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有个从前的老同事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在看佛经,我回答说“是,是。”然后他问“你是在学佛还是修佛?”他这一问可把我问哑了。老同事听出我的喉咙卡了壳,于是加一句解释说:“学佛就是把佛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修佛就是要信仰它。”他这一解释让我更加茫然,可是又不好不回答,于是我说:“让我想想。”
我们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原来都是“想”出来的,也就是“想”出一些问题来折腾自己和他人(当然这是人生折腾的重要内容)。最近有好多问题都把我问得哑口无言,比如有个网友问“人活着为什么?”妻子问我喜欢美女“是什么逻辑?”活着就是活着,活着“为什么”啊?喜欢就是喜欢,喜欢有什么“逻辑”呢?我们平时的生活都是遵循故道、不假思索、随遇而安和轻松愉快的,突然冒出这些“想”的问题来会使一个不喜欢“想”的人措手不及,真是“人心隔肚树隔皮”,别人的“思想”和“问题”防不胜防啊。
这个“学佛还是修佛”的问题,我想了想还是回答不上来,因为我没有学佛,也没有修佛。如果我学佛,肯定要有一个学习的目的。可是我学佛干什么呢?佛那样不近人情和人欲,会减损人生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快乐,违背了我的快乐原则,我为什么要学呢?我看佛经书籍是在不知多少年前和好友李应专聊天,他谈到佛的智慧,我不知道是缘于求知欲或是兴趣的驱使,也开始看起了佛的书籍来。至于“把佛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那我敢肯定我根本就没有“学”过,我没有学习的计划,没有学习的目标,没有要去弄懂什么佛经原理和弘扬佛法大道的丝毫愿望。
至于“修佛”,如果不信,何以要修呢?如果已信,何以要修呢?信与不信,都不需要“修”啊。所以“修”是歧途邪道。既然不修,何以有些人会生“信”与“不信”呢?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上帝”给人的“工具”在人身上自动“作工”的过程。我看佛经书籍,它肯定在影响我,我也肯定在选择它甚至改造它,可是我并非有意识地在“学”或“修”。我活得如此自在,我干吗要拿这些“学”呀“修”呀的活儿来累着自己呢?我的这种“非学”、“非修”的读经生活,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用最高智慧与超人力量沟通交流的方式,它完全是自然而然、不施雕琢和随心所欲、圆融无别的。
我由于回答不了“学佛还是修佛”的问题,于是就随便告诉了老同事以上这些。老同事有点失望地说:“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啊,怎么会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呢?”我说“我的思想是一匹脱缰的马,我不知道他会跑到哪里去,而你的问题是问我那匹不跑的马在哪里啊。”
(陈嘉珉,2006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