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温总理的“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


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与大家共度五四青年节。温总理还热情地邀请同学们提问,对同学的各类问题他都一一认真解答。在回答三农问题时,温总理勉励同学们无论学习什么专业,都要懂得农村,了解农民。在中国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

如何理解温总理的“不懂农村和农民就不懂国情”?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温总理的勉励看成是国家领导人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殷切期望,因为当代大学生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温总理的勉励看成是国家领导人对当代大学生所提出的善意批评,因为不少当代大学生还不能懂得农村理解农民。不管是哪一种理解,“大学生如何才能懂得农村理解农民”都成了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随着发达的资讯,不知道“稻谷到底是地里还是树上长出来”的大学生已经几乎绝迹了。不过,如果追问多几个问题,比如“种植水稻有几个步骤”、“某地区农民年收入大概是多少”、“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条件如何”……相信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城市居民出身的大学生,就回答不上来了。连一些感性认识都没有,也就更别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正如温总理所说,大学生不仅要在学校认真学习,还要走到实践中去,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要想真正“懂得农村理解农民”,除了实践,没有其他捷径。

大学生对“农村穷农民苦”仅仅停留在想象和观念层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大学生能深入农村调研,或亲身感受和体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酷暑汗流浃背、寒冬瑟缩抖颤”的劳动场面,走近和走进农村人的真实生活,相信他们对农村和农民,就会多了一份亲近少了一些疏离,多了一份怜悯少了一些指责,多了一份深爱少了一些冷漠。

如果说深入农村、与农民面对面,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那么,大学生至少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多跟农村来的大学生交流,敞开心扉跟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这样,又何尝不是一种“懂得农村理解农民”的好办法?

然而在现实中,又有多少大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城市居民出身的大学生,在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毫不心疼花钱“叹生活”时;当他们兴高采烈地组织春游秋游、同学聚餐时,他们可曾想过每人交纳的几十上百元活动经费,对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究竟意味着什么?那可能是一个农民一两个月的现金收入,那可能是一个农村出身大学生半个月的伙食费,那可能是农村一户人全年的医药费……

只有大学生对农村农民的亲近、怜悯和深爱多了,他们才能对农村农民境况有所感同身受,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设身处地站在农村和农民的角度思考与决策。亲近、怜悯和深爱农村农民,来自实践,也唯有实践,不可能凭空而生。温总理向大学生提出的“懂得农村理解农民”既是积极的勉励,也是无声的批评。当代大学生需要反思,真正理解、认真贯彻温总理“懂得农村理解农民”,那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