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适合”的基金经理


    想与大家交流基金经理这个话题的原因,和过年后的跳槽风有点关系。此外,我在各地做理财讲座时,也有很多投资者不知如何评价与选择基金经理。想来大家可能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基金经理,也对这个职业报有很强的好奇心。本人一直从事投资专业,自1988年起就有幸和许多分析员及基金经理共事,自己也算其中一员。因此对基金经理有较多的了解,也趁此机会帮助大家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在介绍这个职业前,还是想和大家强调一个基本概念——基金业绩不仅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水平(估计有7成左右的相关度),也与该基金公司整个投研团队的水平有关。所以,我一直强调买基金时要注意选择好的基金公司。
    言归正传。据本人观察,基金经理需要具备至少三个方面的特质。第一,扎实的专业功底,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金融财务专业知识,对于全球及各国的总体经济与行业的变迁也要有足够深入的洞察力,此外对于如何评估一家上市公司也要有很强的研判能力。第二,绝佳的逻辑思维,要能够把纷繁复杂的海量资讯进行分类整理并推测可能的发展,因为股票投资是买未来,过去的很多资讯都是为了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第三,良好的“投资心志”,前面说了那么多专业背景,但最终能不能“按钮”即做好投资决策才是最终目的。因为基金经理面临极大的决策“压力”,我曾奉劝不少优秀人才放弃做基金经理而专门负责做研究工作。除了决策“压力”,基金经理还面临业绩排名及客户抱怨的重压。各位知道,现在基金业绩已经是周周比,月月比,季季比,基金公司内部也有排名或者考核期,不仅奖金与排名挂钩,考核期内业绩不佳还有下课之虞。此外,基金经理还要时时面对投资者因为业绩落后而提出的投诉或抱怨。以前听过银行柜员说,基金净值只要有一天跌破1元也是投资者不能接受的,更不要说业绩落后了。如此种种压力叠加在一起,没有很粗的神经是承受不住的。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即便能坚守住并取得良好的投资业绩,很多也是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换来的。表面风光的背后,伴随着的失眠、胃肠功能紊乱、常感冒(免疫系统不佳)也是干这行最常见的毛病。所以,请大家多多体谅基金经理,要给他们一定的耐心。毕竟短期内业绩不好是常常发生的,谁喝水不曾被呛过?重要的是比照我上面所提的三大特质,通过基金经理发表的观点或文章等来评判其水平如何,如果对他们有信心,可以多给一些时间,如果信心有所动摇,也不妨做其它的选择。
    除了以上的特质外,为什么我说“适合”而不说最好呢?这点与每个人的人生志向不同有关。现在有不少基金经理跳槽去私募基金,也就是为少数人操盘,就反映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我在台湾曾经领导和训练过一些很优秀的基金经理,有些后来选择自创私募基金,目标是尽快累积个人的财富,有的成功了,也有介入投机炒作而受监管机构处罚的。也有很多优秀的经理人并不把赚钱当成第一要务,而在基金公司一干就是八年、十年,因为长时间的业绩优异而受到评比公司的颁奖,这样的人在我同事之中也至少有3、5个。他们的想法是基金业本来待遇就不错,如果好好投资股市也可以累积致富,但如果把一支基金长久做好,带给投资人优良的业绩回报不也算在人生的画布上留下丰富的色彩吗?
     所以如果可以,一方面应该了解3-5个基金经理(尤其是你所购买基金的基金经理),观察他们是否具备应有的素质;另一方面也不妨从基金经理的定期报告(在我们信诚基金是要求必须定期发表)中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志向与您的利益相符与否。找到“最好的”基金经理并不实际,如果您可以找到“适合的”,不但是功课做得好,想必前世也需积德不少才可享此福报。
 
                                             原载于《新闻晨报》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