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补贴办法值得商榷


梁奇

财政部与商务部22日联合宣布,旨在扩大我国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选择农民购买意愿较强的彩电、冰箱(冰柜)、手机等三类产品,将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试点。 “家电下乡”试点补贴产品由中标企业按协议生产,共197个型号,贴有“家电下乡”专门标识。争取元旦前后上市,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予以补贴。三省农民将可以买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家电产品,同时还可以从财政部门申领“家电下乡”补贴。(1223《京华时报》http://news.163.com/07/1223/02/40C6A3D70001124J.html

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家电,提高农民电气化生活水平,当然是令农民朋友们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这种补贴办法的可行性与公平合理性,很值得商榷。疑问有如下四个:

首先,人们无法清楚知道高达13%的“家电下乡”补贴实惠,是不是真正能够让农民朋友所获得。普通家电产品销售价格,早已不是政府严格控制的价格,这个所谓“下乡家电”限定销售价格是不是真正挤干了水份?实在是令人担心与怀疑。因为,如今普通消费类的家用电气产品价格连续降价和淘汰速度都很快,今天的最低限价,说不定明天就可能是最高价了。最低限价的真实性,实在令人生疑啊?!

其次,如今乡下家电产品基本都是私人在经销,这样一来有补贴好处的“下乡家电”自然会吸引农民购买,其销售量肯定是巨大的。但问题是,如何做好“下乡家电”销售,实在是件难事。难道这些有补贴的家电不需要销售成本,就可送到农民家中?如果需要,如何销售很是问题。如果实专销制,则专门经销权肯定令人唾涎,那么会不会引发一场争夺经销权的大战呢?经销权的争夺会不会白白耗掉了部分补贴或引发腐败?虽然“下乡家电”是严格限价产品,但这难不得住有经销商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从中加价销售?也就是说,13%的补贴会不会被奸商们轻易吞噬掉?

再次,就是贴有“家电下乡”专门标识的家电的质量与价格,真正能够满足农民朋友的需求和得到农民认可吗?答案显然无法让人乐观。农村家电虽需求量巨大,各个层次的需求不同,难以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家电下乡补贴”注定要成为让农民们又爱又恨的东西。如此“下乡家电”补贴的好处将要被大打折扣。

最后,实施“家电下乡”补贴工程,必定耗资巨大,这些补贴无疑都是来自财政资金。那么其补贴的公平正义性,最令人生疑了。拿公共的财政资金,去单单补贴有购买大宗家电产品能力的部分农民,无疑是非常缺乏公平合理性的。在农村不少人已购买了电器,有了补贴会不会引发人们过度消费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农村当中,还有不少人口未脱贫,温饱都成问题,为什么有限的财政资金不是雪中送炭,而是偏要去锦上添花?何况,彩电等家电是不是农民们迫切的需要的电气产品还是个问题?

要使一类家电产品,能够轻易走进农村普通老百姓家,并不是一定要实行财政补贴鼓励购买制度,而是应该加大此类家电产品在生产与流通领域的通畅或扶持,让这类家电产品通过自然竞争达到大幅降价的目的,从而使广大农民能够真正购买得起和使用得起。这样,才是政府和农民“双赢”和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