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咋能突破消费者的心理防线


传统的广告模式

难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济南某大药房公司是与报业集团合资成立的,因为属于双方合资,所以媒体提供了足够量的广告版面。

2006年初,大药房所属的集团有意在香港上市,欲炒作一把,利于上市。当时该集团选择了国内知名的某营销团队进行策划炒作,主要是平面广告。集团在济南时报上刊登出全好了+500万大赠送的病例+促销活动广告;嫁接文博会,在山东国际文化博览会前夕搞文艺联欢会,免费赠送门票搞会销。但结果事与愿违,总促销额才只有7.6万元,连广告费都不够。这次,他们连续上了4个整版广告,共接到40个电话,平均每个整版10个电话,广告效果历史最差。大药房于7月初结束与该策划团队合作。

究其原因,除了政策严管、同类产品增多、药品广告公信度下降等问题外,公司内部还存在着广告策划、发布执行无序等问题;集团广告没有制定成型的文案,没有明确的广告诉求和定位。

公信度下降

成为突破消费者心理防线的最大障碍

一、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依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纵观国外的广告环境,在国外网站上的出售信息可以放心地打款购物,但是在中国进行网络购物,恐怕最少会有60%的人没有尝试、20%的人处于犹豫之中,10%人因为没有收到商品担心,剩下的10%则是抱怨广告信息的虚假,多数的消费者进行广告虚假论的口碑传播。

二、诉求危机。媒体多样化,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并且更加广泛。越是宽松的环境越是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如同每天对着电视中几十个频道不知道如何选择一样,报纸广告也是如此。这个时候,人的选择往往会出现思想的倒退,许多产品广告在消费者的排斥心理下,又不断地向叫卖式的旧模式回归。此外还有些广告则是不知所云,虽然广告需要悬念,但不是任何一点都玩悬念。

三、情感危机。消费者的时间越来越紧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亲情化也逐渐淡化。惯用的病例招数,早就被消费者所排斥。广告病例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增进消费者感情,以情动人,打动更多的消费者;用得不好则直接抹杀消费者的信任,反而会起到很大的副作用,让他周围的人都拒绝广告及产品。关键是病例必须真实,可以夸张,但绝不可以夸大。广告要传播一些人性的、情感的东西在里面。现在的广告,能让人感觉到亲切、热诚的很少,更多的是绚丽的画面再加简单的销售信息的渲染,让人就会更加抵触广告。

做透多层馈赠

拨动消费者心理的最深处

怎样才能消除消费者的广告排斥心理?既然公司是和报业集团合资,单一媒体做透也不失为好方法。20067月下旬,我应邀出任济南某大药房公司策划副总兼策划部经理。大药房公司是与报业集团合资成立的,因为属于双方合资,所以有200个整版的广告资源。

策划,其实就是创造性的资源整合。经过对以前策划的平面广告进行研究得知,“500万大赠送活动有点虚,给消费者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感觉。近几年免费赠送、免费试用的招法已经用得太多,消费者已不太感冒了,还有一小盒的赠品根本起不到效果。最重要的还是广告根本没有打透,消费者心理没有摸透,广告诉求没有说透,造成市场没有做透。广告不能有效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资源浪费。仔细研究分析后,我做了相应的调整:标题全好了具有一定吸引力和说服力;权威专家证言、获奖证书展示等,表示产品的权威度和高科技形象;换了一位专家,因为该专家的治疗培训和客户定位对不上号。

我重新策划设计的三重大礼,彻底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化排斥心理从众心理,取得了广告的巨大成功,销量提升几倍。

见面礼。心脑血管病患者(非会员)持病历来大药房,送中国中医研究院研制、国家专利产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推荐、3·15优质信誉产品,价值58元的××寿胶囊一盒。

养生礼。再送世界自然疗法协会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员、中国五行养生疗法的倡导者张志教授内通血脉、外通经络价值68元的五行养生疗法健康讲座一次,让您感受不打针不吃药,20分钟降血压、30分钟降血糖的神奇效果。

健康礼。还送价值388元的健康大礼包:价值88元的高电位理疗1次;价值68元的云南特色沐足3次;价值60元的专业推拿1次;价值20元的测血糖2次;价值16元的心电图1次。

三重大礼为何能打破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走的是会议营销模式,会销重中之重就是收集客户资源,无论是广告还是科普都是如此。见面礼其实就是一块敲门砖,因为会议营销已经被做滥了,据了解,城市几乎80%-90%的老年人受过保健品会议营销的干扰,因此,有必要送去试用装和产品资料等。养生礼是健康讲座听课证,产品结合疗法,达到内外结合的效果。健康礼服务和亲情牌,健康俱乐部内有一些理疗器械,用于免费体验理疗,一共5项免费理疗服务。人都是有感情的,一次不买货、两次不买货,三次就不好意思了。

大获丰收!据财务统计对比显示:7月份销售额20万元,比6月份翻了近3倍;8月份52万元。

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一种心理诱导术。消费者的喜怒无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行为背后,都有某种动机在支撑着。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目的着想,就会找到消费者心中的那根弦,我们的广告也就能彻底打垮他们的心理防线。

原载:20075月《现代营销》

 

个人简介:

张洪瑞,笔名宏秋,宏秋营销策划工作室首席策划,原中国策划研究院《中国策划》山东记者、《公关世界》特约记者、中国公关协会会员,《智囊》四会一团总策划人。策划十年,做过市场、卖过产品、跑过终端、接过热线、开过专卖店、闯过深圳、搞过发行、干过策划、玩过概念、拉过广告、写过文章……

十年营销策划经历:八年医药保健品策划,四年市场一线实战经验!曾任首席策划、策划副总兼策划部经理、省企划中心主任、全国企划部部长、省级经理兼策划总监等职,横跨广告、营销、策划三界,系陆、海、空三栖策划人,独创三合六动市场推广模式招商六步法四季营销等新营销模式,是出身于市场一线的实战策划人。

 

通讯地址:济南市市中区经二纬一路44号3单元302室

张洪瑞<收>

邮编:250001

电话:0531-85515318

手机:15866795410

QQ553184952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