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区域领导仍有比现在搞出更好更大政绩的方法和可能性
——居安思危,中国人智力世界一流应该要更高要求自己才行,如果实施我的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一定能使领导取得更大的政绩
我们现在的好多做法是报喜不报忧;只从纵向看问题,而不从横向看问题;只从低要求看问题而不从高要求看问题。在没有治政思路的比较下,在任领导自以为自己的政绩很好。我现在取这册书的副标题为“我是中国第一位找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的人”,就在于向世人敲响警钟。
1、一些领导要克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才行,要想拿出实在好政绩还需实施我的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
我既然是中国第一位找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的人,说明我们中国大多数区域(包括有经济模式的地区)发展经济的方法不是在使用振兴区域经济的通用方法,由于因地制宜振兴区域经济法不一定在每一个地区都能行得通,所以有些区域所报道的治政成绩就有些水份,也说明了一些领导“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是政绩不行的表现。我的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能让他们抓出实效来,使他们做到报喜而无忧的情况。
关于报喜不报忧的做法,现举例如下:
例1、报道“洞头大开优惠门 外出‘凤凰’飞回乡”,但却不讲飞出凤凰大大多于飞入凤凰,因此这是在造就区域经济发展的神话
温州日报2001年2月22日讯:
洞头县经委昨天传出喜讯:去年以来,该县已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办实体型企业33家,成为海岛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标志着该县“实业兴县战略”又有了新进展。受交通、能源、信息等因素的制约,洞头县一些经商能人曾经纷纷外出创业。
……
初看这篇文章,似乎说明这是一件地方经济发展的好政绩。当仔细一分析,我们就会完全知道这是在说“造就区域经济发展的神话”。之所以说这是个神话,是因为只讲外出人员回流到本地创业,而不讲本地人员外出创业。洞头原有13万人口,而现在只剩下9万多人,说明有很大一部分人外流到外地创业,按以前的说法是背井离乡或落荒而逃,而按现在的说话是,是经济的回波效应(从穷的地方到富的地方)或叫经济外流。所以这种只讲“内吸”而不讲“外流”的报道是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也说明了我们是在编造发展经济的神话,也说明了这是在搞愚民政策的行为。
例2、报道“耗资亿元建立洞头五岛连桥工程”,但是由于没有营造区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新机制,因此这种只搞重大工程的政绩甚不可取
作为首要领导搞这么一项大工程在人们的常识里应认为这是重大政绩的体现。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与其把大量财政投入到不能发生效益的服务设施上,还不如把这些财政作为启动资金来振兴洞头经济(快速发展洞头经济),只要把整个经济搞活了,那时我们就更有很多钱再来搞服务设施建设。有的地方上一个大项目需要很多资金,结果资金不到位,那个半拉子工程,根本产生不了很好的效益,俗话说:“不打无把握之战”,要搞就要有充分的资金,使它一步到位,从而能使该工程产生效益。洞头的五岛联桥与温州洞头的海上公路等工程,实际上说五岛联桥能发挥效果,必须要配上温州与洞头的海上公路才能发挥作用。结果五岛联桥搞好,温州与洞头的海上公路不知何年那月才有,现在五岛联桥产生不了很好的效益,又花费了资金一亿多元,上级财政用了好多,县里自己的财政也用了好多,而且人民也要勒紧裤腰带,如在温州与洞头的船费中加上交通基金费,本来船费较高,人民已是不堪承受,再加上基金费,人民真是有苦难言,而且县里财政捉襟见肘,再碰上一个大型的化工厂倒闭,经济情况就显得不是很妙。这里的一个问题是:有的领导会这么想,五岛联桥与温州海上公路建成了有利于经济发展。我看并不一定,交通的改善不等于经济就发展,交通不改善也不等于经济就不发展,温州当时也不是穷乡僻壤吗?交通很不方便,没有铁路,没有飞机场,但是它的经济在以前也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相反的是有些地区虽在铁路旁边,结果经济发展很缓慢,这样的县也是蛮多的。既然资金不够,还不如当时不要上马,先把经济搞活了,有钱了,那是一步到位,岂不更好,不象现在这样子,钱用光了,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一个地方大型项目是要上,当然这要看这个地方建了这个大型项目后能否及时产生效益,但是更应着重建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机制。如建立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运行机制,当财政用完了的时侯,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运行机制会马上回收财政来添补空挡,否则必将造成死水一潭或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工程的上马。交通条件大大改善,而经济运行机制没建立,结果一个县的经济发展早样是发展缓慢的,洞头县人口的智力是世界一流的,应该达到韩国当时年均19%的增长率才行,而我们现在六年之内也只是年均9.22%的增长率,不能认为是快速发展,而且这产值增长中有很大的水份。综上所述,这也是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
有的乡镇举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结果经济发展不行,政府背了一屁股的债,而且是债越滚越大,这种只讲喜的一面,而不看忧的一面的做法,是甚不可取的。对于所有市、县、乡、村的区域领导来说,必须首先注重解决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制问题,否则必然是出现喜的一面,同时也会造成忧的一面,作为领导因为要面子,只能报喜而不敢报忧。
这册书副标题为“我是中国第一位找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的人”,说明了我能够解决这种喜忧并存的局面。到时候某地方在报道“吸引了多少本地人回来创业”,而同时没有大量人员流出外地的情况,这就成了报喜就是喜的。如某地造了某项大工程,但是结果是没有负债或很快偿付债务,群众没什么负担,而且本地的经济发展很快,能回收大量的财政来弥补建造大项目后财政捉襟见肘之不足,到时候报道喜的方面就是喜的,而没有后面存在的忧或严重的隐患。我的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一定能使几乎所有的区域政府做到这一点。
2、改变只从纵向角度看问题而不从横向角度看问题的需要,要拿出真正成效的政绩还必须要从横向角度来看问题
“我是中国第一位找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的人”的书名就在于告诉大家我们以前所做的工作仍然还不够,并希望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来看问题,其中之一是必须改变只从纵向角度看问题而不从横向角度看问题的情况。
例1、改革开放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而当时人民为什么会是这么穷呢?从横向角度来看,我们的人口数量比解放前增长了一倍
我曾记得很清楚,我们常说尽管我们有左的思想干扰,尽管我们遭受了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但是我们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而且国民生产总值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以前还取得了年均增长6%的成绩。
我认为这是否也是只从纵向看问题而没从横向看问题的结果。如果说我们保持了这么6%也算可以的增长率,那我们为什么当时的农民这么会是这样的穷呢?如几个区域成为有“经济模式”前来看,人均收入都很低,温州人均收入只有56.0元,福建泉州只有60.0元,全国平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元。既然人均收入这么低,那么为什么我国在当时也保持了这么高的增长率呢?根据报道统计的说法那么按推理我们的人民的收入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但是为什么全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却是如此低呢?这里面是否有什么水份呢?
这其中的有一点我是肯定的,这里只从纵向看问题,而没从横向来看。从纵向看,我们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而从横向看,我们的人口也增加了一倍,建国后有一句话是4万万同胞,而到文革时,我们的一句话是“万里江山万里营,八亿人民八亿兵”,这说明改革开放前,我们的人口至少达到了八亿。这样一算人均产值也是增加不多了。所以我们从纵向看问题时更要强调从横向来看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例2、现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着中国产品,但是从横向角度看一看,难道是美国人的产品不如我们吗?
国内有个畅销的杂志,其中一篇文章不无骄傲地写道:现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着中国产品,早晨一起来从小闹钟开始,到运动鞋、衬衫以及毛巾和卫生筷都是中国制造的。从纵向看,这是中国人民的自豪,从以前在美国见不到中国的产品到如今中国的产品能在美国登上大雅之堂,应该说我们取得了很不错的变化。
但是从横向看一看,难道是美国人的产品不如我们吗?其实不然,这些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消费品,或者是资源性消费品。这些产品,美国早在15年前就停产了。美国人的精力全用在高科技产品上,换一句话说,美国人把精力花在能使他们发大财的行业上。如电脑CPU芯片其实就是一块硅石头,只不过注入了高科技含量。如今最赚钱的买卖不是毒品和汽车,而是新型的CPU。只有半个火柴盒大小的芯片在美国进价就要卖到二百多美元,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美国人夺去暴利。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人就早已垂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如果在中国每人头上赚一块钱的话,立即十二亿元就能拿到手。为什么前几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次次地到中国来,他极力地想在中国近一两年内推出他的“维纳斯计划”,他要在中国推出电视和电脑连在一体的家电,价格也同现在29寸的彩电差不多。如果这样,我敢断言:国内所有的彩电厂家将要面临绝境。长虹彩电那句广告词:长虹以产业报国。我看这句话只能是一句广告词。
例3、我们增长1%,与发达国家增长1%是不同的,恰如老虎长一公斤肉和马长一公斤肉是不可比的
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各类干部在大小会上自豪地说:“我们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连续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是百分之七往上跑。这是事实,我们应当值得骄傲,然而不了解这一事实的背面,却盲目自喜,那就未免显得太浅薄了。西方的发达国家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和我们的国家增加一个百分点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老虎长一公斤肉和马长一公斤肉是不可比的。我这样说并不是不爱国,而是时刻提醒要求我们自己,清楚地知道我们在世界上所处的准确位置。
实际上很多区域政府的工作报告肯定也是说我们这几年增长多少,速度之快令人惊喜,最后要加一句,这些是在我们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改革,勇于探索,……等等,其实我认为有些地区所取得的成绩根本不是区域政府的主要功劳,而是人民的功劳为主和宏观政策照应所致。
书名取“我是中国第一位找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的人”,在于提醒所有区域政府的领导不应只躺在功劳簿上睡懒觉,更应加倍努力奋发图强。务必要实施能产重大效益的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这样才能使中国所有的区域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3、改变目前只从低要求角度看问题而不从高要求角度看问题的状况,应该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实施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努力奋发有为
(1)中国人智力是世界一流的,只要振兴经济方法正确,超英赶美不是空想,如果当时振兴经济方法正确,那么我们所应取得的成绩就不会只是现在的“山中方三日,世上已一年”的建设成就,说不定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一年”
书名取“我是中国第一位找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的人”,主要目的是“突出中国人是世界智力一流的,只要中国所有的区域实行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将以最快的时间超英赶美,实现中华民族数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血洒疆场的宿愿。”要超英赶美必须讲究好的方法和策略。曾记得当时的毛泽东也提出了超英赶美这一伟大的口号,但是由于没有实行正确的振兴中国经济的方法,因此使超英赶美成为空喊口号而已。那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
如果中国人是世界人口中智力一流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好好深刻反思“中国人智力一流为什么人均产值后流的这一现象”?
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报道:
山中方三日,世上已一年
伴随参观的人流,徜徉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览大厅,仰望生动记录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足迹的一幅幅图片,犹如穿越一条悠长而又辉煌的历史隧道,心灵在一次次震颤中深受教益。突然,我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山中方三日,‘世上已一年。共产党不是神仙,却创造出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位老党员的声音,又是我熟悉的一位老经济学家的声音。他目睹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其实,这个感慨是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它的背后包含着一串串神奇的数字: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平均一天就创造国内生产总值27.4亿美元。这与195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相比,现在我们3天就可创造1952年全年的财富。“山中”刚三日,“世上”已一年,老经济学家关于共产党“神仙”与“神话”的慨叹,就是由此而来的。
3天等于1年,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不仅能使灾难深重、积弱积贫的中华民族英勇地站起来,而且也能使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遥想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刚刚进京赶考,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西方一些所谓的著名政要就曾预言:中国共产党只会“打游击”,不会在一片废墟上搞经济建设;养活不了中国,将不打自亡。今天看来,那些西方的恶意预言早已不攻自破。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经过艰辛探索,已经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52年来,我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7位。自然,我们现在创造1949年全年的财富则更为轻松,大致也只需用1天多一点的时间。
3天等于1年,来之不易,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开拓和探索。邓小平同志常说:“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扭住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在建党80周年之时,我们重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这些高瞻远瞩的教诲,更加深切地感到我们党进行工作中心转移的深远历史意义。这是我们党走过不少弯路,付出沉重代价得出的结论,我们一定要倍加珍视,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不移、牢牢扭住这个中心。今天,我们正阔步迈进在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大道上,憧憬美好的未来,豪情满怀,信心倍增。到我们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时候,我们3天创造的财富又是一个怎样的“神话奇迹”呢?我们不妨借用毛泽东一句“水调歌头”来作答:“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山中方三日,世上已一年。”如果当时能避免走这么长的弯路,那么世界智力一流的中国人能加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话,我敢肯定中国经济不是现在所说的山中方三日世上已一年,而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一年”,所以我们要树立起追求高目标的观点。
(2)中国人智力(智源)为何是世界一流的?
——中国人智力一流,就必须对自己提出高要求目标才行
平时我们说中国人智力一流,这是通俗的说法,其实真正的科学的说法是中国人的智源一流。为了通俗一点,我们就以智力来代替智源的说法。
要具体分析中国人是世界人口中智力一流的问题,必须首先要建构“世界人口智力分布原理”才行,我现在已攻克了这一世界人口智力分布原理的难题,而且从根本上分析了人口智力分布原理的来胧去脉。从世界人口智力分布原理,就能推了中国人口的智力是世界一流的。这比实际证明中国人智力一流又是更进一层了。
打一个比方说,任何计算能正确的话是依据1+1=2的最基本原理,这是一层的突破,第二层是分析1+1为何等于2。我们现在大家也知道中国人、依色列人、日本人很聪明,这是第一层的意思,这是事实论述。那么从智源原理分析中国人、依色列人、日本人为什么聪明呢,这就属于第二层次了。我对这一人口智力分布原理的解释,可与哥德巴赫猜想相媲美。对这一原理的发现,我是全世界第一位,具体论述请看《上书中央和各区域领导》一书关于人口智源方面的论述。
有人比喻:“中国是一头熟睡的睡狮,当它睡醒的时候将不得了。”前一次我在网站看到有人这样写:“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是这些人说不清道理,我想他可能不知道怎么说,这样子似乎给人的感觉是此话有点阿Q精神。今后的事实情况如何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智力是世界一流的。”但好多人也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也产生了疑问:既然中国人是世界智力一流的,那为什么我们各方面比别人落后?
今天我可以说清这个中国人智力是世界人口一流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就是根据中国的周易原理以及它的派生支系来说的。
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智力一流的?
从世界人口智力分布原理来说:
①冷暖的地方比很热的地方聪明。中国符合这一条。
②气候适宜地方的人聪明。中国也符合这一条。
③生在水边和湖泊的人比在都是山地的人聪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湖泊,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一条都符合。
④中国的经济处于发展中,空调及电风扇越来越普遍,这样有利于调节气候对头部的不利刺激。中国的很多人也符合这一条。
⑤中国的地域广阔,为人口的流动和牵徙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流动如水,水在五行中是表示智力的意思。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智力好而且是世界人口智力一流的。
既然中国人智力一流那我们就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好,那么应该提出我们更高的追求目标和要求,对现有的现状不能沾沾自喜,更要有一种奋起直追的精神。但最关键的是要实行正确的方法,我是中国第一位找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的人,在向世人说明了所有区域的振兴都有了好的方法。
(3)中国人智力一流,为何中国当时会到了如此任人宰割的地步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人既然是世界智力一流的,为什么中国到了清朝末期会是如此丧权辱国呢?到了民国时期甚至发生了大半个河山被日本鬼子占领的局面呢?
我认为之所以中国以前不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是到了落后挨打的局面,这里有很多重要的原因,现在我只谈三点:
Ⅰ、改革家最终不是以失败告终就是人头落地,使改革大业不能继续前进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的改革很早就开始了,秦朝的商鞅变法是一次很有名很成功的变法,通过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走向了强大,但是改革家商鞅最后落得个斩首示众的局面。其“商鞅变法”不能向更高水准的方面发展。
战国时,帮助楚国复兴的吴起,大刀阔斧进行裁减领取俸禄的人数,起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最后吴起被士大夫旧势力残酷杀害。
帮助越国勾践卧薪尝胆而复国的改革家宰相文种结果被勾践赐死。
春秋战国时燕国的一位皇帝燕王哙自动让位给有名望的一位宰相子之,结果弄得两人均遭残酷杀害。
北宋时的宰相王安石变法,结果王安石后来自己也被罢了官,由于遭受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保守派的反对,致使后来新政全被推翻,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清朝时的戊戍变法因袁世凯叛变而遭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人物而告终。改革只进行了一百天的时间,人们称为百日维新。
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的制度因遭袁世凯的窃取大总统而宣告失败,以致于孙中山在临终时还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刘少奇同志从长期的实践中看出了吃大锅饭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才有了承包经营的想法时,仅仅是一个想法,即被毛泽东贴出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大字报而遭到残酷打击,自己最后落得被人阴谋害死,到了死无葬身之宝地的地步。
为民着想的彭德怀元帅因向毛泽东写了一封八万言的长信,只写当时问题的严重性,希望重视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其结果也被打成了反革命集团的总头目。
一个泱泱大国的中国,在其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出现了那么为数不多的改革家,最后结果也是以失败或以残遭杀害而告终,中国的改革真是可怜啊!
中国是一个改革惰性很强的地方,我们在别人科技兴国过了几百年后在我们国家的大使馆被美国炮轰的时候才想到了要对科技工作者重大发明实行重奖的政策。但是对社会工作者呢?仍然没有重奖的政策,因为我认为正确社会发展思路的实施才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啊!正确的自然科学思路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第二要素。自然科学思路的产成品——科学技术装备才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第三要素。在国家虽被打成一片废墟的日本,但是人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没有被打掉,由于实施正确的社会发展思路,所以使正确的自然科学思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而使得日本在不长的时间内又成为世界强国。我想只要中国实施正确的社会发展思路,我们也不怕战争,战争损失残重,但我认为我们的国力一定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讯速发展起来。
中国是一个难产改革家的地方,要么把改革家扼杀在摇篮中或阻止让他的改革思路的传播和实施,要么使改革大业半途而废。正是由于如此,我们的每一步的社会改革不是姗姗来迟就是克服了很大阻力才推行,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改革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广度和深度。
Ⅱ、没有建立人民民主治政制度,内部纷争不休自相残杀
——中国人的这种统一大业非要血流成河的现象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留下深刻的反思?
中国历史上“占据一方拥兵自重,死不相让,为了自己的利益结果打得不可开交,弄得民不聊生”的事是屡见不鲜。近代以来,中国在面临帝国主义侵略的大敌当前时还是在搞军阀混战,北伐统一战争等等。蒋介石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民族败类,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非要把共产党一网打尽,如果当时搞民主联合政府,建立议会,可以多党并存,实行总统选举,建立军队人民制,那么中国也不会落到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地步。我认为中国自古以来统一大业血流成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建立民主制度,而是主民制度,所以最后打得不可开交,消耗了自己的内部力量,最后牺牲的是无数的人民百姓。如果建立了民主制度,我们的人民没有牺牲,内部力量完整保留统一成一个整体,不仅能够也必将造成能人倍出的局面,那么自古以来的改革事业将不断向前发展,那么中国也就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中国人的这种统一大业非要血流成河的现象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留下深刻的反思?
当我们的力量薄弱时,蒋介石非要把我们斩尽杀绝。到了我们把蒋介石疯狂气焰打下起而导致双方的力量起了变化时,蒋介石提出要重新谈判,而我们却提出要惩罚发动战争的罪犯,于是和平也是绝对不可能了,所以毛泽东大手一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局面乃是必然之势。
如何使祖国的统一大业没有血流成河,仍然是中国人没能完成的一个大课题。我认为建立全中国的民主制度是一定能用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根本保证也是最佳的方法。如果不建立全中国的民主制度,任何和平方式恐怕很难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Ⅲ、最高统治者自私自利严重,治国上的总体表现是昏庸无能
——中国自古至改革开放前除了尧舜,燕王哙,清朝光绪、孙中山之外,其余的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从今天的民主角度来说没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好评
——尧帝传位于舜,舜帝传位于禹;战国时燕国燕王哙传位于子之,后自己遭杀戮,但是他的精神甚为可嘉,清朝光绪帝开展戊戍变法,如果顺利进行的话,那么设议会可能性大,也就是对皇权实行制约,很可惜的是光绪的改革大业和维新派志士竟遭慈禧太后毁灭和镇压,戊戍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光绪皇帝名垂青史
中国自古至改革开放前除了尧舜,燕王哙,清朝光绪之外,其余的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从今天的民主角度来说没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好评。为什么尧舜,燕王哙,清朝光绪能给我们留下好评呢?这主要是他们没有十分注重自私自利行为。
尧帝传位于舜,舜帝传位于禹;战国时燕国燕王哙让位于子之,后遭杀戮,但是他的精神甚为可嘉;清朝光绪帝开展戊戍变法,如果顺利进行的话,那么设议会可能性大,也就是对皇权实行制约,很可惜的是光绪的改革大业竟遭慈禧太后镇压,戊戍变法虽然失败,但是他名垂青史。除了上述几位外,其余的中国最高统治者,都是沿袭着打了江山非要自己做江山的旧思想,自己做了皇位还不够,还要让儿子继任皇位,讨一个老婆不行还要讨几百个老婆,象这样子把自己的精力耗在女人股腿之下的最高统治者,你说还有什么能力和精力把中国发展成世界第一强国呢?
(4)中国如果很早就建立了人民民主治政制度,我想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经济、军事强国,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高目标才行
我可以来一句事后诸葛亮的说法,中国人的智力如能在很早地得到充分发挥,建立民主制度让能人掌权的话,那么我可以说在当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的疆土必成为世界第一大,不仅是朝鲜成为我国的一个省,而且俄罗斯的一大部分也是我们的;从南来说越南也说不定已成为我国的几个省,在汉朝时越南的北部已是我国管辖地,在清朝时越南成为中国的附属国。说不定中国还会出兵攻占日本,把日本变成我国的几个省。日本的琉球群岛当时已是中国的附属国。
2000年,中国的GDP规模是1.08万亿美元,是美国的9.87万亿美元的1/19.13,而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如果我们当时很早实行民主政治,那么我们的产值按人口的倍数上来说应是美国的(9.87万亿美元×人口倍数5.2)的5点2倍,实际值是51.32万亿美元。因此,想方设法解决让中国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问题应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一个大课题。
总而言之,我们要奋起直追,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