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这三个字近期频频吸引人们的眼球。
昨天上午,星巴克公司美国总部宣布,将全面更换全美星巴克咖啡店内使用的牛奶及奶制品,去除其中原本含有的一种为了增加牛奶产量而添加的人工生长激素rBGH,这种生长激素被疑致癌。针对这一事件,星巴克大中华区相关人员作出了说明,并表态中国市场没有致癌牛奶,声明只有简短的70余字。
恕笔者孤陋寡闻,知道这世上有个“星巴克”还是缘于媒体的报道,起因为央视某主持人在其博客中“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一文所导致的争议。一时间,各种议论扑面而来,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更甚,也有的不置可否。
其实,星巴克在故宫“圈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其经营咖啡已有几年的时间,为何直到现在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不是央视主持人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星巴克到底会在故宫“混”多久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按照星巴克方面的说法,当初是故宫的相关管理部门邀请它们进去的。似乎星巴克方面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做错,如果相关管理部门不同意,星巴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咖啡店开在故宫里面的。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故宫的管理部门又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这么简单?
诚然,两张小圆桌,几把椅子,一间大约十来平米的房间,对于整个故宫来说并不算什么。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小小的咖啡店,给人以“一粒老鼠屎,打坏一窝饭”的感觉。故宫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当然不应该出现像星巴克等此类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在里面。而且,这个“在美国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的星巴克“隐身”于故宫,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污染”,更是一种亵渎。
而笔者则要说,故宫不是星巴克的“圈钱”场所,也不是任何营利性机构的“巢穴”。无论你是世界的五百强也好,还是国内的“铁杆老大”也好。故宫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中国,也同样属于世界,容不得任何人来染指。
可笑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的质疑与反对之声,有人唱起了反调,居然说什么“嚷着让星巴克滚出故宫的才是崇洋媚外”。难道偌大的一个北京,真的就无星巴克的容身之地,而非要在故宫里“折腾”?难道说保护文化遗产也是“崇洋媚外”?
“星巴克现象”只不过是某些部门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一个缩影罢了。星巴克撤出故宫仅仅只是迟早的事情,而问题则在于,“星巴克现象”在全国各地能否杜绝?能否不再发生?实际上,“星巴克现象”也为我们如何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提出了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