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大幅增长首该改善民生


梁奇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效益良好,预计全年财政收入总规模可达5万亿。去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了39300亿人民币,姚景源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4%,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时期高了6.8个百分点。(1126《上海证券报》http://money.163.com/07/1126/02/3U6N1HUV00251RJ2.html

国家财政大幅增长,既验证了各项主要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也坚定了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实在是令人鼓舞的事情。然而财政大幅增长的背后,普罗民众却难以切身感受到民生指数也在同步得以大幅改善。特别是在今年CPI指数大幅攀升和工资与福利涨幅不大的情况下,民生指数的改善程度更是令人怀疑。民安才能国泰,因此当财政大幅增长后,首先要考虑改善民生。

一首先是要提高工资福利水平,并切实让全民都能够共享到财政增收的快乐硕果。吃财政饭的可以直接增加工资福利,然而像广大工人与农民却一进无法直接享受到财政增长的好处,那么就当及时出台惠他们的财政补贴政策。譬如,可以直接加大和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

二是加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平衡和缩减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要知道,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一定程度上是不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廉价提供了诸如煤炭、电力等宝贵资源作出的贡献的结果。更何况,不发达地区为了向发达地区提供廉价资源还要承担着环境污染的代价。因此,国家加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扶持不发达地区,是实现国家整体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根本理念。

三是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这些公共领域直接关系到民生。它的改善会直接地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也是国家发展社会经济的根本目标。

四是加大与完善民主监督力度,减少和杜绝财政腐败与浪费。每一块钱的财政收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没有理由浪费,尤其是财政腐败最是令人深恶痛绝的。加大与完善财政支出的透明与监督,无疑是使实现这个目标成为可能。减少和杜绝财政,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实现,而监督的关键在于制约与透明,因此实现阳光财政是政府执政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最为重要的是,财政阳光了,改善民生状况才能够有财政保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