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市场资源重组,不仅要求产品的流动、资本的流动,而且也要求人力资源的流动。面向世界的中国企业,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他们不仅来自中国,也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于产品和资本,人才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们必须使用商业运作中的共同的
为什么英语会成为全球化中的工作语言?是那些英国过去的殖民地,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超强的经济实力。正是这些现有的讲英语的世界经济强国,使得英语成为商业中的工作语言。它也使得另一些英国过去的殖民地,比如印度,在语言上获得巨大的优势。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除了香港人,把英语作为一种工作语言,就成了一个基本的问题。
随着非英语国家比如中国的经济崛起,为什么世界的商业用语不能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呢?除了语言的难易差别,这里还有一个更为基本的经济逻辑,一个被经济学家称为“网络外部性”的经典现象:一个人选择使用英语,是因为已经有许多人正在使用英语。同样的经济逻辑导致了上世纪80年代VHS取代Beta成为录像带的标准制式,也使得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压倒苹果的操作系统,尽管从技术上讲后者都被认为优于前者。同样的道理,因为当今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当我们与世界交流时,也只能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使用英语就无法实现同世界的自如交流,也无法走到世界前列。
所以,正是经济力量,使得英语成为世界商业中的工作语言。反过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也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反之带来经济成本。印度的软件、客服中心等服务业的崛起,与它们使用英语不无关系。中国能在服务外包业崛起吗?麦肯锡在2005年的题为《中国正在到来的人才短缺》的报告中发现,很多在华的跨国公司面临严重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其中的首要原因是受国内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制约。该报告进一步推论说,中国要发展像印度那样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在短期内还有困难。
不仅如此,语言更是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障碍。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外国人
我们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努力,比如联想集团,英语已经是它的工作语言。目前,它的董事会共有12名董事,只有一人不会说英语。中国的企业不能低估语言的经济力量,需要下大力气,争取把英语作为一种工作语言。这将是一本万利的投资。
中国并不孤独。世界各非英语国家近年来都在努力提高企业使用英语的水平,以适应全球化,而商学院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过去几年,世界的一流商学院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
最近,一家国际组织在对全世界1700所大学调查后发现,仅在过去三年内,
当我们拥抱经济全球化时,先想一想语言的经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