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周六宣布加息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央行认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个“有利于”能否变成现实,有待于今后的检验。此次加息是2007年来的首次,也是自去年以来的第三次。所不同的是,去年的两次加息均是上调了贷款利率,而此次则是存贷利率一起上调。而央行选择此时加息,似乎也是迫不得已。今年2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13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7%,增速快于1月的2.2%,略低于2006年12月的2.8%。事实上,近三个月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变成了负数;而流动性过剩的矛盾在经过今年的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没有丝毫的缓解迹象。
央行此次加息,是否会给股市温柔的一刀呢?
对于股市来讲,应该说目前与以往还是有区别的。上证指数正处于3000点的边缘,是上是下未曾见分晓。也正是由于股指在高位,市场上一有风吹草动,大盘就出现暴跌。自上证指数见底998点后,严格地说,大盘还没有出现象样的调整。一方面,是因为股改导致上市公司的价值重估,投资者入市信心以及意愿很强,而股市的赚钱效应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蜂拥而入,大量新股民、新基民的入市,为市场提供了巨额的资金,而这是中国股市作为资金市的最根本的基础;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外资通过不同的途径纷纷涌入,并且还有相当部分进入证券市场,流动性过剩不仅仅表现在国内市场上,还表现在境外资金的“过剩性”流入。
今年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某门户网站财经频道曾对笔者进行过采访,当时笔者就认为,今年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调控年。目前来看,好象已露出端倪。尽管此次加息前,包括国内外的投行都有所预测,但是如此“急匆匆”地成为现实,却也大出许多人的意外。按照原先的经验,央行一般都是选择在周五公布消息,这次被挪到了周六,个中意味不同往常。
从93年到2006年,历经六次加息,时间分别为93年5月15日、7月11、2004年10月29日、2005年3月17日、2006年4月28日和8月18日,其对股市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前四次首个交易日,大盘均以下跌报收,而去年则是不跌反涨。可以看出,前四次市场正处于熊市中,而后两次则是大牛市,加息后的首个交易日均是大阳线。市场环境不同,而结果也迥然不同。
第七次加息并非特别针对股市而来,它是由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决定的。笔者以为,它仅仅是给股市温柔的一刀而已。首先,此次加息的幅度不大,还不足以将市场中的资金“吸进”银行,从而导致股市失血;其次,目前中国股市的大牛市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市场或许需要调整,至少还不存在转势的可能;其三,加息将增加那些贷款额度较大的上市公司的负担,如房地产公司等,对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而言,负作用不大;其四,大牛市格局下的股市,加息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上,而中国股市向来都有“利空出尽是利好”的反常走势。
本文链接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03-19/00000207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