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坛新星系列‧江苏书记李源潮


整合三个世界 均富苏南苏北
现年56岁的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属虎,却颇有儒雅之气。这当归功于他所受到的教育 —— 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到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再到中央党校的法学博士,多重学术背景熏陶出来的官员,富有书卷气也就理所当然了。而从政治光谱上看,李源潮兼有「红色后代」和「团系出身」这两个特别印记,加上高学历、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官员在中国省部级干部中并不多见,其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2000年10月,李源潮从文化部副部长的位子平调江苏,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两年后,升任省委书记。江苏是一个经济文化均居国内领先地位的省份。在这样的地方主政,是安于现状吃老本,还是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带动江苏的发展更上层楼,是检验一个官员韬略、能力和境界的重要标准。李源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无疑是令人佩服的。
江苏「不是最富,但求最和谐」
 出任省委书记后,李源潮首先把江苏「九五」期间提出的「强省富民」的发展战略,改为「富民强省」。看似只是颠倒了一下顺序,却反映了不同的执政理念:前者「以物为本」,后者则「以民为先」,目标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为和谐社会打基础。
 对此,李源潮在会晤香港知名人士时曾借「太平绅士」一词做出说明:「在座有太平绅士,可见太平之重要,只有太平才能发展得快」。而为了实现太平,就要保障社会公平。基于这样的认识,李源潮说,江苏「不是最富,但求最和谐」。显然,这个提法不再仅仅以GDP增速为标准,而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思路。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江苏近年来不但人均收入持续增长,而且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理顺了分配体制,民心民气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自然也就减少了。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江苏人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居全国首位,江苏的教育、新农村建设等也在全国处领先水平。虽然目前江苏的GDP总量在全国不是第一,但江苏人的生活质量却在快速提高。2005年10月,为期4天的国际人口与发展高官研修班在江苏苏州举行。李源潮应邀为来自非洲地区19个国家的部长、国会议员以及非洲联盟、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日本家族计划协力财团的代表介绍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和内容,重点讲述了和谐社会在江苏的实践,并辅以短片,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这不仅因为李源潮的东道主身份,更因为江苏近年来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
 长期以来,人们戏称江苏有「三个世界」:苏南经济发达,富居天下,属「第一世界」;苏中虽不如苏南,但经济发展也不算落后,属「第二世界」;而苏北则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属「第三世界」。「一省三世界」的局面,不仅严重影响江苏的外部形象,也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苏北经济增幅 去年首超苏南
 李源潮主政后,下决心改变这一状况。为此,他多次到苏北考察调研。在掌握大量一线情况的基础上,省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向苏北倾斜的优惠政策。2005年3月和5月,省政府先后制定了振兴苏北和加强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的战略部署,江苏的「十一五」规划也加大了对苏北的支持力度,在产业、财政、科技和劳动力四个方面实现由苏南向苏北的「四个转移」。
 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大大缩小了苏北与苏南的差距。2006年,苏北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首次超过苏中、苏南,一个崭新的苏北呼之欲出。
创评议机制 炒「醉官」庸吏
 本报记者听到江苏官员对李书记的普遍评价,是平时温文尔雅,待人接物非常谦和,富有亲近感,但如果遇到违法乱纪的事,李源潮的铁腕特色就会毫不含糊地显露出来。
 2001年,李源潮还在江苏省副书记兼南京市委书记任上。市政公用局局长醉酒后惹下事端,在群众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李源潮得知后,从重从严地处理了这位官员。
整饬吏治赢民心
 其后,李源潮又在南京首创「万人评议机关」活动,把公众监督制度化,并以此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当年南京市委根据评议结果,提请市人大免去了排在末位的房地产管理局和市容管理局的两位负责人。一时间南京上下为之一震,政风大变。
 就任省委书记后,李源潮开始着手整肃江苏官场,把「万人评议」向全省推广。200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会上,李源潮历数机关通病,并限令整改。不过,李源潮在铁腕治吏的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从不含糊。正是在这次大会上,李源潮也做出了自我批评:「有省级机关的同志批评我说:『李书记上任两年多了,还没到我们单位来过一趟』。这个意见提得好,我这几天就要安排时间,到这个单位看看。」
 经过一系列的整改措施,群众对省机关工作作风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初中团干部 复旦三好生
 李源潮还在中学时代就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天赋。上初中时,他就担任团干部。然而,「文革」的到来却使这位天资少年倍受摧残,因为受身居高官的父母牵连以及对抗造反派,李源潮被列为「黑五类」子女,遭抄家、关押、殴打。1968年,在上山下乡潮中,他到苏北农场当农工。「四人帮」倒台后,李家才得以平反。
 经过一番苦读,李源潮顺利通过高考,成为文革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读书期间,李源潮连续四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早尝坎坷 体察民情
 或许是因为早年的坎坷经历,李源潮对弱势社群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心和亲近感。曾经连续四年的除夕,李源潮都来到南京市六合区钱仓村,与村民一起过年。亲眼见证农民的生活年年提高,李源潮深有感触地说,「农民的日子一年年好起来,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事。」
书记语录:
 「小康不小康,关键要看人民群众认可的程度,群众认可要比统计局的数字更重要,更有说服力。」
 「逢年过节官员最易『犯事』。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廉洁自律的规定,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过一个廉洁自律、问心无愧、夜半敲门心不惊的节日。」
李源潮简历
 ★1950年11月:出生,江苏涟水人。
 ★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
 ★1986年:获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1998年:获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
 ★1983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
 ★1993年5月-1996年3月: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1996年3月-2000年10月:任文化部副部长
 ★2000年10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副书记。
 ★2001年10月:任中共江苏省南京市委书记。
 ★2002年1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2003年2月:当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年11月12日:连任江苏省委书记。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书记关键词:和谐江苏
 2005年10月,李源潮出席在苏州举行的「国际人口与发展」高官研修班,并作「构建和谐社会在江苏」的主题演讲,赢得全场多次掌声。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特色和经验在于,尽可能将和谐社会的各项指标量化,坚决杜绝空喊口号的恶习。早在2003年,江苏就制订了四大类18项25小项的目标值,既包括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外,亦包括城市登记失业率、恩格尔系数等反映财富分配均匀度的指标,以及城市绿化覆盖率、环境质量、村民依法自治率等其它指标。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江苏人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居全国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