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肉市场上涨看流通环节价格的不能失控


 从猪肉市场上涨看流通环节价格的不能失控

 李华新
 
 针对当前猪肉价格波动的情况,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养殖成本增加、猪肉消费需求上升等原因造成的。这位负责人同时介绍,当前全国生猪生产平稳发展,猪肉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目前,农业部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猪生产,确保满足市场需求。《人民日报》 ( 2007-05-24 第06版 )
 
 猪肉价格寻找的飞涨,以及能够有专家对此宽慰大家说,寻找已经是猪肉价格的最高点了,不会继续上涨了,看来要是继续再涨的话,那么能涨到何种地步呢?据一些部门的人士言,现在已经是猪肉价格的最高点了。但是要等待下一个生猪的生长期时,这个价格才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也许,这就是人们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时,仿佛是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放开了国家就不应该过问了,因而至于市场的猪肉价格是一种什么水平,那就只能任由市场自己调节,现在看来对于国家是否干预市场的问题终于又要重新提到人们面前。
 
   就像是粮食价格在快速上涨后,与粮食有关的其他的相关的产业、行业,也是在不断提高价格,而到了最后人们不得不接受价格上涨的现实。而问题是这部分涨价的因素,并没有直接把好处留给农民。而是由那些中间商零售商拿走,而且城市居民为此的付出,也被中间商拿走了。
 
 猪肉上涨,固然有饲料涨价、养猪成本上升的原因。但关键却是养猪成本上升了,市场上的猪肉价涨了,养猪户出栏生猪的价格涨了没有?如果饲料猛涨,生猪价格只是稍微上涨,养猪就是亏本。再说生猪出栏至少要一百天,所以我对专家表示的“猪肉价格已到顶点,不会继续上涨,高价猪肉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话并不乐观。因为养殖户的补栏进度比较缓慢,就是想大量养,也需要一定时间。
 
 猪肉价如此飙升,养猪户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么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可以这样说,不论哪次农产品涨价,首先受益的都是经销商。等经销商抱了一桶金甚至多桶金后,农民才可能受益。近期生猪价格如此频繁上扬,但在乡村的价格变化仍然不是很大,供求信息不对称,农民在该获益时没获益。
 此外,有人还援引一些发达国家的例子提出要给农民以直接的补贴,这一定能够刑法和提议是有道理的,但是即使是这样做,那么如果是那这个市场任其自由无序存在和发挥短暂话,那么不知道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会是多少。
 农业虽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但是中国当下的农村经济的脆弱性依然如同过去,而且因为在这些种植养殖业中国有资本已经推出,国有的生产已经完全由农户来承担,因而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多年的
 而且,在那些为生猪追提供两保障的部门,一些执法单位,更是把执法的成本不断加大,以至于使得猪肉的价格也在不断提升,恐怕也是一个原因,所不同的仅是这个问题在猪肉价格人们可以承受的时,这以矛盾并不是十分明显罢了。管理部门采取“定点屠宰”等措施加强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是责无旁贷的本分,但仅此而已。趁履行管理职责而进行垄断经营,获取本不该要的利益,不仅歪曲了管理的本意,而且损害了消费者和生猪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有些基层政府甚至打着“预防非放心肉进入”的旗号,对外地流通生猪实行壁垒政策。这样,生猪经营就出现了垄断问题,导致出现生猪收购价不高,而猪肉售价暴涨那样的不正常现象。
 
 中国农业经济是脆弱的,中国农民收入的不稳定不仅会给农民带来一些自己无法预料和应对的难题,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波及到承受居民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让百姓不再感到有生活压力,就必须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要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就必须稳定农产品的生产。而如何稳定除了对农民进行的补贴之外,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价格体系,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面对猪肉价格出现上涨的情况,商务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将积极研究措施保证猪肉市场的平稳运行,必要时将动用国家的储备肉。
 
 这是政府最后的一招,也是肯定会管用的一招,但是,笔者以为我们总是在用滞后的方式化解,而这并非是市场经济的本意,难道一定是在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然后才有国家介入吗?这样做的目的,显然国家支付的成本会加大,假如能够在事前,有所觉察或是能够疏解的话,那么是否会减轻市场波动呢?
 
 另外,根据农业部信息调查统计,与上月相比,4月仔猪价格上涨5%。同时,作为猪肉消费的替代品,牛羊肉、水产品、鸡鸭等市场供应非常充足,消费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因为猪肉翻番的价格使百姓感到的物价上涨水平的势头不减,也感到了手中货币的贬值,而 这些都不是用救火救急的办法来解决的,目前农业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进一步加大生产扶持力度,增强畜牧业生产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如果能够做到也许这样的价格疯长或许可以能够避免。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