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坛新星系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储波情牵北疆绿土地力促发展谋民富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和他的子民,曾经叱风云,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留下浓重的笔墨。今天,内蒙古集成优势,科学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内蒙古的发展不能光讲速度,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高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水平」,以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效益是否好、人民是否得到实惠这几项指标来衡量内蒙古的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

  有报道形容内蒙近年来惊人的发展速度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内蒙的土地都发烫!」以下一系列数据,为这句话作了注解: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2亿元增至4,790亿元,年均增长17.3%。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156亿元增至713亿元,年均增长2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2000年分别增长102%和64%。固定资产投资6年累计完成10,324亿元。

  科技兴区力推「循环经济」

  在储波心目中,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正逐步明晰——西部的「呼包鄂」三市是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将对周边盟市发挥强大辐射、带动作用。东部地区将全面融入东北经济圈,成为东北三省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接续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及向俄、蒙和欧洲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的生态屏障。

  储波称,内蒙古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全面实施「科技兴区」战略将是关键之举。按照「十一五」规划,内蒙古将以煤炭、电力、化工等行业为突破口,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

  政通人和彰显强大凝聚力

  储波称,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创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兴边富民行动以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政策,大力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2002—2005年,内蒙古向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8个旗市投入资金近40亿元,「十一五」期间,将有逾17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内蒙古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发展具内蒙特色的现代农牧业

  储波说,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牧区,内蒙古在农牧业生产中应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高位启动,高标准建设,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建设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农牧业。

  农牧业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将全面推广免耕、合理施肥(药)、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沼气与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传统农牧业向生态农牧业转变。推动规模养殖、特色种植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发展,提升生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储波称,只有发展现代农牧业,才能提高农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新农村牧区建设不仅要有生产能力,还必须要有竞争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将促进农牧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农牧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牧区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时期,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经营将重点发展乳、肉、毛绒、皮革、粮油、马铃薯、饲料六大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牧业,提高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能力,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将达到150户。

  心醉草原第二故乡

  从湖南省省长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从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到辽远开阔的千里草原,丰富了储波的人生轨迹和政治生涯,同时也让他肩负了更多的重托。

  到内蒙古工作已近6年,储波说:「我喜欢草原的气息,蒙古族悠扬的长调让我心旷神怡。广阔无垠的草原、莲花般的毡房、宽袍大袖的蒙族服饰、粗犷纯朴的牧民,至尊的草原哈达,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能源大区的可持续发展……,令我的血脉与草原一起跃动,祖国北疆这块神奇的土地,将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

  储波的故乡湖南,在唐代诗人谭用之的笔下是「秋风万里芙蓉国」。但储波说,微风拂面时,我欣赏璀璨的芙蓉,在内蒙古的凛冽寒风里,我领略白雪皑皑的严冬。

  储波说,自己习惯于湘菜的「辣」,更钟情蒙餐的「醇」,咸涩的奶茶、一般人吃不惯的攸面、韧劲十足的手抓肉,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我夫人现在最喜欢的食品是纯香的奶酪,喜欢当地产的羊绒衫,听内蒙古人的方言一样感到亲切。」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始终是储波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2001储波初到锡林郭勒盟调研时,发现闻名中外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已非传说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赤地千里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他。在阿拉善盟,「沙进人退」,农作物经常被肆虐的风沙连根拔起,农牧民被逼得举家数次搬迁。尽管有历史、人为、自然等诸多因素,但储波仍表示「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么沉重」。

  「十五」以来,内蒙古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亦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切入点,退耕还林、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大力发展沙草产业。经过不懈的努力,「十五」期间,生态治理总规模超过2.7亿亩,全区森林总面积现已扩大到3.1亿亩,比「九五」期末增加0.49亿亩,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全区荒漠化土地比「九五」期末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730万亩。

  未来内蒙古将创建更多的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和环境友好企业,切实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和碧水青山。

  书记语录:

  「内蒙古的发展不能光强调速度,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效益是否好、能否持续发展这几项指标来衡量,实现经济发展的又『好』又『快』。」

  「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内蒙古开创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地处反分裂、反颠覆、反渗透的前沿,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边疆安宁的政治责任十分重大。」

  「草原文化不仅是内蒙古融入全球经济的名片,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储波简历

  ★1944年10月生,安徽桐城人。

  ★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工程系。

  ★历任湖南省岳阳化工厂总厂副厂长﹐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1999年2月:当选为湖南省省长。

  ★2001年8月: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同年12月当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2003年1月: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

  期待港商投资内蒙

  香港是内蒙古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内蒙古一直与香港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储波表示,今后,内蒙古将重点开展服务贸易领域的全面合作,推进与香港在零售、仓储、旅游、金融、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利用港资发展物流、批发、运输、建筑、房地产、会展业。

  内蒙旅游资源富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样期待与港商港资的合作。「十五」期间,内蒙古旅游业快速发展,海外来客﹑国内旅游者以及旅游业总收入三项指标的增幅都超过了20%。

  内蒙古数字

  年份2005年2006年

  GDP总量3822.8亿元4790亿元

  财政收入536.3亿元712.9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9,137元10,358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989元3,342元

  引进外资11.86亿美元1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