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纺织股大幅补涨看RMB升值对它们的影响?
对于倡导价值投资的QFII、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可能基于RMB升值概念而放弃了对纺织概念股的增持,故而导致纺织概念股股价相对于大盘200%多的涨幅而言,有一定低估的嫌疑。
但近期我们却看到了市场上有积极做多纺织概念股的趋势。
前期试图摆脱纺织概念的贤成实业从股改后的低点2·18元(11月27日)涨至7·84元(3月15日),短期暴涨259·6%。
股改复牌后首日实现暴涨50%的中国服装,次日再次封住涨停至7·81元,看样子短线实现翻番至8·01元可能会成为现实。因为它股改前的价位为5·05元,翻番则为10·1元,除权则为8·01元(10送2·6股)。
事实上,像福建南纺冲击涨停至5·91元,股改后不考虑送转增则从2·1元涨至5·91元,涨幅达181%,实际涨幅要大得多。
从这些个股来看,它们也实现暴涨显然是基于大盘暴涨200%多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通过大幅补涨与大盘保持相对一致的涨幅或稍高一些。
或许透过这些股的大幅补涨来看,显然市场上也存在类似的一些具有补涨的概念股存在,而不需任何题材来支撑它们也会补涨。这是基于牛市需要那些可能低估的低价品种来补涨达到做多的目的。当然对于我来说更看好的是像德绵股份这样的新股以及有一定业绩支撑的凤猪(?)纺织,股价目前还不足10元的纺织概念股。
但近期纺织股涨势不错,不排除今日因中国股装盘中冲高回落而导致纺织类股回落调整。
就像近期的S股一样短线也遭到17%左右的大幅回落。
那么RMB升值对纺织股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据说:RMB升值从行业分布来看,对纺织类冲击最大?原因在于外国人的柜台上摆着的纺织品大多是中国造?
随着RMB升值外国人必须用更多的美元才能买来过去同等质量同等品牌的纺织品,显然由于价位上去了人们的购买欲望会遭到较大的打击?故而中国造的纺织品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
据专家透露,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纺织品实现了外资的结合,也就是大多外资已经介入纺织产业,并且大多实现了按照外方的要求在制作,然后直销海外,那种高呼RMB升值者也会遭到这些人的反对,能否像人们想象地那样升值就值得怀疑。
因此RMB升值显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也就是相反的房地产业也不会因RMB升值而实现极度暴利一样。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如果那件产品需要并不会因你的价偏高我们就不买,也不会因为你价低而可能多买?也就是不管RMB升值与否?你照样得穿衣服,老外照样得穿中国造的服装?要不老外虽然开放也不可能因RMB升值就要裸体?
RMB最大升值幅度据专家估算为33%,也就是从8·27元兑一个美元最大变为5·54元兑一个美元。如果按绝对比例提高销货成本而提高中国造价位新增三分之一。
但从前期据说江浙一带到墨西哥所卖的东西遭到焚毁时,报道说所卖产品仅为意大利产品价位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或更低。价位如此低,原因在于其产品不如意大利产的精制、内在质量、外在美观差别较大所致。
那么基于中国造由于RMB升值并借此次东风,提高中国造产品质量等而提高相应价位足以抵销一部分RMB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或许这些就是纺织类上市公司其股价也能实现一定幅度的补涨也就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