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武汉石油净壳重组全面浮出水面。
2007年1月30日,武汉石油的股民向证监会举报武汉石油重组涉嫌经济犯罪。
2007年2月6日,黄志伟三名武汉石油股民正式起诉武汉石油,企图阻止中石化全面收购武汉石油资产。
中石化全面整合旗下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一直纷纷嚷嚷,股民正式通过司法途径阻止上市公司重组,这是自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实施以来,小股东起诉上市公司,提请法院撤消董事会决议的第一个案子。
《证券市场周刊》在经过全面调查分析,中石化净壳重组武汉石油漫长的过程之中,引入了资产状况并不乐观的盛世达,在这个股民愤怒,却看似简单的重组背后,新股东为了入局进行了艰难的包装,中石化为了达到收购武汉石油资产的目的,更是涉嫌从操控会计手段以及评估方法,在降低收购成本的同时,为潜在的大股东盛世达的进入降低成本。
愤怒的小股民
这一次,武汉石油的小股民真的愤怒了,在QQ武汉石油维权联盟中,谩骂、愤怒、诅咒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提出不惜一切也要将幕后的权贵黑手拉下马。2月6日,黄志伟等三名小股民终于挺身而出,在武汉江汉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武汉石油,请求法院撤销2006年12月27日董事会通过的资产出售协议案。
记者了解到,黄志伟目前持有3000股武汉石油,对于武汉石油的股改以及重组寄予厚望,但是2006年12月27日,武汉石油第5届董事会第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石化武汉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出售整体资产议案》,让黄志伟们愤怒的是,武汉石油的资产出售不但将改变公司未来的经营主业,更为重要的是置换出武汉石油的石油资产有失公允。
“资产评估问题不到影响到交易价格,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交易将直接侵害小股民的利益。”武汉石油江西股民罗星认为,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中企华)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存在很大问题。记者了解到,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以2006年7月31日为基准日对武汉石油进行审计后,武汉石油的总资产为6.24亿元,总负债为2.41亿元,净资产为3.83亿元。经过审计后,中企华以2006年7月31日为基准日对武汉石油的整体资产(即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了评估,评估后武汉石油的总资产为6.29亿元,总负债为2.41亿元,净资产为3.87亿元,增值率为1.18%。
“武汉石油在湖北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武汉市,加油站更是具有网络垄断优势,2006年出现油荒之后,加油站的网络布局更是成为一种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中企华的评估增值才1.18%,这样的评估压根就没有考虑加油站的潜在市场价值。”罗星觉得中企华的评估为中石化的低价收购奠定了基础,2006年武汉石油的最后一次董事会决议通过将整体资产按照评估净值作价3.875亿元出售给中国石化。
黄志伟在起诉书中强调,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武汉石油出售整体资产属于特别重大事项,应首先由股东大会授权后,董事会才有权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处理出售整体资产相关事宜。而武汉石油第5届董事会未事先获得股东大会授权,因此武汉石油第5届董事会第8次会议无权审议通过出售整体资产议案,更重要的是这个出售整体资产议案,严重侵害了黄志伟等作为股东的权利,该议案中出售整体资产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且未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公平方式。
早于黄志伟向法院提出起诉之前,罗星于1月30日的向证监会进行了关于武汉石油重组涉嫌经济犯罪的控告。罗星认为,盛世达收购了武汉石油49.977%股权,根据《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规定》,盛世达应该向武汉石油的全体全体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协议,从公布股权转让到国资委同意股权转让,证明盛世达收购武汉石油股权已经上报国资委以及证监会,“到现在为止,盛世达都没有按照规定发出要约收购,也没有证监会的要约收购豁免,这是一种程序违法。”罗星认为,程序违法只是一个表象。
“石油资产被贱卖,盛世达的实力问题值得怀疑。”罗星在向证监会举报信中更是指出武汉石油的重组触犯了《刑法》,评估中介更是涉嫌出具虚假报告,涉嫌中介组织提供虚假交易证明文件。记者得到的信息显示,武汉石油的股民们更是向黄志伟等人提供资金支持,希望黄志伟的诉讼能通过法律途径叫停董事会的决议。
风波仅仅是个开始,武汉石油的董事会秘书蒙弘担心,黄志伟的诉讼会让一直坎坎坷坷的武汉石油重组再次搁浅。
重组交易流程
武汉石油的重组过程非常简单,却耐人寻味。
武汉石油公告显示,中石化等将所持武汉石油49.977%股份以每股2.97元作价2.18亿元转让给盛世达;武汉石油将全部资产按评估价3.88亿元卖给中国石化,留下空壳上市公司;然后,武汉石油以2.67元亿向潜在大股东盛世达购买其所持荣丰地产90%股份,武汉石油还余下1.21亿元现金。
2005年年底,中石化拉开私有化整合旗下上市公司大幕之后,扬子石化等公司的成功私有化加速了中石化整合的步伐,上海石化私有化经过反复失败之后,私有化策略在中石化开始逐渐淡化,净壳重组再次成为中石化整合的主题曲。净壳重组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将上市公司的石油资产低价格收归中石化。
私有化的关键在于控制成本,尤其是操控业绩,比如通过巨额亏损、大比例的减值计提、资源匮乏预警、成本增加等手段,进一步达到降低净资产、净利润的目的,这样可以在要约收购时有效地控制住私有化的定价。中石化在净壳重组武汉石油的过程中,看是简单的交易去有着漫长的重组准备过程,尤其是大比例的减值计提以及漫长的谈判,却在短短两个月之后迅速成交。
武汉石油董事会认为,此次重大资产出售的目的旨在调整武汉石油产业结构,解决武汉石油与控股股东中石化之间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金额大、比重高等问题,有利于武汉石油的长期发展,符合武汉石油和全体股东利益。记者了解到,武汉石油的潜在大股东盛世达早在2005年下半年开始就跟中石化进行了接触,直到2006年9月18日,武汉石油才在一则澄清公告之中透露了两家的重组谈判。
直到武汉石油发布澄清公告的时候,中石化与盛世达进行了关于中石化整体收购武汉石油石油资产,盛世达置换房地产资产的重组内容,但是一直没有任何进展,当时武汉石油强调重组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记者了解到,盛世达跟中石化的谈判一开始最大的障碍在于盛世达的自身实力问题,在2006年4月10之前,盛世达的注册资本金只有1亿元,到了当年的4月10日,盛世达增资扩股到1.6亿元,关于武汉石油的重组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一个月之后,盛世达再次增资扩股到2.4亿元,到了2006年9月,关于盛世达重组武汉石油的说法甚嚣尘上,武汉石油的澄清公告再次表明重组并不顺利,直到2006年12月底,盛世达重组武汉石油终于全面浮出水面。记者了解到,2005年1月才成立的盛世达就是为了重组武汉石油,但是盛世达规模太小,只有不断增资扩股,到了2006年下半年其实盛世达的实力还是让中石化担心,但是到了2006年底,武汉石油的股改重组大限到了,盛世达不得不浮出水面。
在盛世达为了拿到武汉石油控股权不断增资扩股的同时,中石化将操控私有化(详见本刊《操控私有化》)的惯用伎俩用于武汉石油,配合武汉石油的净壳重组。不过这一次中石化的配合手段有点明显,2006年12月9日,武汉石油公布了盛世达可能重组武汉石油,但是存在诸多变化因素,但是两天之后,武汉石油就召开了董事会会议,董事会同意武汉石油总经理刘强辞去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职务,聘任陈启荣为总经理。据了解,刘强辞职之前,武汉石油大批中层以及市场人员已经提出辞职,甚至离开了武汉石油,而作为武汉石油党委书记的陈启荣只是重组的过渡时期总经理,并不是要进一步提高武汉石油的经营能力。
同一天,武汉石油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变更会计估计和计提坏帐准备的议案》,变更后帐龄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不提取坏帐准备,帐龄在一年至二年(含二年)的按30%提取坏帐准备,帐龄在二年至三年(含三年)的按60%提取坏帐准备,帐龄在三年以上的按100%提取坏帐准备。调整计提准备之后,武汉石油2006年度增加计提坏帐准备金约1980万元(其中一至二年11.71万元,二至三年13.89万元,三年以上1954.4万元),使武汉石油年度利润减少约1980万元。
“将武汉石油的资产注入到中石化,实质性过程就是将非流通资产转化为流通资产。”武汉石油的小股民质疑,武汉石油的非流通资产要流通,中石化作为大股东必须向武汉石油的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现在通过将石油资产置换成房地产资产的简单交易过程,中石化不仅仅花了1.7亿元资金就将整个武汉石油的资产全部买走,这部分资产立即转化为已经股改了的中石化的流通资产,价值迅速升值,从而避免了对价。
简单的净壳重组留给武汉石油流通股的是盛世达用90%的荣丰地产不仅仅获得了武汉石油的控制权,还获得了4900万元的重组收益,流通股东们得到了所谓的10送3.5,这个对价是武汉石油原有的股价9.6元转换为新的重组公司中按17倍市盈率后的价格,武汉石油的独立董事谢获宝非常担心武汉石油的这次重组,尽管谢获宝在重组中投了赞成票,但是提出了自己的保留意见,尤其是盛世达置入武汉石油的地产资产前途难测。
石油资产估值
中石化的收购公允吗?武汉石油的石油资产评估问题多多。
中石化收购武汉石油的全部资产以及负债为3.88亿元,根据武汉石油的审计报告显示,武汉石油的总资产为6.24亿元,总负债为2.41亿元,净资产为3.83亿元,财务报告显示武汉石油的的公积金和未分利润就有2.02亿。武汉石油的股民很是纳闷:“现在一座大型加油库,88个加油站,43台加油车和地产公司和各项资产才值3.8个亿吗?”
武汉石油的资产评估分歧重点在加油站。记者查阅了武汉石油的所有资料发现,2000武汉石油的配股说明书中显示,武汉石油此前收购的五家加油站的评估价值总计2829万元,配股时每个加油站平均565万;配股时,武汉石油收购武汉油库1座和王家墩、梅岭等11座加油站。油库和加油站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负债等,评估后净资产为7345.27万元;与调整后帐面净资产相比本次评估增值1164.54万元,增值率为18.84%。”当时每个加油站600-700万。2000年中报显示,武汉石油投资1.8亿元收购社会加油站37座,协议租赁社会加油站18座,当时武汉石油自建加油站的成本为要375万,向社会或中石化购买要600-700万元。
武汉石油的重组时间非常巧妙。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资产的评估均以市价进行合理折价,今年新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为核心,武汉石油的资产将会得到真实的体现,可是12月30号公告的时候正好在新会计政策实施的前夜,武汉石油的资产以净资产为基础评估计算,而荣丰以收益法评估计算。那么按照2007年之前的会计准则进行的评估,武汉石油的石油资产是否评估公允呢?
2006年厦门市首例加油站拍卖,这家加油站已经整整经营了20年,2006年1月,厦门市安监局进行安全评估时认为该经营部布局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勒令其停业整改,最后这家加油站的母公司选择了挂牌转让。当时资产评估机构对加油站只评出了92万元的价格,但是拍卖行报出的起拍价却高达200万元,在8名竞买人之中,中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最后以710万元的高价顺利摘得。
2006年广东省有6个加油站公开拍卖价格高达1.56亿。中石油在武汉建造油库使用了上亿元资金。记者了解到的加油站目前的不同地区价格显示,沿海发达地区2500万一家,华北华南地区2000万一家,东北地区1500万一家,那么武汉石油的加油站以及油库等资产到底怎么评估,这些资产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呢?
会计专业出身的罗星认为,资产评估一定要遵照《民法》中有关合同双方公平对价原则和善意取得原则,武汉石油的评估报告说武汉石油的资产按照重置成本法计算,可是评估公司的“重置成本”能反映出加油站资产的真实价值吗?仅仅用“重置全价=建安综合造价+前期费用+其他费用+资金成本”就可以算出加油站销售终端的公允价值吗?
加油站地段的不可重复,国家对加油站的建立是有规定的,加油站的距离不能少于一定距离,中石化与中石油为了争夺市场终端,不断争夺加油站的布局,现在武石油加油站已经有了先入优势,给后来者带来了天生劣势,如果再有企业进入,其地点必然大大劣势于武石油现有地段,由此加油站资源的独立性、稀缺性、升值潜力巨大性,这个价值是武石油最大的优势,但在评估中却没有评估,这些是不能用成本重置法所能体现出来的。
武汉石油的加油站历史远远没有厦门拍卖的加油站时间长,88家加油站比照厦门的拍卖标准,武汉石油的加油站价值在6亿元以上。“这些加油站无论是时间的长久以及安全等方面,绝对超过厦门那家被强行暂停营业的营业部好得多,价值超越厦门的两倍一点问题都没有。”武汉的武汉石油小股民认为,武汉石油的加油站部分资产至少在10亿元以上,中企华的评估明显偏低,不符合市场规律。
建加油站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建的,为什么垄断企业利润如此之高,就因为他们的垄断可以带来高额利润,现在武汉石油加油站也存在这个情况,股民们购买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之中也包含了垄断利润的溢价。会计专业人士认为:“一个企业的经营其固定资产价值可以算出来,但其长期经营建立的客户,经营管理经验等企业管理无形价值更有价值,武石油作为一个经营时间悠久的企业,其商誉也不是仅仅能用成本重置法能收购的。”
武汉石油12月8日公告停牌,12月11日商务部正式公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国内原油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将正式对民资和外资等开放,上述消息无疑是对武汉石油天大的利好消息,停牌到公布办法相差3天,难道是巧合吗?是流通股白白丧失了股价大大升值的机会,武汉石油维权联盟的股民们认为,投资武汉石油,是看中武汉石油的稀缺资源,而不是买壳对象盛世达的房地产,并且这个大东家问题多多。
会计变更玄机
中石化收购武汉石油运用了私有化最能起到降低收购成本的会计手段。
武汉石油的石油资产评估采取了收益法,从《重大资产购买、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中的评估部分看,毛利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两个参数的取值对结果影响极大,报告中两个参数的取值并不合适,毛利率取值6.77%明显偏低,2006年中期公司的毛利率为7.68%,随着下半年成品油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距拉大,下半年的毛利率已经扭转了连年下降的局面,而根据评估报告,毛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及可使评估价值提高1亿多元。
“评估方法决定了不能对武汉石油加油站资产的潜在收益进行评估,这一切评估机构都可以评估标准不一样找到借口,但是他们对于计提以及会计变更显得就有预谋。”武汉石油的股民质疑计提合理背后更有预谋。
2005年年报中,武汉石油即对一笔对湖北昊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08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了1000万元减值准备,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合计为4404万元;另外还核销了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2050万元。
武汉石油在2006年10月1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议案》,根据湖北众联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武汉石油全资实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截止2006年7月31日存量商品房及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价值为1.21亿元,比帐面原值1.4亿元低1842万元。武汉石油董事会称,为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根据谨慎性原则,提议对该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842万元。
两个月时间不到,2006年12月11日武汉石油召开董事会议通过《关于变更会计估计和计提坏账准备的议案》,将原按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6%计提坏账准备改变为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这样,武汉石油2006年度利润减少1980万元,武汉石油2006年将减少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0.26元,否则,武汉石油2006年度每股收益将可能比2005年增长100%以上。
“这些会计处理是合理的吗?遵守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吗?”武汉石油的股民们认为,武汉石油的系列会计变更,更多的是中石化为了降低收购成本提前作出的安排。武汉石油2003、2004、2005年和2006年1-6月销售收入分别为15.88亿元、20.95亿元、26.88亿元和15.03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6456万元、3747万元、2475万元、5666万元,近三年销售收入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应收账款余额却以30%以上的速度下降,武汉石油现金销售比重增加。
截止2006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虽然比2005年末余额增加了128.96%,但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为3933万元,主要是2006年新增正常往来,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比年初减少558万元,回款情况良好。其他应收款2006年6月30日前5名欠款合计765万元,占总金额1747万元的32.32%,其中只有武汉石油设备公司的79万元发生在2001年,黄梅加油站的176万元有部分是发生在2001年,其他大多发生在2002年以后,有的还是2006年新增的,账龄并不长。知情人士透露,加油站以及设备公司的帐款没有证据表明会发生大额坏账损失。
专业的会计人士分析,武汉石油1-2年和2-3年两个时段的现应收款项比重明显偏低,2006年6月30日这两个时段的应收账款占仅0.13%,其他应收款占6.82%,在账龄划分上存在可能的财务操纵痕迹,有可能把3年以内的应收款项挤到了3年以上。专业人士的理由是,大多数公司在内部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一般是近期各个时段的应收款项较多,远期的较少。加上武汉石油2005年还核销了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2050万元,占核销前其他应收款余额的58.8%,经过近期高比例的坏账核销,目前应该不存在大额坏账了。
“计提房地产更是蹊跷。”武汉石油的股民们认为,武汉石油变更会计政策是会计谨慎性原则和会计估计的滥用,不符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将使财务信息有失公允。通过大额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等方法减少账面资产可以使评估基准数减小,从而影响评估价格,更有甚至认为,这是中石化顾虑买壳公司盛世达的实力因而降低交易金额。
奇怪的新东家
“拿走金元宝,换进来的是稻草。”武汉石油的股民坚决认为新东家的荣丰地产不是拯救武汉石油,也不是长远发展的主业调整,而是在将武汉石油拖入另外一个陷阱。
武汉石油的新东家盛世达是由上海宫保和北京蓝天星共同设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盛世达主要从事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方面的业务,目前持有北京非常空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95%的股权、北京非常阳光商务调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最早盛世达的注册资金1亿,是分期投入的,从年底报表1亿挂在其他应收款,这一般是虚假出资的表现。”作为会计的罗星认为,盛世达的实力非常值得怀疑。
记者了解到,在2006年4月10日之前,盛世达的总资产只有1.2亿元左右,然后2006年4月10日,荣丰地产的股东昌华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京工房地产有限开发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荣丰地产75%和15%的股权转让给盛世达。经中和正信审计,截止2006年7月31日,盛世达合并总资产为13.32亿元,合并净资产为2.38亿元,2006年1-7月净利
润为-207.59万元。
“荣丰地产就是盛世达为了重组武汉石油收购的资产。”知情人士透露,盛世达为了收购荣丰地产支付了2.5亿元左右的资金。从2006年报表中看盛世达在7月份长期股权投资有2.5亿元,这期间盛世达唯一的重大投资就是收购荣丰地产,所以盛世达获得90%的荣丰地产的转让价在2.5亿左右,盛世达2005年-1634.44元的净利润,以及从费用的构成来看,跟壳公司没有什么区别。
荣丰地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呢?经中和正信审计的荣丰地产2003、2004、2005年财务会计报表,其近三年的合并净利润分别为6602.73万元、7155.09万元和8139.56万元。按照备考报表口径,荣丰地产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将分别从8.79%、9.94%、7.07%提高到16.54%、17.06%、18.56%,每股收益将分别从0.21元、0.22元、0.19元提高到0.40元、0.44元、0.50元。
荣丰地产的财务报告中显示:北京首钢特殊钢有限公司的收益通过由荣丰地产给予补偿的形式获得,补偿费包括企业搬迁补偿费和土地出让金,工业区拆迁和非工业区居民拆迁安置费。知情人士透露,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地补偿款,荣丰地产还没有支付,大概是1.6亿元。但是荣丰地产2006年7月只有9012万的货币资金,荣丰地产的资金链明显紧张。
经评估后,荣丰地产总资产为12.18亿元,负债为9.21亿元,净资产为2.96,亿元,较调整后账面值增值约8775万元,增值率为42.01%,据此计算房地产资产对应的价值为2.67亿元。从评估报告来看,荣丰地产资产评估增值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类,其较评估前增值约24%。
荣丰地产作为一个项目公司,荣丰地产在北京宣武区正在开发的项目有“荣丰嘉园”,其他在京项目主要集中在宣武区,土地储备规模不大。从1999年开发至今,现在已经进入三期阶段,项目公司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市场运行经营经验,而一个房地产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拿到地,而荣丰从来没有在公开市场拿到过土地,三期项目已经被抵押,土地转让费到2006年还重新制定了一个还款协议,建行2007年8月马上有一笔1.6亿元的贷款要还清,让人不得不怀疑重组成功后,会用武汉石油重组后帐面的2亿多资金来补充其资金链。
2006年5月12日,荣丰地产与上海吉联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其所持有的重庆吉联60%的股权,股权转让价款1200万元。重庆吉联于2004年6月30日设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重庆吉联目前在重庆市有一块约52万平方米的土地,在开发建设慈母山低密度住宅项目,到底是不是为了接壳上市美化自身而取得的呢?
在资产评估方面,盛世达置入武汉石油的房地产项目更是与置换出来的资产出现不可思议的不同标准。武汉石油的资产评估后仅仅增加1.18%,而荣丰经营评估后增值40%,二者比较,武汉石油作为有前途的垄断性资产,不能增值,可以说是评估标准不一样,但荣丰资产为何能增值40%?尤其是现在房地产行业已经走入低谷,国家现在大力调控房地产行业,而重点就是北京、上海,荣丰作为一个房地产公司,其增值可能性可能是房产,而其房产价值在大势向下,武汉石油原有的地产公司计提下,如何能大幅增值40%?
武汉石油拟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主要是子公司2001来年投资建设的“新世纪都市花园”和建材市场存量商品房及土地使用权。2001年在武汉汉口区域,以解放公园、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为代表的重点片楼价基本在2000元/平方米至3000元/平方米之间;而后湖、古田、东西湖房价则基本在1500元/平方米以下;汉阳城区价格总体在2300元/平方米左右。2006年4月,武汉市公布了第一季度“武房指数”,全市商品住宅均价为3584.78元一平方米,奇怪的是,武汉石油的房地产存货为什么会大幅跌价呢?这可是计提了1.4亿元,这部分资产的评估到底是以中石化的标准还是盛世达的标准呢?
在中央一系列政策中,最新的对房地产企业清偿增值税的政策对荣丰的影响是极大的,荣丰作为一个1999年的土地转让者,其增值之大,是房地产企业中少有的,如果执行增值税政策,那荣丰地产业绩必然大受影响。而这次的重组方案中,对增值税推出后,对荣丰有何影,丝毫没有涉及,其后也没有补充说明,谈及计提之事。武汉石油的股民怀疑,盛世达为了通过方案,临时以入股重庆一地产公司的方式,拿到一乡下地项目,更说明其持续经营的可疑性。
记者在了解荣丰地产项目过程中获悉,荣丰地产部分项目至今未取得建设必须的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而且其开发的该楼盘的业主因严重质量问题意见很大,到现在有的还没有拿到房屋产权,购房业主已经起诉要求支付违约金,而且2005年12月北京荣丰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因涉嫌发布不实销售进度信息和无证销售、并擅自收取订金,被北京市建委予以点名批评。
武汉石油的独立董事们在报告中强调,荣丰地产目前房地产经营唯一的储备项目慈母山温泉旅游文化城已签署了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书,但尚未取得项目建设必须的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未来经营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经营的负债率将大幅提高,现金流状况亦将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经营风险亦相应增加。
2007年1月30日,武汉石油的股民向证监会举报武汉石油重组涉嫌经济犯罪。
2007年2月6日,黄志伟三名武汉石油股民正式起诉武汉石油,企图阻止中石化全面收购武汉石油资产。
中石化全面整合旗下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一直纷纷嚷嚷,股民正式通过司法途径阻止上市公司重组,这是自2006年1月1日新《公司法》实施以来,小股东起诉上市公司,提请法院撤消董事会决议的第一个案子。
《证券市场周刊》在经过全面调查分析,中石化净壳重组武汉石油漫长的过程之中,引入了资产状况并不乐观的盛世达,在这个股民愤怒,却看似简单的重组背后,新股东为了入局进行了艰难的包装,中石化为了达到收购武汉石油资产的目的,更是涉嫌从操控会计手段以及评估方法,在降低收购成本的同时,为潜在的大股东盛世达的进入降低成本。
愤怒的小股民
这一次,武汉石油的小股民真的愤怒了,在QQ武汉石油维权联盟中,谩骂、愤怒、诅咒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提出不惜一切也要将幕后的权贵黑手拉下马。2月6日,黄志伟等三名小股民终于挺身而出,在武汉江汉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武汉石油,请求法院撤销2006年12月27日董事会通过的资产出售协议案。
记者了解到,黄志伟目前持有3000股武汉石油,对于武汉石油的股改以及重组寄予厚望,但是2006年12月27日,武汉石油第5届董事会第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石化武汉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出售整体资产议案》,让黄志伟们愤怒的是,武汉石油的资产出售不但将改变公司未来的经营主业,更为重要的是置换出武汉石油的石油资产有失公允。
“资产评估问题不到影响到交易价格,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交易将直接侵害小股民的利益。”武汉石油江西股民罗星认为,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中企华)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存在很大问题。记者了解到,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以2006年7月31日为基准日对武汉石油进行审计后,武汉石油的总资产为6.24亿元,总负债为2.41亿元,净资产为3.83亿元。经过审计后,中企华以2006年7月31日为基准日对武汉石油的整体资产(即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了评估,评估后武汉石油的总资产为6.29亿元,总负债为2.41亿元,净资产为3.87亿元,增值率为1.18%。
“武汉石油在湖北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武汉市,加油站更是具有网络垄断优势,2006年出现油荒之后,加油站的网络布局更是成为一种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中企华的评估增值才1.18%,这样的评估压根就没有考虑加油站的潜在市场价值。”罗星觉得中企华的评估为中石化的低价收购奠定了基础,2006年武汉石油的最后一次董事会决议通过将整体资产按照评估净值作价3.875亿元出售给中国石化。
黄志伟在起诉书中强调,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武汉石油出售整体资产属于特别重大事项,应首先由股东大会授权后,董事会才有权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处理出售整体资产相关事宜。而武汉石油第5届董事会未事先获得股东大会授权,因此武汉石油第5届董事会第8次会议无权审议通过出售整体资产议案,更重要的是这个出售整体资产议案,严重侵害了黄志伟等作为股东的权利,该议案中出售整体资产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且未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公平方式。
早于黄志伟向法院提出起诉之前,罗星于1月30日的向证监会进行了关于武汉石油重组涉嫌经济犯罪的控告。罗星认为,盛世达收购了武汉石油49.977%股权,根据《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规定》,盛世达应该向武汉石油的全体全体股东发出要约收购协议,从公布股权转让到国资委同意股权转让,证明盛世达收购武汉石油股权已经上报国资委以及证监会,“到现在为止,盛世达都没有按照规定发出要约收购,也没有证监会的要约收购豁免,这是一种程序违法。”罗星认为,程序违法只是一个表象。
“石油资产被贱卖,盛世达的实力问题值得怀疑。”罗星在向证监会举报信中更是指出武汉石油的重组触犯了《刑法》,评估中介更是涉嫌出具虚假报告,涉嫌中介组织提供虚假交易证明文件。记者得到的信息显示,武汉石油的股民们更是向黄志伟等人提供资金支持,希望黄志伟的诉讼能通过法律途径叫停董事会的决议。
风波仅仅是个开始,武汉石油的董事会秘书蒙弘担心,黄志伟的诉讼会让一直坎坎坷坷的武汉石油重组再次搁浅。
重组交易流程
武汉石油的重组过程非常简单,却耐人寻味。
武汉石油公告显示,中石化等将所持武汉石油49.977%股份以每股2.97元作价2.18亿元转让给盛世达;武汉石油将全部资产按评估价3.88亿元卖给中国石化,留下空壳上市公司;然后,武汉石油以2.67元亿向潜在大股东盛世达购买其所持荣丰地产90%股份,武汉石油还余下1.21亿元现金。
2005年年底,中石化拉开私有化整合旗下上市公司大幕之后,扬子石化等公司的成功私有化加速了中石化整合的步伐,上海石化私有化经过反复失败之后,私有化策略在中石化开始逐渐淡化,净壳重组再次成为中石化整合的主题曲。净壳重组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将上市公司的石油资产低价格收归中石化。
私有化的关键在于控制成本,尤其是操控业绩,比如通过巨额亏损、大比例的减值计提、资源匮乏预警、成本增加等手段,进一步达到降低净资产、净利润的目的,这样可以在要约收购时有效地控制住私有化的定价。中石化在净壳重组武汉石油的过程中,看是简单的交易去有着漫长的重组准备过程,尤其是大比例的减值计提以及漫长的谈判,却在短短两个月之后迅速成交。
武汉石油董事会认为,此次重大资产出售的目的旨在调整武汉石油产业结构,解决武汉石油与控股股东中石化之间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金额大、比重高等问题,有利于武汉石油的长期发展,符合武汉石油和全体股东利益。记者了解到,武汉石油的潜在大股东盛世达早在2005年下半年开始就跟中石化进行了接触,直到2006年9月18日,武汉石油才在一则澄清公告之中透露了两家的重组谈判。
直到武汉石油发布澄清公告的时候,中石化与盛世达进行了关于中石化整体收购武汉石油石油资产,盛世达置换房地产资产的重组内容,但是一直没有任何进展,当时武汉石油强调重组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记者了解到,盛世达跟中石化的谈判一开始最大的障碍在于盛世达的自身实力问题,在2006年4月10之前,盛世达的注册资本金只有1亿元,到了当年的4月10日,盛世达增资扩股到1.6亿元,关于武汉石油的重组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一个月之后,盛世达再次增资扩股到2.4亿元,到了2006年9月,关于盛世达重组武汉石油的说法甚嚣尘上,武汉石油的澄清公告再次表明重组并不顺利,直到2006年12月底,盛世达重组武汉石油终于全面浮出水面。记者了解到,2005年1月才成立的盛世达就是为了重组武汉石油,但是盛世达规模太小,只有不断增资扩股,到了2006年下半年其实盛世达的实力还是让中石化担心,但是到了2006年底,武汉石油的股改重组大限到了,盛世达不得不浮出水面。
在盛世达为了拿到武汉石油控股权不断增资扩股的同时,中石化将操控私有化(详见本刊《操控私有化》)的惯用伎俩用于武汉石油,配合武汉石油的净壳重组。不过这一次中石化的配合手段有点明显,2006年12月9日,武汉石油公布了盛世达可能重组武汉石油,但是存在诸多变化因素,但是两天之后,武汉石油就召开了董事会会议,董事会同意武汉石油总经理刘强辞去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职务,聘任陈启荣为总经理。据了解,刘强辞职之前,武汉石油大批中层以及市场人员已经提出辞职,甚至离开了武汉石油,而作为武汉石油党委书记的陈启荣只是重组的过渡时期总经理,并不是要进一步提高武汉石油的经营能力。
同一天,武汉石油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变更会计估计和计提坏帐准备的议案》,变更后帐龄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不提取坏帐准备,帐龄在一年至二年(含二年)的按30%提取坏帐准备,帐龄在二年至三年(含三年)的按60%提取坏帐准备,帐龄在三年以上的按100%提取坏帐准备。调整计提准备之后,武汉石油2006年度增加计提坏帐准备金约1980万元(其中一至二年11.71万元,二至三年13.89万元,三年以上1954.4万元),使武汉石油年度利润减少约1980万元。
“将武汉石油的资产注入到中石化,实质性过程就是将非流通资产转化为流通资产。”武汉石油的小股民质疑,武汉石油的非流通资产要流通,中石化作为大股东必须向武汉石油的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现在通过将石油资产置换成房地产资产的简单交易过程,中石化不仅仅花了1.7亿元资金就将整个武汉石油的资产全部买走,这部分资产立即转化为已经股改了的中石化的流通资产,价值迅速升值,从而避免了对价。
简单的净壳重组留给武汉石油流通股的是盛世达用90%的荣丰地产不仅仅获得了武汉石油的控制权,还获得了4900万元的重组收益,流通股东们得到了所谓的10送3.5,这个对价是武汉石油原有的股价9.6元转换为新的重组公司中按17倍市盈率后的价格,武汉石油的独立董事谢获宝非常担心武汉石油的这次重组,尽管谢获宝在重组中投了赞成票,但是提出了自己的保留意见,尤其是盛世达置入武汉石油的地产资产前途难测。
石油资产估值
中石化的收购公允吗?武汉石油的石油资产评估问题多多。
中石化收购武汉石油的全部资产以及负债为3.88亿元,根据武汉石油的审计报告显示,武汉石油的总资产为6.24亿元,总负债为2.41亿元,净资产为3.83亿元,财务报告显示武汉石油的的公积金和未分利润就有2.02亿。武汉石油的股民很是纳闷:“现在一座大型加油库,88个加油站,43台加油车和地产公司和各项资产才值3.8个亿吗?”
武汉石油的资产评估分歧重点在加油站。记者查阅了武汉石油的所有资料发现,2000武汉石油的配股说明书中显示,武汉石油此前收购的五家加油站的评估价值总计2829万元,配股时每个加油站平均565万;配股时,武汉石油收购武汉油库1座和王家墩、梅岭等11座加油站。油库和加油站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负债等,评估后净资产为7345.27万元;与调整后帐面净资产相比本次评估增值1164.54万元,增值率为18.84%。”当时每个加油站600-700万。2000年中报显示,武汉石油投资1.8亿元收购社会加油站37座,协议租赁社会加油站18座,当时武汉石油自建加油站的成本为要375万,向社会或中石化购买要600-700万元。
武汉石油的重组时间非常巧妙。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资产的评估均以市价进行合理折价,今年新会计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为核心,武汉石油的资产将会得到真实的体现,可是12月30号公告的时候正好在新会计政策实施的前夜,武汉石油的资产以净资产为基础评估计算,而荣丰以收益法评估计算。那么按照2007年之前的会计准则进行的评估,武汉石油的石油资产是否评估公允呢?
2006年厦门市首例加油站拍卖,这家加油站已经整整经营了20年,2006年1月,厦门市安监局进行安全评估时认为该经营部布局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勒令其停业整改,最后这家加油站的母公司选择了挂牌转让。当时资产评估机构对加油站只评出了92万元的价格,但是拍卖行报出的起拍价却高达200万元,在8名竞买人之中,中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最后以710万元的高价顺利摘得。
2006年广东省有6个加油站公开拍卖价格高达1.56亿。中石油在武汉建造油库使用了上亿元资金。记者了解到的加油站目前的不同地区价格显示,沿海发达地区2500万一家,华北华南地区2000万一家,东北地区1500万一家,那么武汉石油的加油站以及油库等资产到底怎么评估,这些资产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呢?
会计专业出身的罗星认为,资产评估一定要遵照《民法》中有关合同双方公平对价原则和善意取得原则,武汉石油的评估报告说武汉石油的资产按照重置成本法计算,可是评估公司的“重置成本”能反映出加油站资产的真实价值吗?仅仅用“重置全价=建安综合造价+前期费用+其他费用+资金成本”就可以算出加油站销售终端的公允价值吗?
加油站地段的不可重复,国家对加油站的建立是有规定的,加油站的距离不能少于一定距离,中石化与中石油为了争夺市场终端,不断争夺加油站的布局,现在武石油加油站已经有了先入优势,给后来者带来了天生劣势,如果再有企业进入,其地点必然大大劣势于武石油现有地段,由此加油站资源的独立性、稀缺性、升值潜力巨大性,这个价值是武石油最大的优势,但在评估中却没有评估,这些是不能用成本重置法所能体现出来的。
武汉石油的加油站历史远远没有厦门拍卖的加油站时间长,88家加油站比照厦门的拍卖标准,武汉石油的加油站价值在6亿元以上。“这些加油站无论是时间的长久以及安全等方面,绝对超过厦门那家被强行暂停营业的营业部好得多,价值超越厦门的两倍一点问题都没有。”武汉的武汉石油小股民认为,武汉石油的加油站部分资产至少在10亿元以上,中企华的评估明显偏低,不符合市场规律。
建加油站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建的,为什么垄断企业利润如此之高,就因为他们的垄断可以带来高额利润,现在武汉石油加油站也存在这个情况,股民们购买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之中也包含了垄断利润的溢价。会计专业人士认为:“一个企业的经营其固定资产价值可以算出来,但其长期经营建立的客户,经营管理经验等企业管理无形价值更有价值,武石油作为一个经营时间悠久的企业,其商誉也不是仅仅能用成本重置法能收购的。”
武汉石油12月8日公告停牌,12月11日商务部正式公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国内原油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将正式对民资和外资等开放,上述消息无疑是对武汉石油天大的利好消息,停牌到公布办法相差3天,难道是巧合吗?是流通股白白丧失了股价大大升值的机会,武汉石油维权联盟的股民们认为,投资武汉石油,是看中武汉石油的稀缺资源,而不是买壳对象盛世达的房地产,并且这个大东家问题多多。
会计变更玄机
中石化收购武汉石油运用了私有化最能起到降低收购成本的会计手段。
武汉石油的石油资产评估采取了收益法,从《重大资产购买、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中的评估部分看,毛利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两个参数的取值对结果影响极大,报告中两个参数的取值并不合适,毛利率取值6.77%明显偏低,2006年中期公司的毛利率为7.68%,随着下半年成品油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距拉大,下半年的毛利率已经扭转了连年下降的局面,而根据评估报告,毛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及可使评估价值提高1亿多元。
“评估方法决定了不能对武汉石油加油站资产的潜在收益进行评估,这一切评估机构都可以评估标准不一样找到借口,但是他们对于计提以及会计变更显得就有预谋。”武汉石油的股民质疑计提合理背后更有预谋。
2005年年报中,武汉石油即对一笔对湖北昊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08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了1000万元减值准备,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合计为4404万元;另外还核销了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2050万元。
武汉石油在2006年10月15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议案》,根据湖北众联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出具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武汉石油全资实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截止2006年7月31日存量商品房及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价值为1.21亿元,比帐面原值1.4亿元低1842万元。武汉石油董事会称,为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根据谨慎性原则,提议对该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842万元。
两个月时间不到,2006年12月11日武汉石油召开董事会议通过《关于变更会计估计和计提坏账准备的议案》,将原按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6%计提坏账准备改变为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这样,武汉石油2006年度利润减少1980万元,武汉石油2006年将减少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0.26元,否则,武汉石油2006年度每股收益将可能比2005年增长100%以上。
“这些会计处理是合理的吗?遵守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吗?”武汉石油的股民们认为,武汉石油的系列会计变更,更多的是中石化为了降低收购成本提前作出的安排。武汉石油2003、2004、2005年和2006年1-6月销售收入分别为15.88亿元、20.95亿元、26.88亿元和15.03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6456万元、3747万元、2475万元、5666万元,近三年销售收入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应收账款余额却以30%以上的速度下降,武汉石油现金销售比重增加。
截止2006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余额虽然比2005年末余额增加了128.96%,但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为3933万元,主要是2006年新增正常往来,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比年初减少558万元,回款情况良好。其他应收款2006年6月30日前5名欠款合计765万元,占总金额1747万元的32.32%,其中只有武汉石油设备公司的79万元发生在2001年,黄梅加油站的176万元有部分是发生在2001年,其他大多发生在2002年以后,有的还是2006年新增的,账龄并不长。知情人士透露,加油站以及设备公司的帐款没有证据表明会发生大额坏账损失。
专业的会计人士分析,武汉石油1-2年和2-3年两个时段的现应收款项比重明显偏低,2006年6月30日这两个时段的应收账款占仅0.13%,其他应收款占6.82%,在账龄划分上存在可能的财务操纵痕迹,有可能把3年以内的应收款项挤到了3年以上。专业人士的理由是,大多数公司在内部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一般是近期各个时段的应收款项较多,远期的较少。加上武汉石油2005年还核销了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2050万元,占核销前其他应收款余额的58.8%,经过近期高比例的坏账核销,目前应该不存在大额坏账了。
“计提房地产更是蹊跷。”武汉石油的股民们认为,武汉石油变更会计政策是会计谨慎性原则和会计估计的滥用,不符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将使财务信息有失公允。通过大额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等方法减少账面资产可以使评估基准数减小,从而影响评估价格,更有甚至认为,这是中石化顾虑买壳公司盛世达的实力因而降低交易金额。
奇怪的新东家
“拿走金元宝,换进来的是稻草。”武汉石油的股民坚决认为新东家的荣丰地产不是拯救武汉石油,也不是长远发展的主业调整,而是在将武汉石油拖入另外一个陷阱。
武汉石油的新东家盛世达是由上海宫保和北京蓝天星共同设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盛世达主要从事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方面的业务,目前持有北京非常空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95%的股权、北京非常阳光商务调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最早盛世达的注册资金1亿,是分期投入的,从年底报表1亿挂在其他应收款,这一般是虚假出资的表现。”作为会计的罗星认为,盛世达的实力非常值得怀疑。
记者了解到,在2006年4月10日之前,盛世达的总资产只有1.2亿元左右,然后2006年4月10日,荣丰地产的股东昌华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市京工房地产有限开发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荣丰地产75%和15%的股权转让给盛世达。经中和正信审计,截止2006年7月31日,盛世达合并总资产为13.32亿元,合并净资产为2.38亿元,2006年1-7月净利
润为-207.59万元。
“荣丰地产就是盛世达为了重组武汉石油收购的资产。”知情人士透露,盛世达为了收购荣丰地产支付了2.5亿元左右的资金。从2006年报表中看盛世达在7月份长期股权投资有2.5亿元,这期间盛世达唯一的重大投资就是收购荣丰地产,所以盛世达获得90%的荣丰地产的转让价在2.5亿左右,盛世达2005年-1634.44元的净利润,以及从费用的构成来看,跟壳公司没有什么区别。
荣丰地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呢?经中和正信审计的荣丰地产2003、2004、2005年财务会计报表,其近三年的合并净利润分别为6602.73万元、7155.09万元和8139.56万元。按照备考报表口径,荣丰地产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将分别从8.79%、9.94%、7.07%提高到16.54%、17.06%、18.56%,每股收益将分别从0.21元、0.22元、0.19元提高到0.40元、0.44元、0.50元。
荣丰地产的财务报告中显示:北京首钢特殊钢有限公司的收益通过由荣丰地产给予补偿的形式获得,补偿费包括企业搬迁补偿费和土地出让金,工业区拆迁和非工业区居民拆迁安置费。知情人士透露,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地补偿款,荣丰地产还没有支付,大概是1.6亿元。但是荣丰地产2006年7月只有9012万的货币资金,荣丰地产的资金链明显紧张。
经评估后,荣丰地产总资产为12.18亿元,负债为9.21亿元,净资产为2.96,亿元,较调整后账面值增值约8775万元,增值率为42.01%,据此计算房地产资产对应的价值为2.67亿元。从评估报告来看,荣丰地产资产评估增值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类,其较评估前增值约24%。
荣丰地产作为一个项目公司,荣丰地产在北京宣武区正在开发的项目有“荣丰嘉园”,其他在京项目主要集中在宣武区,土地储备规模不大。从1999年开发至今,现在已经进入三期阶段,项目公司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市场运行经营经验,而一个房地产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拿到地,而荣丰从来没有在公开市场拿到过土地,三期项目已经被抵押,土地转让费到2006年还重新制定了一个还款协议,建行2007年8月马上有一笔1.6亿元的贷款要还清,让人不得不怀疑重组成功后,会用武汉石油重组后帐面的2亿多资金来补充其资金链。
2006年5月12日,荣丰地产与上海吉联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其所持有的重庆吉联60%的股权,股权转让价款1200万元。重庆吉联于2004年6月30日设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重庆吉联目前在重庆市有一块约52万平方米的土地,在开发建设慈母山低密度住宅项目,到底是不是为了接壳上市美化自身而取得的呢?
在资产评估方面,盛世达置入武汉石油的房地产项目更是与置换出来的资产出现不可思议的不同标准。武汉石油的资产评估后仅仅增加1.18%,而荣丰经营评估后增值40%,二者比较,武汉石油作为有前途的垄断性资产,不能增值,可以说是评估标准不一样,但荣丰资产为何能增值40%?尤其是现在房地产行业已经走入低谷,国家现在大力调控房地产行业,而重点就是北京、上海,荣丰作为一个房地产公司,其增值可能性可能是房产,而其房产价值在大势向下,武汉石油原有的地产公司计提下,如何能大幅增值40%?
武汉石油拟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主要是子公司2001来年投资建设的“新世纪都市花园”和建材市场存量商品房及土地使用权。2001年在武汉汉口区域,以解放公园、汉正街、江汉路步行街为代表的重点片楼价基本在2000元/平方米至3000元/平方米之间;而后湖、古田、东西湖房价则基本在1500元/平方米以下;汉阳城区价格总体在2300元/平方米左右。2006年4月,武汉市公布了第一季度“武房指数”,全市商品住宅均价为3584.78元一平方米,奇怪的是,武汉石油的房地产存货为什么会大幅跌价呢?这可是计提了1.4亿元,这部分资产的评估到底是以中石化的标准还是盛世达的标准呢?
在中央一系列政策中,最新的对房地产企业清偿增值税的政策对荣丰的影响是极大的,荣丰作为一个1999年的土地转让者,其增值之大,是房地产企业中少有的,如果执行增值税政策,那荣丰地产业绩必然大受影响。而这次的重组方案中,对增值税推出后,对荣丰有何影,丝毫没有涉及,其后也没有补充说明,谈及计提之事。武汉石油的股民怀疑,盛世达为了通过方案,临时以入股重庆一地产公司的方式,拿到一乡下地项目,更说明其持续经营的可疑性。
记者在了解荣丰地产项目过程中获悉,荣丰地产部分项目至今未取得建设必须的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而且其开发的该楼盘的业主因严重质量问题意见很大,到现在有的还没有拿到房屋产权,购房业主已经起诉要求支付违约金,而且2005年12月北京荣丰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因涉嫌发布不实销售进度信息和无证销售、并擅自收取订金,被北京市建委予以点名批评。
武汉石油的独立董事们在报告中强调,荣丰地产目前房地产经营唯一的储备项目慈母山温泉旅游文化城已签署了国有土地出让合同书,但尚未取得项目建设必须的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未来经营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经营的负债率将大幅提高,现金流状况亦将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经营风险亦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