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职员公款炒股敲响谁的丧钟?


银行职员公款炒股敲响谁的丧钟?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董登新(教授) 

  2007328,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建设银行湖北襄城支行28岁的职员王毅,因挪用公款530万元炒股,于315东窗事发而被刑事拘留。

  一个小小的银行职员,工作职位也很低微:在低柜区负责代发工资业务。此人平时为人低调,工作勤奋,同事关系和谐。

  疯狂能使人犯罪。股市疯狂一样能使人失去理智。我国股市持续一年半暴涨200%,市盈率已飙升至50倍附近。既有不少股票被炒上百元,更有众多垃圾股“鸡犬升天”,股价连连翻番,每天的涨停股比比皆是,甚至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投身其中,他们拿着父母给的学费和生活费炒股,据媒体报道,还有不少大学生在股市中大显身手,业绩翻番,一个月便炒足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总之,中国股市正在呈现一派“抢钱”景象:“凡跌必抢”、“凡买必涨”,只要买股就能赚钱,经常能有高达10%的日收益率,这种景象可能就是一种刺眼的“财富效应”,它让人产生错觉或梦幻:炒股比上班更划算!炒股比开公司更能赚钱!炒股便能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股市的疯狂再次验证了人性“贪婪”的可怕:别人有钱炒,如此容易赚大钱;我为什么不能,自己没钱,我有银行,何不动用公款来炒!试想,这种可怕的念头与“抢银行”的犯罪有何二样?挪用银行公款与打劫银行同罪,只不过前者是小偷行为,后者是大盗行为。

  有人会问:股市会有如此魔力?回答:股市本无如此能力,但疯狂的股市却能让人疯狂、让人罪!试想想:哪有如此好事?“凡买必涨”、“凡买必赚”,日进斗金,10%的日收益率,庄家能赚,我为何不可!这种逻辑等同于“打劫”、“抢钱”。当然,银行职员公款炒款的现象也给目前严重泡沫化的疯狂股市敲响了警钟,有朝一日,如果“警钟”变“丧钟”,游戏的结局可能就会很难看了!

  针对中国发烫的股市,早在20061231,银监会不放心的紧急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通知》第三条明确规定:严厉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票。若发现挪用贷款买卖股票的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贷款。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或个人,除依法严肃处理外,由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将违规记录载入征信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