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解决互联网对孩子们负面影响的具体办法


  家长可以参考:
  采取“堵”的硬办法
  有许多硬办法可以防止孩子们接触可疑的(如色情、暴力等)网上内容,这些办法有不少是不需要花太多钱的,最流行的办法是采用“内容过滤器”程序。这类程序一般在计算机的后台运行,对进入网络浏览器的文本内容进行审查。如果“过滤器”捕捉到某个家长们认为具有猥亵性、色情的、暴力等不适合儿童或青少年的词语,它便会自动剔出有关的材料或放弃整个网页,这表明程序已经开始干预,对网上冲浪人的健康和利益进行保护。许多过滤程序号称能够在孩子不知道的情况下安装运行,这种功能十分重要,因为大多数孩子比他们的家长所想象的还聪明。倘若在孩子在的情况下,他有可能将这类程序通过技术手段让程序无法工作。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中国电信在安装宽带时可以申请一项“绿色上网”,也可以考虑这种方法。尽管硬办法可以对付不良的网上内容,但是堵的硬办法不是家长最佳选择。
  采取“导”的软办法
  1.限制环境法。现代的孩子需要上网,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并联网,让孩子在家中上网相对比较安全。
  2.控制时空法。与孩子共同制订《上网守则》,合理安排学业与网上娱乐的时间。对自律能力较差的孩子,家长要当好第一道“防火墙”,安装必要软件。计算机摆放的地理位置应选择在开放区域(如客厅),能起到无意监督的作用。
  3.走近网络法。家长要顺应时代潮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上网技术,保持自己在子女面前的尊严,不被时代所抛弃。这样才会使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引导更有针对性。
  4.正确引导法。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监督孩子网上浏览的内容。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进入不健康的网站或阅读不利于健康成长的信息,应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有必要的可通过禁止上网一段时间来惩罚他们;对未成年孩子的上网,家长要如同检查作业一样,不定时地检查他们的使用记录,发现孩子误进不健康网站,应及时教育引导,发现不良信息则及时清除;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
  5.密切沟通法。在家中,家长对孩子要加强亲情、了解心情,关心孩子精神生活、情感世界。平时要多腾出些时间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家长要学会倾听,了解孩子想法,帮助孩子疏导思想上的困惑和解决在生活与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消除孤独感,感受被关怀。同时,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与配合,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外的表现情况。
  6.兴趣迁移法。满怀新奇的年龄特点使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优势大于成年人。家长可自降身份向孩子“请教”怎样玩游戏,成为孩子的“知音”。在与孩子“同玩”中可适时将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向其他方面迁移。比如:网上查资料、电脑绘画、利用英文界面学习英语、参加网页制作比赛等,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和爱好。
  7.丰富生活法。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宽松的家庭氛围,带领孩子适时走出网络。孩子长期习惯人机对话会失去人的许多真实情感,家长要带领孩子多接触自然、多了解社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区及亲朋好友间的活动与往来;要在日常的生活休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寓教育于家庭休闲活动之中,让孩子健康成长。
  8.以身作则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因此,处在网络时代的家长,更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以应对现实的挑战。平时要严于律己文明上网,身先士卒作表率,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生活在现时代的青少年一代,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会区别于“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而成为新的“网络世代”。网络世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给我们青少年工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带来新的课题。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意即谁能吸引住网民的注意力,谁就会在互联网上取得获胜的优势。互联网上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迫切需要做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

(本文由中国家校合作教育指导师、北京四中网校昆明分校刘剑龙老师撰写,我分不同的主题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