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边贸合作机制,推进与周边国家边境合作深入发展
——以中越边境贸易为例
高 歌
摘要:我国有陆地边境省份的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边境贸易是陆地边境省份的区位优势。在WTO、CFFTA等机遇下,边境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创新边境经贸合作机制才有利于边境贸易的升级发展。本文以条件最好的中越边境贸易为例,提出了创新边境经贸合作的对策,以双经济特区的方式为切入点,双边共建和谐边境合作带,深入边境经贸合作,目标是要达到无障碍与双赢,以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迈上新水平,推进边境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主题词:边境贸易 机制创新 对策
在WTO、CAFTA等机遇下,边境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创新边境经贸合作机制才有利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迈上新水平。以中越边境地区为例,是因为目前中越关系处于“黄金时期”,并有多重合作机制,这段地区的先行可以成为其它边境地区的标杆。
一、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 从面积上看。我国陆地边境地区有9个省份,即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面积59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2%。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2. 从民族分布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基本上是分布在我国的陆地边境地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有4个属于边境省份。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各民族和边疆的安定团结。
3. 从周边国家来看。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与周边15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长达2.2万多公里。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关系到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发展的环境。
4. 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在9个省份中,有3个是属于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范围,6个属于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之中。我国边疆地区全部属于国家现在要大力发展的地区。5.从构建“和谐社会”来看。该地区关系到全国的发展平衡问题,关系到民族问题,关系到周边和平环境问题,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二、发挥边境贸易优势的重要性
加快边疆地区发展的重要一点是要利用边疆地区具有发展周边经济贸易合作的区位优势,通过加大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边境经贸合作,来促使经济可持续增长。国务院办
(一)我国发展边疆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1. 是发挥区位优势,加快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边疆地区具有发展边境经贸合作的特殊区位优势。在2006年,我国与印度的边贸口岸开放后,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陆地边贸已全面启动。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资源和市场的优势互补,可以促进边疆地区的边境经贸活动的快速发展,促进边疆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2. 是建立便利、安全、通畅陆地边境口岸的需要。边境口岸在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除了黑龙江和内蒙古通往俄罗斯和蒙古的铁路外,新亚欧大陆桥和其次桥(经宝鸡-成都-昆明、南宁到东盟国家)、曼昆公路、滇缅公路、中巴公路等陆路通道,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
3. 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需要。现在,我国石油经过海运路线有安全隐患。通过巴基斯坦或缅甸的港口,再经过输油管道进入中国的方案已经进入研究范围,加上北边和西边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对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4. 是缩小边疆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的需要。这利于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
5. 是构建“和谐边境地区”的需要。大力发展边境经贸有助于增进我国与邻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维护边境地区稳定,巩固边防。据统计,我国内陆同一民族跨两国(跨境民族) 的有30 多个。这些民族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普遍性特点和历史形成的密切的血缘、心理和姻亲关系,又分属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经济需求,这为两国之间的边境贸易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经济联系的纽带。边贸的繁荣,增加地方财政,这有利于加强国防建设,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
6. 是我国陆地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需要。大力发展边境经贸合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我国沿边地区的就业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我国边境地区一直落后,这会引起不稳定因素。大力发展边境经贸合作,有助于兴边富民,增强边境地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7.是发展次区域合作的需要。次区域合作是我国面临的新事物,如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上海会议”已向经济领域合作延伸,泛北部湾合作等。这些次区域合作均与发展边境经贸合作有关,边境地区要成为这些多重合作的先行示范区。
8.是避免边境地区“工业边缘化”的需要。随着边境地区的发展、交通日益便利。边境地区通道作用在加强的同时,到当地投资设厂的却在减少。如果不能深化边境经贸合作,边境地区“工业边缘化”的趋势就会加强。
(二)以中越边境地区合作为例的原因
1. 中越边界在陆地上有众多的口岸,还有多个海上边贸码头。陆地口岸有公路和铁路相连。以其为例来分析边境经贸合作具有代表性。
2. 地处中国-东盟合作前沿,具备扩大边贸的自然地理基础。中越边境地区融入CAFTA可以升级边境贸易,反过来边境经贸合作又可以加快与东盟和GMS的经济合作,还可以成为开展“两廊一圈”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突破口。
3. 中越双边的文化相近、政治制度相同,两国关系处于“黄金时期”,有利于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创新。
4. 越南2006年底加入WTO后,中越边境地区成了更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交汇点(WTO、CAFTA、GMS、“两廊一圈”等),该地区可以成为这些机制的试验特区,对我国其它边贸地区起标杆作用。
5. 中越在2006年底达成了《关于开展“两廊一圈”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其中提到要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进一步推动中越经贸合作和两国全面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这为发展边贸提供了新契机。
三、我国边疆地区发展边贸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思路
(一)我国边疆地区发展边贸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边贸规模小、总量少、层次低、品牌效应小是当前我国边境贸易发展的主要矛盾。
2. 在WTO及CAFTA的优惠措施影响下,边贸优惠政策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从而对边境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
3. 从2005年开始,我国边贸出口以人民币结算后难以退税,使边贸贸易更加困难。
4.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地区的主要边贸口岸(腹地城市)的服务贸易条件不成熟,难以充当国际贸易口岸城市的角色,双边口岸所依托的边境城市工业化水平太低,没有形成特色的、规模化的主导产业。
5.中国的边境贸易政策除了自身不同步外,与周边国家的边贸政策也不同步。这样就大大削减了边境贸易的效果。
6. 中越边境地区还有自己的特殊问题。主要是陆地边界划界要到2008年才能完成以及越南边境设立赌场影响了人员的来往。
以上情况说明,中国与周边的边境贸易方式必须创新,由边境贸易的老方式向边境经贸合作的新方式转变才能展现新的活力。
(二)对发展边境经贸合作理论的说明
根据有关理论,两国关系不好产生的边界“闭屏效应”可让边关变成死角,关系好产生的边界“中介效应”可加快边境发展。边界地区要可持续增长,需要把指导边贸的“中介效应”升级到指导边境经贸合作的“集聚效应”(该理论将在本人国家课题中详细说明)。要让边境地区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洼地,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和品牌效应。这样,才有利于“和谐边境合作带”的建设,促进边境地区安定与繁荣、不断提高边境地区各民族生活水平,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创新边境经贸合作机制思路
1.升级边境贸易方式,促进单一边境贸易方式向综合边境经贸合作方式发展,用边境的投资合作带动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中越边境地区来看,建立和谐边境经贸合作带是有效的途径。它的范围首先可以确定在两国之间的30平方公里之内(中越各15平方公里)。中越边境地区,有一级口岸、二级口岸和多个边贸点。在广西与越南的边境段,以一级和二级口岸为点,边境经贸合作带为线,边境省份为面。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深化边境经贸合作。双边的沿边公路可起支撑作用。
2.中越边境地区是多个区域经济合作交叉点,这是该地区优势所在。可以充分利用多区域合作的政策,让该地区成为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取得经验再推广。对于中越边境地区,关键是要把边境贸易纳入CAFTA的进程,双边利用多种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来共建和谐边境合作带,让其与CAFTA等机制相互促进。建设边境合作带也是“两廊一圈”、CAFTA、GMS、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突破口之一,即边境地区推进自由化的期限要更早一些。
3.在促进方法上,改单边推进为双边共同推进。以往中越双方虽然均愿意推进边境贸易,但在实施中是各自推进。不同步削减了双边边贸政策效应。因此,要改单边推进为双边同步推进。为了形成中越双方均可接受的政策,建议先在双边一级口岸共同采取经济特区的经贸合作方式试点。经济特区有多种形式,不管采取那种形式,关键在双边的边境贸易政策要同步,更有效地促进边境经贸合作。现在,越南老街与云南河口建立的中越红河商贸城,采取“两国一区、封闭运作、境内关外、自由贸易”的模式进行管理,实行自由贸易区的有关政策。2007年,广西凭祥与越南谅山也达成了类似的合作协议,各让出8公里的范围来建立边境经贸合作区。这些已带有双经济特区的性质,是创新边贸合作方式的举措,是边境合作向综合性方向发展的很好探索。
中越共同建立边境合作区确实可以优势互补。比如,利用越南劳动力、资源、原产地证等和利用中国资金、技术、电力等。现在,越南电力紧张,对我国的焦炭和钢坯需要量大。我国的焦炭和钢坯出口要许可证,钢坯还涉及出口税。这些问题在边境加工区就容易解决。一时不能建立这类边境合作区的边境地区,同样可以通过双边合作来开发双边的资源。现在广西百色市的那坡县,已经与边境接壤的越南方达成了共同开发老虎跳大峡谷的跨国漂流合作项目。
4.创新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协调机制。要针对多重区域合作机遇,研究在多个机制下建立中越边贸新机制,探讨国家、省、市、县四级协调机制的分工与功能,更好地促进边境经贸合作的发展。
5.可持续发展应是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首选。积极进行国际资源转换,不能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育、发挥智力资源才是根本出路。要采取可持续发展下的边境地区边境经贸策略,改变以往粗放型的模式,向集约型增长型转变。(1)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边贸出口产品竞争力。边境地区发展工业要多发展绿色产业,边境经贸合作要实施环境标志技术标准,增加国货竞争力,改变原来外方对中国产品不好的印象,不断提高我国边境地区边贸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以生态资源增殖来开展边境地区边境经贸合作。要不断改善边境地区的边贸产品结构,按照环保的要求出口产品,在进口中更好防止国外的“洋垃圾”和不符合环保的产品进入。(3)边境地区的农业发展要追求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其它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内容。要通过体制、管理和科技创新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保护边境地区的发展环境。
6.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有关的培训,不断提高边境地区的人员素质。我国边境地区的劳动人口素质、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还普遍较低。要适应边境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促进边境地区的可持续增长,就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教育与培训水平,不断提高边境地区劳动人口素质、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
7.加大边境地区城乡结合的力度,使边境地区一级口岸城市的功能不断加强,能起到有效的辐射作用。通过一级口岸城市来逐步形成点、线、面的结合。在这方面,利用好越南的优势之一是产地证,在越南边境城市(如芒街)设立中国产品保税加工区。一方面可以把在中国逐渐失去优势的产业向此转移,利用越南产地证可以更好地向东盟国家出口,另一方面可以把我国受到欧美国家反倾销的产业向此地转移,利用越南产地证再出口。
8.进一步做好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中越边境地区的交通状况是广西段较好,云南段较差。2007年,昆明到河口的高速公路可以修通,这样可以大大改善云南段的交通状况。随着口岸通关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两国银行部门的进一步对接,人民币退税等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促进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带动边境服务贸易和其它经贸合作的发展。
9. 多用国际规则来处理边境贸易中的难题。例如,越南边境地区赌场这类难题对两国边境经贸合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类的问题要多用国际规则来积极处理,可以按照WTO“国民待遇”的原则,让越南开放赌场,即不仅仅是向外国人开放,对本国居民也要开放。像美国的赌场就是如此。
10. 积极推进双边的划界工作。根据两国最新达成的共识,中越边境划界工作在2008年前完成。现在积极地做好深入开展边境经贸合作的基础工作,到2008年边境划界完毕后就可以全面推开。
总之,通过建立双经济特区的点再到建立和谐的边境经贸合作带,在经贸合作上的目标要达到无障碍与双赢。为此,升级边境贸易需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由单一边贸方式向综合边贸合作方式发展;二是由单边实施建设转向双边共建;三是由单一机制改为多重机制;四是努力搞好双边的产业对接,由产业间合作向产业内合作发展。通过创新边境经贸合作的方式和机制,来加快边境地区的经贸合作,由边疆地区的“中介效应”向“集聚效应”转变,和谐边境地区的建立一定能促进边境地区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资料:
(1)陈勇.新区域主义与东亚经济一体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廉晓梅.APEC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与发展前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田青.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4)廖少廉等.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
(5)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6) 张纪康.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陈秀山.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3年.
(8) 荣跃明.区域整合与经济增长:经济区域化趋势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
(9) 刘秀玲等.边境经贸与边境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J].福建论坛.2005.11
(10) 高歌.以双经济特区方式加强周边国家合作与构建和谐广西的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