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预言2007:为收获新年做好准备!(风险篇) |
【作者:擒龙手刘泓铭 时间:2006-12-30 17:32:10】 保存这条帖子 |
正视市场风险 没有永远上涨股市风险巨大时刻把风险放在首位 正如在熊市末期到处回荡着悲观主义的预言一样,当牛市最终被证明确已到来时,市场上当然不乏如梦初醒,从而豪情万丈的预言家。但是,我们应当看到,2006年的股指飙升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而现在对未来所谓十年牛市的判断已经包含了过多一厢情愿的分析。必须认识到,未来包含多种可能,充满不确定性。当人们都按照最乐观的一种可能性预期后市时,实际上就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行情。实际上,外围经济的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由于中国外贸顺差的巨额积累,大的贸易摩擦已经到一触即发的阶段,随时都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外部经济随着国际原材料、贵金属涨价造成的牛市达到峰顶,也会或迟或早进入相反的商品周期,从而带来结构性的震荡和调整;由于能源、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加剧,我们一直引为自豪的经济高速增长也开始暴露出其不可持续性,需要进行痛苦的增长方式转型;以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在激发相关标的股票交易量和活跃度、提升大盘蓝筹股地位的同时,也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风险,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方面会适应不同层次的融资需求,扩大资本市场的作用和渗透力,另一方面也会不可避免地分流主板资金;甚至,很多人极为看重的企业所有税的内外并轨和降低,会增加企业的盈利前景,也不是没有抵消的因素,因为人们噤若寒蝉的股票交易利得税的恢复征收,其实同样也具有不可避免性。另外还应当指出的是,银行、券商、保险企业的上市,激起了一系列相关投资企业的价值重估,这种估值循环在牛市中自我放大,但在市场逆转时也同样会带来估值的反向加速扩散。由此可见,未来市场的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性,而喧闹一时的“十年牛市”只是建立在其中最好的可能性之上。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但它往往并不具备最大的可能性。既然未来走向并不只是有一种注解,那么对于后市的判断也就应该是在综合各种可能发生概率的基础上理性评估,否则股市所承载的风险就会被过于放大。透支预期的结果必然是加速与加剧市场的逆转和震荡。 2005年的股改试点启动发出了市场转折的信号,2006年制度变革的顺利推进,迎来了证券市场的新时代。在期待即将到来的2007年的时候,不能不提示人们多注意未来的挑战和风险,在牛市的狂飙中保持清醒。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一条股市中屡试不爽的格言:行情总是在绝望中爆发,在狂热中结束。 |
修改 |
讨论主题 3.预言2007:为收获新年做好准备!(风险篇)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