经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展望未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比例做了严格规定。深圳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打击哄抬房价、囤积房源、捂盘惜售等违规违法行为。购房者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增加供给、规范交易、价格趋于理性回归的预期将不断增强,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城市高档住宅的房价正处在一个“拐点”。近期,深圳部分地区二手楼市场出现了有价无市的萎缩局面, 经过2年的炒作之后,二手楼市场个人贷款客户实际上有信用等级下移的趋势。
    对于个人贷款定价机制的分析,不仅要涵盖通货膨胀的成本因素,在此基础上还要更进一层,加上各种风险的覆盖。
    
    此处分析我们用彼得?S?罗斯提出的价格领导模型。价格领导模型的基本公式是“贷款利率=优惠利率+非优惠利率借款人支付的违约风险金费率+长期贷款借款人支付的长期风险金费率”,实质是在“优惠利率”的基础上对各种覆盖风险的成本进行加成。其中,对个人贷款风险的确定和度量是关键。
    (一)对风险的测定
    (1)政策风险。到今年下半年,深圳二手楼市场有价无市的局面初步显现。由于市场前景不明朗,买家不敢随便接盘,楼盘抵押可能面临无人接盘的风险。而且,央行多次加息之后,深圳地区那些依靠银行贷款进行投机和炒作的机构和个人,持有房地产的成本将逐步加大。这种情况与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贷款的风险相类似。部分现金流动性较差的投资型购房者,以及勉强供房的低收入购房者容易出现不良贷款记录。
    (2)市场风险。一是房价持续上涨,上半年深圳房价整体上升了50%。进入7月份以来,深圳二手房市场成交量明显萎缩,部分投资客转战内地市场,市场价格出现掉头向下的空间。从长远来看,深圳市房地产市场仍存在着房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市场供求的不确定性、政策调控的不确定性、低迷周期的不确定性等。二是由于地产中介执业行为的不规范、“阴阳合同”的存在、买卖双方交易行为的不规范、税收监管难到位等问题,银行很难取得真实的成交价等等。
    对于市场风险有两种方法覆盖:提高贷款的首付成数;或者提高贷款定价。目前央行和银监会已联合发文要求商业银行将客户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由三成提高到四成。
    其次是提高贷款定价,提高的幅度应用VAR的方法计算,确定最大的损失数量。据以提高经济资本的使用回报率,推动支行提高定价。从招行的情况来看,它在深圳地区等主要地区的评估值比较准确,误差小,对于给定的损失概率1%,VAR的最大损失值就比较小,其要求上浮定价的压力就不大。目前的政策取向是不再实行优惠利率政策,不再实行利率下浮的做法。实际上,价格较以前上涨接近3%。
    而部分银行的评估值过高, VAR的最大损失值较大,所以只能暂时停止二手楼的房贷业务。
    从地区情况来看,上海地区和近期深圳地区蕴涵的炒作因素较多,市场风险要大于房价涨幅较小的地区,商业银行需要上浮价格覆盖风险的动力就很大。
    (3)与市场风险连带的是客户的违约信用风险。对于这部分客户,主要应提高首付比例,辅之以提高定价。因深圳地区二手房交易市场观望气氛很浓,部分地区有价无市,处理抵押品的难度在增加,实质是预期损失概率在提高,应提高拨备的比例来覆盖风险和推动提高定价。根据国际惯例,个人贷款的风险暴露期是3-8年,结合我国的情况来看,以上海为例,上半年新发生的住房开发不良贷款13.25亿元,同比多增8.62亿元,其中接近90%的贷款是经过展期到期后形成不良贷款。这里面既有市场炒作后留下的后遗症,也有预期损失的风险,按照这样的趋势,应把二手楼个人贷款的拨备比例、资本占用的回报比例较以前明显地提高。
    
    总体上,与对公一般性贷款相类似,个人贷款也面临着利率要覆盖通货膨胀引致的总成本的增加。而且,因个人贷款较为分散的特点,平均成本可能要比对公一般性贷款更高。
    从近期几次加息来分析,央行对于个人贷款加息的幅度与对公贷款没有明显地分出主次和轻重。当然,这里面有刺激消费的含义。从上面分析可知,个人贷款业务不仅面临着通货膨胀的环境,而且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风险。特别是市场风险愈来愈明显,已经引起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注,从有利于银行经营的角度,央行对于个人贷款的加息幅度应大于对公贷款。对于央行加息未能补偿资金价格的部分,需要商业银行自行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确定上浮的幅度。可以预见,这部分利率的上浮比例会高于对公贷款业务。
    
    三、 政策建议
    (一)在央行限制贷款规模的情况下,在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的通道中,商业银行要充分考虑实际成本上升的因素,对于一般性贷款不再实行利率下浮的优惠政策。
    (二)目前商业银行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中长期贷款增加过多,而同时央行加息的周期在明显缩短,第五次加息与上次的间隔还不到1个月。贷款的定价周期、浮动周期至少也要3个月,明显大于加息的周期,应根据未来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进行收入和价格补偿的计算。据此,测算对未来发放贷款的定价。
    (三)建议央行综合考虑商业银行具体的资金和经营成本,在提高贷款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四)动态跟踪和测算房地产市场风险,央行、商业银行总体上对个人贷款的加息幅度应大于对公一般性贷款。
    (五)对于个人贷款,商业银行应适度提高资本有偿使用比例来覆盖市场风险。
    (六)政策风险带来的是信用风险的提高,建议商业银行提高这部分预期损失率,适度提高拨备的水准
    (七)对于个人贷款,实行差别化的定价方法,辅助之以提高首付比例的措施。对于不同的客户,对于一手楼和二手楼,应有不同的定价。特别是对于有炒作倾向的第二套住房,应明显提高价格,以抑制投机。
    参考文献:
    [1]《搏弈论》,1991,复旦大学出版社。
    [2] 陈正中,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分析研究,当代银行家,2002,(4)。
    [3] 张溯,深圳宏观经济论辑,海天出版社,2000年12月。
    [4] 陈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中国金融,2004,(22) 。
    [5] 吴小军,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深圳金融,2005,(6)。
    [6] 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
    
    课题组组长:陈平
    成员:谢振华 王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