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给两会的建议
“信任”不是和谐产生的,而是法律和制度产生的,它不是民众之间人品层面的信任,而是各个主体对社会、对政府、对制度及法律体系的信任,是最高理性层面的最高体现。中国是缺乏信任的,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公职人员的系列行为上,这里包括了政府各部门甚至最基层的街道办事处的公务员,包括了法院的法官和公安检察院。别说一般的老百姓,就连我们这样必须直接与他们打交道的专业人士,在电话里也很难问出他们的“尊姓大名”,略微客气的,就只会说:我姓王,这个处只有我姓王,你不需要知道名字。有时,是他们主动打来电话,告知他们受理的结果,当问到其姓名时,从来都是避而不说。其实这些人是做了工作的,但向当事人陈述时,却给自己蒙上了“害羞的面纱”。很难理解这是什么原因,理论上说,公职人员应该主动自报家门,以表示工作的结果和政绩,但现实却完全相反。这只能说明制度有问题,造成了官员们不相信百姓,怕告知了姓名后给自己添更多的麻烦。
其实,无论什么事情,什么案子,当事人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尽快解决问题。而国家的公职人员就是给百姓民众解决问题的,所谓的“服务性政府”,就是其利益是与民众相一致的。百姓当事人的问题不解决,公职人员就有麻烦!
两会代表有责任帮助、督促和监督政府去努力建造一个有高度理性信任的环境,这不仅表现在立法层面上需要奋进,也体现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及所有公职人员素质的提高上;不仅要在每年一次的两会上粉饰登场,更应落实在每天每时的工作中。
信任的制度和环境的建立,对中国政府而言,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就像一个人、一个企业一样,不努力迎接挑战和跨越挑战,就不可能在平的世界中获得权利,也就根本不可能有和谐社会的产生。
因而,高端的透明度、坦荡的工作作风、亲和的执政品格,是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中国政府首先努力的目标。揭开面纱地面对民众,是最经济最效率最有政绩的政治家的优秀形象。
高度灵活放松而庞大严谨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创新而挑战的文化模式和商业惯例,这些美国最重要因素之和的净效应就是“信任”。这是《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的观点。是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度乃至一个企业和一个家庭,如果没有了信任,就没有了沟通、合作和公平交易,而没有了公平交易的社会,何以称其为“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