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到美国去开网站
2006年7月,经过了一年的低潮后,eBay公司再次灵光闪现,令投资者迎来了久违的微笑。得益于公司在美国和德国市场核心业务的复苏,eBay公司第二财报的表现好于业内预期。7月20日,eBay公布的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公司利润增长了53%,达到了2.961亿美元,即每股赢利21美分,比分析师的预期高了4美分。同时,eBay公司也调高了全年的利润和收入预期。
显然,这一家被马云称为伟大公司的eBay,其业务仍显示出高速增长时期的某些特征。所以,财报公布后,eBay的股价上涨了15%。而此前,eBay的股价,已经由最高点回落下跌了39%。几个月来,eBay都在忍受投资者和销售商的冷嘲热讽,有些人对eBay近期收费标准的上涨忿忿不平。同时,更为强大的国际化竞争对手Google和亚马逊气势逼人,也在一步步地挤压着eBay的空间。
最新的财报有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信号,那就是eBay可能正在从痛苦中走出来。在美国市场,eBay的业务也一直处于摇摆态势。第一财季增长为20%,而第二财季却达到了27%。德国,也是eBay的第二大市场,得益于美元汇率的坚挺,其增长明显回升。总体上讲,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了40%,达到了11亿美元,而第一财季的增长率为36%。
eBay业务恢复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eBay推出了新的销售模式。比如,WantItNow模式,允许用户对喜欢的商品要价;而BestOffer模式则是针对高价商品的竞拍。上述新的销售模式,不但促进了商品平均价格的提升,也成功地实现了业务交割。互联网行业不断创新的特点在此发挥呢优势。同时,这家足够大的公司,仍在按照传统管理学著作语重心长的教诲,进一步降低商品的开发成本。
其次有趣的是,倍受业内指责、曾遭受超过2万名商家联合抵制的eBay商店收费的提高也推动了公司收入的增加。高收费标准,使一些商人把放在eBay店的商品转到了eBay电子网站上进行出售。应该承认这一步到目前为止还是成功的,因为自收费标准上涨以来,eBay商店的数量却增长了12%,达到了17.3万家。eBay公司CEO惠特曼在分析师见面会上也松了一口气,颇为抒怀地称:“收费标准上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
再次,eBay的电子支付业务PayPal也推动了公司收入的增长。第二财季,公司的电子付收入增长了51%,达到2.44亿美元。PayPal向eBay网站之外的市场拓展,与苹果的iTunes音乐店等签订了协议。看上去EBAY的各项业务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第二财季的收入可观,是因为商人会继续把eBay视为实现真正价值的平台。
当然,eBay的良好财报并不能完全打消投资者对其前景的担忧。即使是电子商务之中的追赶者,也会关心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eBay的业务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未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因为eBay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新业务和收费标准的调整所带来的具体好处,也没有说明公司如何降低产品开发成本。这是一个不错但仍有众多疑团的财季。
另外,Google公司于7月21日公布了财报,也吸引了大批的小型和大型企业主。他们认为,收购Google的关键词广告所支持的费用要比在eBay上出售商品划算。同时,亚马逊和Overstock.com等竞争对手的出招也气势汹汹。除了在中国挨打的ebay易趣,看来她的母公司一样在面临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当然,积累了多年经验的eBay,没有放弃预定计划,它仍打算象一家卖家具或者卖电器的公司那样,增加市场行销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并继续进行企业的收购,诸如相继将比较收购网站Shopping.com和房屋出租网站Rent.com装入囊中。因为这些网站的商务运作模式与eBay的拍卖导向型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对于ebay的整合消化能力的讨论,又会在今年继续热闹。
和中国内地的电子商务热情不同的是,国际投资者对电子商务的耐心,经过十年时间的风雨,仿佛已经被耗尽了。尽管eBay的业务得到了改善,这位电子商务巨头仍面临艰巨的任务,要说服投资者公司会继续保持增长。有趣的是,亚马逊公布第二季度财报,负责人声称:“我们已离开了电子商务,因为公司的赢利不好,我们开始向在线广告进军。”也许,现在,eBay需要对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认真的反思,是不是要取法一点亚马逊的转型。当然,这些问题对于ebay易趣来说都会比较遥远。因为,2006年9月,中国的IT分析师更多强调的是,广告以及无线业务的增长有限,支持不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收入的第三个主要来源很可能就是电子商务。
美国《商业周刊》直言:“eBay需要对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认真的反思”。ebay的商业模式,恰恰是这个公司成功崛起,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被全球的追随者们津津乐道并不吝于大肆模仿的东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家公司遭受这样的评价呢?
2000年出版的《ebay现象》一书中,美国财经作家班尼尔和路艾克在全书的结尾,对5年后的ebay做了一次猜想。他们想象中,在2005年,ebay可能会是以下几种样子:
1,ebay被收购。雅虎买下ebay,然后终止自己努力建立的拍卖站点。雅虎的管理层会明智地给予其子公司长远的运营自主权,并利用自己的主页作为进入ebay拍卖网站的门户。
2,ebay收购别的公司。ebay应用其股票和长期债券收购一家门户站点。梅格·惠特曼说,“收购XYZ.com,可以增加广告收入,有助于我们培育ebay品牌,给予我们与亚马逊和雅虎竞争的规模和基础。”在收购XYZ.com之前,ebay刚刚收购了日益增长的商家对商家拍卖市场中两家正在不断发展的公司。
3,ebay被拆解。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AT&T和十几年以后的微软公司,ebay占有的巨大市场份额招致了DOJ(美国司法部)的额外关注。DOJ在起诉书中说,“网络效应使得ebay战友了个人对个人拍卖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ebay在商家对商家和商家对客户市场上的份额也在日益增长,这导致了对拍卖交易和对用户收费的实际上的垄断控制。并且,这已经成为竞争中不可克服的障碍。”DOJ计划按照市场种类将ebay拆分。
4,ebay被小的竞争者蚕食掉。到2005年,ebay社区已经分裂成为许多单独的区域。关键高价格类别(珍本图书、美术品、高质量设备等)的许多卖主到一些专门的拍卖站点去交易,带走了ebay交易额增长中的很大一块儿。ebay以前的一位大宗商品销售商抱怨说,“在myebay类别里,有那么多东西,那么多便宜货,以至于买主根本发现不了我的登记,我的商品每月得到的竞标数越来越少了。”
5,ebay被取代。科技的大发展使得单个的生产商,甚至于古董经销商等小商人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拍卖站点。新开发的软件比如yourauction,使得任意规模的任何公司都可以登记拍卖和完成交易,而无需ebay或者Fastparts.com这样的中介站点了。由领先信用卡和财经机构组成的联盟建立并运营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将所有的买主和竞标者连接起来。
6,ebay仍然稳定发展。究其起源,最初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不过是在18世纪90年代,二十几个人定期聚集在曼哈顿的梧桐树下交易政府债券和银行股份。ebay也拥有这种非正式出身,经过8年的爆炸式增长时期之后,沿着NYSE的缓慢历程,逐步增长和发展。多年之后,其交易规则更为精细,对用户更加透明;其交易额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长;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要求其调整更为规范。对新技术的逐步采用让它能够保持其效率和竞争优势。
现在的时间是2006年11月的一个凌晨,作家所预言的ebay结局,并没有应验。它没有被收购,也没有壮大到因为违背的反托拉斯法而遭受必须被分解的命运;它收购了一些不错的公司,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和功能;它在亚洲等一些地方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在欧美地区它仍然是霸主,没有被小的竞争者蚕食,更没有被一个软件所取代--可是,想一想,我们是多么希望这个软件的出现啊。
那么,唯一一个说的还算靠谱的结局是,“ebay仍然稳定发展。”只是,它的发展速度放慢,它的财务报告不再那么漂亮,华尔街的兴趣转移并且宣称自己对电子商务的耐心有限,这一切,也许会让ebay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起来。或许,我们还可以把ebay在亚洲的节节败退,归结于水土不服,但是水土不服的病象的背后,难道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吗?
在ebay易趣的走马灯式的更换高层的问题上,我们看到最高管理者用人的问题;在ebay易趣高层自主权力不够,事无巨细的汇报上,我们看到了一点中国人开始熟悉的大企业病;在大家投诉社区乏味,页面严肃无个性等等问题上,我们看到一家不到10多岁的大公司的过早衰老。
锁链总是在最薄弱的地方被打碎,当ebay巨大的触角伸到亚洲的时候,强弩之末,其势没有能够穿越鲁缟。但是在这场竞争中ebay表现出来的弱处,并不仅仅发作在亚洲。这一切,也许马云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他曾经说,“如果ebay搞得我很不爽的话,说不定哪天我就去美国做一个免费的c2c网站。”
马云是狂人,但是请注意一个阿里巴巴所有员工都已经认识到的事实,马云打赌,从来没有输过,马云看似疯狂的目标,其实每一次都在心里算过了小九九。
2006年7月,经过了一年的低潮后,eBay公司再次灵光闪现,令投资者迎来了久违的微笑。得益于公司在美国和德国市场核心业务的复苏,eBay公司第二财报的表现好于业内预期。7月20日,eBay公布的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公司利润增长了53%,达到了2.961亿美元,即每股赢利21美分,比分析师的预期高了4美分。同时,eBay公司也调高了全年的利润和收入预期。
显然,这一家被马云称为伟大公司的eBay,其业务仍显示出高速增长时期的某些特征。所以,财报公布后,eBay的股价上涨了15%。而此前,eBay的股价,已经由最高点回落下跌了39%。几个月来,eBay都在忍受投资者和销售商的冷嘲热讽,有些人对eBay近期收费标准的上涨忿忿不平。同时,更为强大的国际化竞争对手Google和亚马逊气势逼人,也在一步步地挤压着eBay的空间。
最新的财报有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信号,那就是eBay可能正在从痛苦中走出来。在美国市场,eBay的业务也一直处于摇摆态势。第一财季增长为20%,而第二财季却达到了27%。德国,也是eBay的第二大市场,得益于美元汇率的坚挺,其增长明显回升。总体上讲,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了40%,达到了11亿美元,而第一财季的增长率为36%。
eBay业务恢复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eBay推出了新的销售模式。比如,WantItNow模式,允许用户对喜欢的商品要价;而BestOffer模式则是针对高价商品的竞拍。上述新的销售模式,不但促进了商品平均价格的提升,也成功地实现了业务交割。互联网行业不断创新的特点在此发挥呢优势。同时,这家足够大的公司,仍在按照传统管理学著作语重心长的教诲,进一步降低商品的开发成本。
其次有趣的是,倍受业内指责、曾遭受超过2万名商家联合抵制的eBay商店收费的提高也推动了公司收入的增加。高收费标准,使一些商人把放在eBay店的商品转到了eBay电子网站上进行出售。应该承认这一步到目前为止还是成功的,因为自收费标准上涨以来,eBay商店的数量却增长了12%,达到了17.3万家。eBay公司CEO惠特曼在分析师见面会上也松了一口气,颇为抒怀地称:“收费标准上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
再次,eBay的电子支付业务PayPal也推动了公司收入的增长。第二财季,公司的电子付收入增长了51%,达到2.44亿美元。PayPal向eBay网站之外的市场拓展,与苹果的iTunes音乐店等签订了协议。看上去EBAY的各项业务都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第二财季的收入可观,是因为商人会继续把eBay视为实现真正价值的平台。
当然,eBay的良好财报并不能完全打消投资者对其前景的担忧。即使是电子商务之中的追赶者,也会关心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eBay的业务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未来仍是一个未知数。因为eBay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新业务和收费标准的调整所带来的具体好处,也没有说明公司如何降低产品开发成本。这是一个不错但仍有众多疑团的财季。
另外,Google公司于7月21日公布了财报,也吸引了大批的小型和大型企业主。他们认为,收购Google的关键词广告所支持的费用要比在eBay上出售商品划算。同时,亚马逊和Overstock.com等竞争对手的出招也气势汹汹。除了在中国挨打的ebay易趣,看来她的母公司一样在面临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当然,积累了多年经验的eBay,没有放弃预定计划,它仍打算象一家卖家具或者卖电器的公司那样,增加市场行销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并继续进行企业的收购,诸如相继将比较收购网站Shopping.com和房屋出租网站Rent.com装入囊中。因为这些网站的商务运作模式与eBay的拍卖导向型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对于ebay的整合消化能力的讨论,又会在今年继续热闹。
和中国内地的电子商务热情不同的是,国际投资者对电子商务的耐心,经过十年时间的风雨,仿佛已经被耗尽了。尽管eBay的业务得到了改善,这位电子商务巨头仍面临艰巨的任务,要说服投资者公司会继续保持增长。有趣的是,亚马逊公布第二季度财报,负责人声称:“我们已离开了电子商务,因为公司的赢利不好,我们开始向在线广告进军。”也许,现在,eBay需要对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认真的反思,是不是要取法一点亚马逊的转型。当然,这些问题对于ebay易趣来说都会比较遥远。因为,2006年9月,中国的IT分析师更多强调的是,广告以及无线业务的增长有限,支持不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收入的第三个主要来源很可能就是电子商务。
美国《商业周刊》直言:“eBay需要对自己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认真的反思”。ebay的商业模式,恰恰是这个公司成功崛起,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被全球的追随者们津津乐道并不吝于大肆模仿的东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这家公司遭受这样的评价呢?
2000年出版的《ebay现象》一书中,美国财经作家班尼尔和路艾克在全书的结尾,对5年后的ebay做了一次猜想。他们想象中,在2005年,ebay可能会是以下几种样子:
1,ebay被收购。雅虎买下ebay,然后终止自己努力建立的拍卖站点。雅虎的管理层会明智地给予其子公司长远的运营自主权,并利用自己的主页作为进入ebay拍卖网站的门户。
2,ebay收购别的公司。ebay应用其股票和长期债券收购一家门户站点。梅格·惠特曼说,“收购XYZ.com,可以增加广告收入,有助于我们培育ebay品牌,给予我们与亚马逊和雅虎竞争的规模和基础。”在收购XYZ.com之前,ebay刚刚收购了日益增长的商家对商家拍卖市场中两家正在不断发展的公司。
3,ebay被拆解。就像20世纪80年代的AT&T和十几年以后的微软公司,ebay占有的巨大市场份额招致了DOJ(美国司法部)的额外关注。DOJ在起诉书中说,“网络效应使得ebay战友了个人对个人拍卖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外ebay在商家对商家和商家对客户市场上的份额也在日益增长,这导致了对拍卖交易和对用户收费的实际上的垄断控制。并且,这已经成为竞争中不可克服的障碍。”DOJ计划按照市场种类将ebay拆分。
4,ebay被小的竞争者蚕食掉。到2005年,ebay社区已经分裂成为许多单独的区域。关键高价格类别(珍本图书、美术品、高质量设备等)的许多卖主到一些专门的拍卖站点去交易,带走了ebay交易额增长中的很大一块儿。ebay以前的一位大宗商品销售商抱怨说,“在myebay类别里,有那么多东西,那么多便宜货,以至于买主根本发现不了我的登记,我的商品每月得到的竞标数越来越少了。”
5,ebay被取代。科技的大发展使得单个的生产商,甚至于古董经销商等小商人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拍卖站点。新开发的软件比如yourauction,使得任意规模的任何公司都可以登记拍卖和完成交易,而无需ebay或者Fastparts.com这样的中介站点了。由领先信用卡和财经机构组成的联盟建立并运营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将所有的买主和竞标者连接起来。
6,ebay仍然稳定发展。究其起源,最初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不过是在18世纪90年代,二十几个人定期聚集在曼哈顿的梧桐树下交易政府债券和银行股份。ebay也拥有这种非正式出身,经过8年的爆炸式增长时期之后,沿着NYSE的缓慢历程,逐步增长和发展。多年之后,其交易规则更为精细,对用户更加透明;其交易额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长;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要求其调整更为规范。对新技术的逐步采用让它能够保持其效率和竞争优势。
现在的时间是2006年11月的一个凌晨,作家所预言的ebay结局,并没有应验。它没有被收购,也没有壮大到因为违背的反托拉斯法而遭受必须被分解的命运;它收购了一些不错的公司,来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和功能;它在亚洲等一些地方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但是在欧美地区它仍然是霸主,没有被小的竞争者蚕食,更没有被一个软件所取代--可是,想一想,我们是多么希望这个软件的出现啊。
那么,唯一一个说的还算靠谱的结局是,“ebay仍然稳定发展。”只是,它的发展速度放慢,它的财务报告不再那么漂亮,华尔街的兴趣转移并且宣称自己对电子商务的耐心有限,这一切,也许会让ebay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起来。或许,我们还可以把ebay在亚洲的节节败退,归结于水土不服,但是水土不服的病象的背后,难道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吗?
在ebay易趣的走马灯式的更换高层的问题上,我们看到最高管理者用人的问题;在ebay易趣高层自主权力不够,事无巨细的汇报上,我们看到了一点中国人开始熟悉的大企业病;在大家投诉社区乏味,页面严肃无个性等等问题上,我们看到一家不到10多岁的大公司的过早衰老。
锁链总是在最薄弱的地方被打碎,当ebay巨大的触角伸到亚洲的时候,强弩之末,其势没有能够穿越鲁缟。但是在这场竞争中ebay表现出来的弱处,并不仅仅发作在亚洲。这一切,也许马云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他曾经说,“如果ebay搞得我很不爽的话,说不定哪天我就去美国做一个免费的c2c网站。”
马云是狂人,但是请注意一个阿里巴巴所有员工都已经认识到的事实,马云打赌,从来没有输过,马云看似疯狂的目标,其实每一次都在心里算过了小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