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业务上的发展,在2006年底这个时候,我们公司又要招聘新人了。没有使用猎头渠道,只是在“前程无忧”(51job.com)挂了招聘广告,招聘几个销售类的职位。接下来的几周,我的工作邮箱平均每天都会有10几封求职邮件进来,同时,我也在该HR网站的简历库进行专项搜索,经过筛选,我面试了其中的部分求职者。
下面是我在查看简历和对求职者进行面试的过程中,得到的一点个人体会,分享给那些正在求职和将要求职的朋友,希望能提供一点启发和帮助。
从求职看简历技巧
首先,一份完整的简历很重要。有很多简历残缺不全、内容遗漏,这样即使你适合这个应聘的职位,但因信息不全,招聘者难以判断你的真实情况而将你排除。
其次,简历要简洁明了,抓住重点。有的简历倒是完整,但是太“全面”了!罗罗嗦嗦描述了很多东西。例如在工作经历的描述中,写成总结报告、述职报告或是市场分析的形式,这都显得很杂乱,其实写成提纲式就可以了,因为具体情况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再谈。
第三,尽量避免错字。错字给人感觉应聘者是个粗心大意的人或者文化素养不够。例如:“塌入职场的我”
第四,避免排版凌乱。很多HR网站都有现成的模版,简历格式较清晰,但在个人描述的部分,最好还是段落清晰,文字整齐,这说明你是个注意细节的人。
第五,要修辞适当,不要用夸张的语句、过分客套的公函语言或较多的文言词汇,因为这些修辞对求职并没有帮助。例如:“伯乐永远存在!!!”、“对贵公司的仰慕之情”、“我愿亲赴贵公司办公室晋见阁下”等。
第六,要文如其人,就是说简历上的内容要真实,和你个人的情况相符合。有个女孩的简历,我看到她6年内换了6家单位,在自我评价里面却写到:“不会轻言放弃!”虚假和矛盾的信息不能让我形成对一个人的真实感觉。
从求职看性格
人们的性格各异,从求职者的简历和面试当中,性格特点也可看出几分。
简历做的严谨充实的人,想必也会是个稳重心细的人;如果组词造句准确,描述清晰,条理分明,想必他的逻辑思维也不会弱。
从面试阶段的情况看,有的人准时或提前到达,有的人迟到;有的人衣着整齐,有的比较随意;有的人有问必答,有的则会主动发问;有人离开时会主动握手,有的则略显被动拘束。
面试时从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和衣着打扮,大致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或偏内向或偏外向,按照人的4种性格类型划分: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及平和型,有的人不只有一种性格,性格没有绝对好坏之分,但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会展示他不同的性格特点。
在面试的时候,求职者应尽量表现的本色自然一些,这样代表你的真实性格。招聘者会按照职务的要求客观的选择最佳人选,避免双方互相判断失误,最终可以“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上”,达到HR管理双赢。
从求职看心态
有个学金融的小伙子前来面试,因为他的教育背景刚好是我们职位所需要的。毕业后的5年间,他分别做过证券、媒体出版、交通物流等不同的行业,而且又分别做过销售、采购、行政等不同的职务,但他却说自己一直喜欢金融行业。
于是我抛出一系列问题,最后探到他真实的心态:原来他毕业后一直想进银行工作,由于银行招聘的门槛较高而且竞争激烈,于是就一直在其他行业打混混,同时寻求进入银行工作的机会。
我跟他讲:如果你想进入金融行业,当初那个证券业务员的工作你就不该丢掉。他说那个工作太低级,自己想挑战高薪。我说如果没有职位和能力上的飞跃,挑战高薪就是空中楼阁。一个职业人跳过几次槽很正常,但最好在同一个行业或者同一类工作岗位上历练打磨,才能有机会晋升到一个较高的平台,才有挑战高薪的基础。如果刚步入社会就想挑战高薪,在我看来,那只是某些行业在招聘销售人员时,所使用的一种战术性、暗示性词汇而已。
临渊慕鱼不如归而结网。所以求职者要摆正心态,保持头脑理智和情绪稳定,不能想当然和浮躁,要面对现实,能耐下心来从初级的工作做起,点滴积累知识和阅历,不断积淀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性情与心智,机会才会青睐于你。
从求职看人品
大概是病急乱投医的原因,很多人投来简历却跟我们的要求相去甚远。他们没有仔细看清楚招聘条件和要求,瞧着哪家单位或哪个职位顺眼,就把简历发过去了,这样既浪费招聘者的时间,对自己也不负责任。
有的求职者在面试时叙述的个人经历,和他在网上的简历描述有很大出入,那么我可以肯定他至少有一个信息是虚假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很重视求职者的诚信度,《Fortune》杂志曾做过一个调查,在雇主对员工各方面的要求中,“员工的诚实、有信用、可靠”被排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可见诚实的人品在求职时的重要性。人们的价值观往往是比较难于被很快发现的,因此有经验的招聘者在面试的时候,会多设计一些和价值观有关联的问题,以尽早发现求职者的价值取向,避免因用错人而造成损失和负面影响。
从求职看职业规划
跳槽、求职的人很多,从简历上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职业轨迹不尽相同,境况各异。有的简历看不出求职者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而有的简历则可以看到求职者的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
有一个女孩的简历投过来应聘项目主管的职位,她在工作的7年当中跳槽3次,每次都是快速消费品行业,而且一直做销售类的工作,职务分别做过销售代表、销售主管、地区经理,每跳一次都在晋升,而且相应的薪金也在增长。虽然跳槽频繁一些,具体离职原因可能复杂,但她的简历说明她是个有职业计划的人,有一些职业规划意识。她下面的职业方向应该是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当然这是首选,然后职位越做越高。根据“彼得原理”,到达最能够发挥她个人能力的那个职位时,她就算成功了。
职业规划关系到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速度和高度,对于个人家庭生活也有重大影响,所以人在职场需要有个切合实际的个人发展计划。很多人有这个意识但没行动,或是有战略而没战术。看来需要补上这一课,除了请教有经验的职场人士和自我学习外,也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和机构可提供咨询服务。可以使用人才测评工具,全面分析、了解、评估自身的水准,然后按照一个现实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执行,在求职的时候才能增加一投即中的概率,才能信步职场、创造价值、成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