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篇早已写就的文章,只是考虑到国人的面子,迟迟未敢发表。今天,实在是憋不住了,才把它拿到网上。今天,笔者想通过一件事,来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题目上已经表达的——《看日本“浪人”耍弄中国“智者”》。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人经常以一个智慧的民族来标榜自己,而日本人呢?那就更不用说,除了称自己为“优等民族”,还以“浪人”自居。
“浪人”先给了“智者”一点馒头
故事还须从改革开放中期说起。大家知道,在计划经济下,中国的每一个大中城市,几乎都拥有一个合成洗涤剂厂和一个合成洗涤剂品牌。可是,我不知读者是否已经发现,上述这些合成洗涤剂厂几乎都已经销声匿迹了。诚然,还留了那么几个,要是与日本的“保洁”公司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可以说不值一提也。但是,您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现在就让笔者给大家讲一讲。大家或许知道,在改革开放初期,日本人曾经承诺向中国政府贷款的事,即便是到了现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人还再感谢日本政府呢!可是,人们大概并不了解,日本人向中国政府、企业贷款是有条件的、有要求的。其中,向什么项目、什么企业贷款,可以说基本上是由人本人说了算的。尽管,也有部分贷款,中国人也有些主张。
其中,就有以“合作”的方式,有条件地,向中国的合成洗涤剂厂,贷款这件事。读者知道是什么“条件”和什么“方式”吗?这条件、合作之一便是:凡是要接受人本政府、企业贷款的,都必须先给日本人生产1-3年不等的合成洗涤剂产品,而且在为其生产某些产品的时候,还不容许再生产本企业的产品。为什么?因为光生产日本的产品,都生产不出来。
于是,中国的企业似乎找到了“靠山”,中国的工人、政府也似乎有了“盼头”了。但是,中国政府、企业、工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三年之后,“保洁”产品,从洗衣粉到洗头膏已经占满了中国超市的货架,而中国的那些固有的、本来已经很有市场的产品,却在于无声处,被广大的中国老百姓们给遗忘了。其实,这还不是最悲哀的。那么,最悲哀的是啥?
“智者”突然发现被“浪人”卖掉
笔者以为,最悲哀的莫过于,日本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要与中国的合成洗涤企业“合作”这件事,而是以“合作”、“贷款”为幌子,要置中国的合成洗涤剂企业于死地。笔者凭什么这么说?因为日本人最多跟中国的企业签定了3年的“合作协议”,而一旦到了第4年头的时候,他们便带着自己已经回笼了的资金,和已经拥有了市场的产品,溜之大吉了!
那么,苦了谁了?当然苦了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下岗职工了呗!然而,这还没有完。咋个“没有完”?因为当日本人撤走了以后,还把一些缺乏爱国心的、我们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挖”走了一部分,使我们的企业,几乎再也没有生产、销售自己产品的能力。尤其是销售能力的缺失,不仅使我们的企业失去了市场,更失去了生产资料的资本性质,成为资源。
资本咋的会成为了资源了呢?读者不妨设想,一种“有用”但没有派上“用场”的“资本”不是资源又是什么?它们与埋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又什么不同?以我看,它们还不如埋藏于地下的自然资源呢!为啥?因为资源还存在着一个“短缺”的问题,而我们的合成洗涤剂厂的生产设备、下岗工人呢?国家每年要为它们摊多少折旧?为他们承担多少生活费用?
这还不算,最可恶的是,竟然还有日本人说起了风凉话——如今的中国经济,已经离不开我们日本了!试问,他们为什么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当然是有依据的了。什么依据?如果没有搞错的话,那就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使用日本货,已经养成了习惯——从超市里提出来的洗衣粉和洗头膏几乎都是日货!于是,笔者便搞不清楚了,咱们中国人的智商咋那么低?
再问,我们的政府:你们为啥只知道国企业垄断,而咋就不知道反外企垄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