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拯救”媒体与媒体的“自由”
有不少人认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反对民众在选择频道和节目上的需求。对于选秀和超女等节目还是有市场的,既然老百姓爱看,为什么不可以呢?先说说老百姓是为什么爱看。笔者曾多次作个人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为什么会看超级女声?”回答者多半认为,“最喜欢海选,什么样人都有,当小品看了。最后的决赛就没什么意思了,都已经看了那么长时间了,就不得不看完了”。民众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海选不言自明。这对于民众有什么好处呢?对那些参与海选得孩子们有什么好处呢?媒体为了收视率而畸形的发展,对于社会又有何益处呢?
有人把是否应该存在“超女”等选秀类节目上升为一种媒体在发展上是否具有“自由”的层面。前文笔者已经谈到一些关于自由的问题。什么叫做自由?严复先生早年间翻译时曾翻译成“诸己权界”,其精准着实令人佩服。一个人追求自己的自由的时候不可以影响别人的自由。媒体作为一个具有强外部性的组织,其行为的结果可能带来正的外部性,也可能带来十分强大的负的外部性。如何发挥媒体正的外部性而避免负的外部性呢?要求媒体有一个好的行业自律机制,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感。有人动辄将“自由”二字搬出来,摆出一副谋利为公的架势,笔者宁愿相信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其实常常事与愿违。西方的自由主义尽管在分析方法上都是方法论个人主义的,但是从古至今,西方的自由主义一致的认为出发点是公共利益,没有谁胆敢放弃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因此,我们的媒体需要净化,需要更有社会责任感,需要对公共利益有着长期的追求,发挥其正的外部性。到时无论媒体,还是民众都会发现原来自由是有边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