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奥运办奥运 跳出体育搞雕塑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我在王府井大街参加了“2008奥运景观雕塑巡展开幕仪式”,虽然媒体对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并将全球巡展的290件作品给于相当高的评价,但我参观并投票后感觉这些作品并不是特别理想。

    无论是在几百年的城市雕塑史上,还是与希腊、罗马等很多奥运举办城市相比,我们在城市雕塑方面都是落后的。这次由我们来办奥运,要真正体现“人文奥运”的口号,就必须搞一些雕塑来提升和展示中国形象。

    问题是:我们是搞体育雕塑?还是搞城市雕塑?如果奥运村的体育雕塑将艺术和体育很好的结合了起来,如果在北京的重要场地给世人留下了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的纪念性雕塑,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对城市雕塑,我认为我们要跳出奥运办奥运,跳出体育搞雕塑,因为我们不仅仅要为2008年的一个月做雕塑,而要为今后的100年做雕塑,在今后100年的历史定位上,北京都将倾向做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而非做一个现代体育名城。

    所以,景区、街道、广场、建筑物外面的城市雕塑更重要的是将雕塑艺术和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一定不要仅仅为了奥运期间的景观,一定要有震撼人心的,体现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彰显中华复兴的民族精神

    这样的雕塑才能成为北京或中国的标志之一,这样才能通过办奥运来提升和展示中国形象,教育和警示后人。

    在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搞城市雕塑,在中国这样的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度搞奥运雕塑,决不能像袁熙坤先生说的:如果艺术家满怀对奥运精神的崇敬和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真诚地去创作,北京奥运景观雕塑一定会成为北京的城市名片这么简单,真希望对中国历史文化理解透彻的伟大雕塑家早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