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奢侈”让谁忧伤让谁笑?
面对一些地方政府豪华的办公楼,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对其声讨,并建议对这种“中国式奢侈”课以重拳。这种奢侈不仅挥霍大量社会财富,而且带坏了社会风气,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表面上看,那些崭新的、气势恢弘的办公大楼代表着政府“崭新”的形象,其实,在这崭新的后面,“崭”掉的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拉大了干群关系的鸿沟。是什么挑动了一些政府官员这种非理性奢侈的神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两个字:利益!
这个“利益”就是以损失人民的利益来填充个人的利益。因决策建造外观状似“白宫”的豪华办公楼而出名的原郑州市惠济区委书记冯刘成, 仅利用发包惠济区政府办公楼工程就受贿174万元。在这巨大利益的冲击下,难怪他们就敢于铤而走险。这个“利益”就是以损失政府形象来打造个人政绩。 有些地方把修建豪华办公楼当作政绩,美其名曰“展现地方形象”,为了“招商投资”。但事实是,豪华办公楼并不会改善投资环境,惠及当地经济,相反,往往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这个“利益”就是以弄虚作假来装点面子工程。为修建豪华办公大楼,一些地方向企业和下级单位敛钱,甚至挤占挪用农村养老金等各种专项资金;有些地方通过执法罚没收入,买卖手中审批权限等方式筹集资金;有些地方是从银行贷款,还长期拖欠工程款。
对于国内“官衙”劲刮的豪华之风,有网友搜罗了美国的各州政府大楼与之相比较,相形于异国他邦的民富官穷,“中国式奢侈”内涵昭然若揭。时下,在不少城市和乡镇,最“气派”的建筑往往是党政机关的办公大楼。有的办公楼气派得像宫殿,有的办公区漂亮得像公园,不少办公楼都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有的领导办公室装修摆设甚至赶上了五星级宾馆。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豪华的办公大楼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协调,反差更明显。群众看在眼里,怨在心里。
作为政府官员,“为国分忧,为民解愁”应该是其执政的基本准则,豪华办公楼折射出一些政府官员的行政意识的偏差,他们用 “豪华衙门”来装点门面,盲目的追求表面虚荣,结果是办公楼越高,距离人民越远;办公楼越豪华,与人民越隔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经济贫困的地方,某些领导越是喜欢搞豪华工程,贷款、举债,挪用扶贫款、救灾款,违规修建高档楼堂馆所。我们不得不问, 难道只有这样摆谱、摆阔,才能显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才能“光宗耀祖”,就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教训不可忘记。我们国家并不富裕,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我们的国情也不容许奢侈浪费。这些豪华办公楼不仅浪费土地和资金,日常运转也要耗费大量能源。政府应当对有限的经费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花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防止地方领导建办公楼的随意性,应实行听证制度,由当地群众、机关和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领导共同举行听证会。建设标准、规模应由纪检委、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制定。未经听证程序不能上报,上级不能批准。同时,请房屋鉴定部门确定办公楼的使用年限,没达到规定年限不能批准改建与新建。
讲的是排场 失的是民心。 在豪华的政府大楼后边,是不断加重的财政包袱和群众负担,不但不会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反而败坏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新闻连接:"中国式奢侈"之风该刹! 代表委员抨击"面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