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不惧“利空”地强劲上涨,当股指行进到4000点上方时,股市的颠狂已入木三分,ST股、垃圾股翻着倍地涨,题材股消息满天飞,低价股涨只需要一个词:便宜,一度沉寂的基金重仓股也开始变得疯疯癫癫……市场似乎在一片迷茫之中。
“到底是坚守经典成长,还是参与价值创造同时也是泡沫创造的洪流?”这是近来基金组合管理人的普遍困惑。既然价值投资的坚守者也开始由坚定转为不那么坚定,那么,价值投资理念是否就应该被摒弃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股民所推崇的“股神”巴菲特的做法,巴菲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仅持有几只他认为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如可口可乐、伯克希尔.哈撒韦等一握就是几十年。当然,在当年美国科技股兴盛的时候,巴菲特因不碰科技股而被华尔街所嗤笑。那么今天呢?当年嗤笑者大部分在网络泡沫破裂时灰飞烟灭了,而经过历史的洗礼后,巴菲特才是真正“笑到最后的人”。
再以股市投资的成功例子看,无不与价值投资息息相关。如10年前买入的沃尔玛,长期持有,现在涨了二、三十倍;80多年前买的可口可乐,到现在股价涨了200万倍。近的可以看一下A股,如贵州茅台,在2003年10月,白酒行业出现了经过了5年的大熊市后出现拐点,销量停止下降,开始上升,茅台酒加价,以20多元的价格买入,耐心地持有到现在,复权的股价为300多元,短短三年半时间内上涨了15倍!同样的例子还有招商银行、苏宁电器、民生银行、金发科技等等,这些公司处于不同的行业,来自不同的省份,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的股价都是有实质性、持续的业绩增长所支撑。
另一个问题,投资股市要有“未雨绸缪”的心理准备。一旦熊市来临,手中的股票是否会安全或相对安全。也许有人会说,熊市来了,把手中股票抛了,但事实上,熊市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来临的,先知先觉者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人只会在里面“坐电梯”。因此,用价值投资的方法去选择股票,才会常胜不败,至少是有“睡点”(买的股票能让你晚上睡得着)的。由此,就像龟兔赛跑一样,一时跑得很快,并没有什么。因为投资是一项长跑活动,坚持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基金投资者,价值投资者,坚持就是胜利,只有进行价值投资才能成为长跑冠军!长期来看,公司的价值才是决定股价上扬的最基本因素。
2007年,市场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使得中国股市的价值投资理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
投资研究的草根理念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并贯穿研究投资的全流程,与之相伴的是风险控制成为其中的主线。
全 流通时代,股价的结构性分化将进一步明显,绩差股与绩优股的股价将进一步冰火两重天,投资的风险进一步放大。投资首先不是盈利,而是控制风险,如何尽可能 避免信息非对称造成的风险将成为投资研究的必备理念。境外机构留给境内机构印象更为深刻的不是其优良的业绩,而是其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全流通时代的投资 过程实际上将是风险控制的过程,因此也是对价值修正的过程,除了应该注重合规性风险控制外,在投资的整个流程、投资决策和执行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和 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投资风险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管理,既追求收益最大,又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这 种控制风险的外在最重要办法之一便是研究的草根性,就是从最基础、第一线、上下游产业链等方面,深入细致地了解企业的每一个方面,真正做到了如指掌,那种 只是见一个董事会秘书就写成调研报告或者推荐建议的行为将会被摈弃,调查一个重点企业真的需要花上一个月时间,甚至更多。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为常胜将军, 正是其一方面投资简单易懂的企业,另一方面是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密切的跟踪和沟通。
价值投资理念将被深化和具体化,并以一种新的形式演绎多元化,在全球视野下突出资产重置和收购兼并的投资理念。
股权分置问题解决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将重建资深的投资者结构,这种结构最为典型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和多层次:有 真正长期股票投资理念的社保机构和企业年金,也有不断引领市场的共同基金,有不断寻找套利机会的企业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还有大量的市场投机者。不同的投 资者结构必然对应不同的投资理念,投资理念必然多元化,市场可能会重现几年前的股市风景线,只不过一切始终会围绕价值投资展开。
企 业估值将获得真正的高度重视,估值会始终贯穿投资理念的全过程,估值溢价成为股票溢价的基础条件,不管是直接投资股票,还是判断收购兼并的价值,估值成为 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理念。全流通时代,从估值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考虑经济性因素还是制度性因素,具有资源或垄断优势的公司其估值获得溢价的可能性较大。一 方面,垄断性行业的利润和现金流相对稳定,由于外来竞争较小,投资回报率能保持在一个适宜水平;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垄断性行业经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公司 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受公司治理结构优劣不敏感,估值水平打折扣的可能性不大。
可预期持续成长将不断演绎投资的神话,市场将会高度关注可预期持续成长和核心竞争能力要素。周期性成长并不是最理想的成长方式,长期来看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成本的冲击将直接导致周期性行业的利润率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强调要避免投资周期性的“工业公司”的原因。而可预期的持续成长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环境中自主选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这种成长的最大源动力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客户对其产品的忠诚。因此我们认为具有持续技术创新能力、优质品牌和独具特色产品的企业具备可预期的持续成长能力。
收购兼并等重新纳入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市场会高度关注重置成本高和基于全球视野的并购价值,拥有自然资源、营销网络、特质品牌和垄断优势的行业和公司,往往由于难以“复制”而具有较高重置成本,A股实施全流通把股票市场引向“全流通时代”,并不必然导致这些行业中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股价大跌。
不容置疑,全流通时代不仅是价值投资的真正土壤,更是多种投资理念、多元投资文化的交汇期,是多元投资理念生存的制度基础。多元化的投资理念主导下,现有市场仍将持续大幅度的股价结构调整。
做投资价值的发现者,这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以产业资本的投资理念来考量企业的投资价值是投资成功的关键;第二,从产业资本的视角去研究和把握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是投资实践中判断买卖时机的最可靠依据;第三,长期投资于成长性公司。价 值投资是抵御市场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上市公司的经常性收益及与之匹配的现金流量的长期稳定增长,不仅可以规避市场的短期波动,长期内还能带来超过市场的平 均收益。此外,重视企业在主营业务上投入资本的回报率和相应合理的买入价位,并相信这种理念能经受住市场的长期考验。上述三点中最重要的在于长期投资于有 成长性的公司。价值投资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 成长性不同、公司价值不同。基于折现理论的估值模型认为,公司业绩增长率(g)越高、增长期(T)越长、增长确定性(i)越强,则公司价值越高。因此,公司的成长性是决定公司价值的基本因素,也是公司股价未来上涨的主要动力。挖掘出高成长性的公司是价值投资中最重要的步骤。
怎样找到具有高成长性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我们看看股神巴菲特是怎么做的。巴 菲特的投资对象都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跟踪,并且要在适当的时机才会进行大量的投资,而投资的先决条件是要企业具有相当优良的品质。他平时的工作中大部分是 在考察和检验潜在投资对象的情况。他的主要投资组合中包括有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吉列等公司,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具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①企业具有“特许权”。巴菲特认为这种企业的特许权表现为,产品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商品形式的价值(品牌、过桥收费等)。如,可口可乐;
②有稳定的经营史。巴菲特对所投资的对象都要作较长期的考量,并希望其未来是可以预见的;
③经营者应理性、忠诚,并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巴菲特对GEICO的大举投资,较大的原因是对公司的主要经营者具有相当的信心。
④企业的财务应该稳健,经营效率必须较高,并由此获得良好的收益,巴菲特投资的企业均有较高的毛利率;
⑤资本支出少、现金流量充裕。巴菲特对那些固定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很不感兴趣,认为它会大量侵蚀企业的现金流。
我们可以借鉴巴菲特的部分标准,并结合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状况及个方面综合因素,挖掘出中国具有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在此我们找出一家公司与大家共同探讨,它就是(600177)雅戈尔!
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企业,拥有“雅戈尔”品牌,06年西服平均相对市场占有率为13.31%,连续7年居同行业全国第一,2002年以来,公司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各项业务均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是为数不多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蓝筹公司。
服装业务将由生产模式向品牌模式全面转型。(利润率可望大幅度得以提高)
公司是国内服装行业的长青树,其主导产品衬衣和西服已经分别连续 13 年和 8 年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而且从 06 年下半年开始进一步拉开了与第二名和第三名之间的差距,显示了公司稳固的龙头地位。公司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衬衣、西服和其他服饰的年产能分别为 1200 万件、200 万套和 2000 万件左右。同时公司拥有丰富多样的销售渠道,渠道总数 1500 多个,其中自营专卖店 353 个,商场专柜(专卖店)800 多个。07 年起公司服装业务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在公司高层支持和新的服饰老总的大力主导之下,公司于 07 年初已明确了服装业务的两个定位:(1)服装业务将由工厂模式向品牌模式全面转型,营销将取代生产成为更重要的环节。(2)"雅戈尔"品牌的定位将主要面对公务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都市知识人群。07 年公司服装业务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预计未来 3-5 年公司服装内销收入将保持 15%左右的持续增长,盈利将实现 30%以上的增长。当然由"半生产、半品牌"企业完全向品牌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效能的发挥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但我们对公司整体的转型和提升总体持乐观态度。
房地产业务逐步由区域型龙头向全国进军
目前公司房地产业务已经成为盈利的半壁江山,公司也成为宁波地区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在苏州地区的开发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公司土地储备丰富,各项目处于良性滚动开发之中。公司 07 年下半年可转债的发行也将为公司房产业务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随着土地储备的不断增加,公司后续房地产项目的确认速度很可能出现加快的势头,2008——2010 年将成为公司房产收入确认的高峰期。07 年公司计划整合现有的三家房地产子公司为一家股份公司,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为未来可能的分拆做好积极的准备。另外公司规划在做好宁波和苏州地区的地产业务外,逐步向全国进军,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很可能成为重点拓展区域。公司对地区拓展的策略是做精做深,房地产这块业务可望保持温步增长!!
纺织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当初启动纺织业务更多地是处于自身原料供应的需要,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成效明显好于预期。特别是色织布业务发展迅速,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年产量 5000-6000 万米左右。公司下一步计划在绍兴新建色织布分厂,一期新增产能 1000 万米左右。同时公司还计划拓展毛纺业务,通过扩产和收购兼并等方式将毛纺年产能由目前的 300 万米增加到 1500 万米左右。我们预计公司未来纺织业务仍将保持 15%左右的稳定增长。
股权投资业务有望继续锦上添花
公司对于中信证券的投资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而对于宜科科技、广博股份的投资也获得了同样的成功,一系列成功的股权投资使得公司成为深沪两市为数不多投资不败的公司之一,同时也对公司的估值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07 年下半年随着宁波市商业银行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价值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前期成功的投资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公司提供了充沛的现金流可以用于后续的运作。06 年 年报中公司明确表示后续将把股权投资作为另一主业重点打造,而且已经分别在宁波和上海成立两家子公司专门从事已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根据交流 会透露的信息,公司未来可能在适当的时机进入资源性领域。鉴于公司良好的战略眼光、在宁波当地丰富的人脉资源和充足的资金,我认为未来股权投资有望继续为 公司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