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鸣镝
都说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理由是自中国建立证券市场以来,每每银根缩放、加息减息、准备金调整、交易费用调整、某种基金政策准入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给股市带来影响。
而06年央行两次加息,07年一加再加,准备金一高再高,都没有对股市造成滞涨的影响,这究竟说明什么?
股民对加息、上调准备金的政策刺激所产生的兴奋反应在减弱,不再把类似政策当回事,不论出台什么政策都不重要了,股民已经对政策麻木。股市步入了政策疲劳期。
对此,我也作了如下猜想:
一、中国股市的政策市已宣告结束,股市真正走向了快速成长、显露成熟迹象。从加强监管、股改,下破千点启动,老股民解套、新股民开户踊跃,再到全民炒股、新老股民齐赚钱,直到中国建立成熟的资本市场,这是一个过程。此期间股市虽然会有阶段性调整,但总体特征应该可以用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来描述的。
二、出台类似加息、上调准备金等政策,主要意图并非针对股市,主要是针对投资过热以及房地产价格,反正都不是专门针对股市的。近两年出台类似政策时,都有一些过去不经常讲话的角色,出来发表些言论给股民加油。
三、存在即合理,中国股市本该如此拓步,谁说也没用,不是某些关键人、某种曾经敏感政策再能左右的。全民炒股只是顺应时势,可谓之与时俱进。股市长期就被低估,焕发一下活力顺理成章,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发展才刚刚起步,要成熟还要发展几十年呢,股民应该敢想敢做。我本人是最相信这一种想法的,98年我在证券之星就注了个论坛用户:“GS8000”,当时“北狼”、“潇潇”等好友还问这是什么含义,我说:股市8000点,沪指8000点。当时就把他们吓了一跳,我大喘气补充了一句,10年左右一定看到。当时在证券之星20万论坛用户中,我的积分第4,可惜2000年证券之星服务器被黑,我的积分都被洗白了。
四、人民币国际明升,国内暗贬,境内通货膨胀加剧,所有有价资产、金融资产的价格,不约而同都在涨。个人投资者的几种想法是,银行给多高的利息我都不存了,股市有多大的风险我都拼了;房价涨就涨吧、反正我有的住了,没得住我也买不起,股民都赚钱呢,不买股票才被忽悠了呢;行业利润率太低,只有开发商和银行赚钱,开公司办企业我不会,股票我也不懂,房价怎么涨房子也是不动产,安身保值一举两得、多买多得,也算给子孙造福。企业投资人想的是,有多少钱都没用,不如买厂房、买设备,不买来不及了,都在涨。现在不买,再过两年连目前的一半都买不到。爱出什么政策你只管出,我的钱你说得不算。
五、政策是个累积的效应,最后一句“狼来了”还没喊呢。我也相信早晚有这么一天,应该说政策疲劳有利有弊,心态大于技巧,被套的那一天准备老老实实做股东,为资本市场发展作点贡献也行。估计5000点以上就很难赚钱了,最终赚到钱的还是庄家。到那天上一代老股民也会有很多赢家,本轮新股民多数也是白白走一回。这是规律。
六、经济决策老套、缺乏创新,决策创新和创新决策应该作为管理层补课的内容,起码学会这次喊来了、下次喊熊来了。也许是生态破坏严重,手段资源匮乏,只有狼,没有熊,或者干脆就都没了。目前的经济,确实很难用传统理论去随意评价,应该出现的经济学家没能出现,不该成为经济学家的人也没见谁离开位置,可以肯定的结论只能是,中国经济是全民造就的,不是谁研究出来的。
七、经济整体结构及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变化,不必动辄就说什么过热、房价上涨、股市泡沫、投资增长过快、猪肉涨价、超女降价……,未来谁都无法预先描述,中国经济正在走强,运行方式也在改变,现在的一切变化,都是相互促进的,都是应变该变的。目前出台的所有政策,与这个重大变化相比,都只是必要的微调,不会也不可能对大趋势产生不利影响。春节前,我在《斗胆说汇率及个人投资风险》一文中说过,上半年美元对人民币会接近7.5元,目前已经看到了。未来也许1美元只有3块多人民币,新毕业普通大学生月薪1万2万的,中国贸易大进大出,国企腾飞,民气代有人才出,上证指数10000点大多,居民大比例持有金融资产投资,社会福利水平大幅提高。这就像过去只是个小娃娃,喝上半碗粥就能喂饱,而未来的中国经济应该是这壮小伙,吃下几碗米饭是个高兴的事,正在长身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