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验不要经验主义


                               死守着祖宗的法则,

                                生活放不出光辉。

                               --中国作家/臧克家

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征讨孙权和刘备,结果让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打得大败,最后带着残兵败将狼狈而逃。部队正在往下败退的时候,有军士问:“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走哪条路?”曹操问:“哪条路近?”军士说:“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曹操命令军士上山观望一下,军士回报说:“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却没有动静。”曹操让部队走华容小路。诸位大将说:“烽烟起处必有军队埋伏,我们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啊?”曹操说:“岂不闻兵法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足智多谋,故意使人在小路的山僻处点起烟火,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小路上走,他却在大路埋伏着人马等着我们。我早已算计好了,偏不中他的计。”诸将都佩服地说:“丞相神机妙算,谁都比不上。”部队遂向华容道走去。此时,曹操的残余部队人困马乏,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正行之间,曹操忽然仰头大笑。众将不解地问:“我们都败到这种残样了,您还能笑得出来。”曹操说:“我不笑别的,我是笑周瑜、诸葛亮,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我看,到底是无能之辈,如果在此处埋伏一支人马,我们则插翅难飞,都得束手就擒。”

曹操的话没说完,只听一声炮响,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带领一支人马拦住了去路。当时曹操的部队人困马乏,无力再战,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多亏关云长念昔日曹操对他的好处,动了恻隐之心,放了曹操一马,曹操的一干人马才得以生还。如果不是关云长在华容道上以私废公,不顾军纪放了曹操,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曹操为什么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呢?曹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太相信书本了,兵书怎么说的,他就怎么做。书本上记得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躺在书本上死的东西,而运用经验的人却是活的,把死的东西用在现实活的战场上,由于时间地点人物形势都发生了变化,能不打败仗吗?

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好事,说明这个人经历的事情多,阅历丰富,办事牢靠。要不怎么说年轻人嘴巴无毛,办事不牢呢。对于一个人来说,有经验是好事,是资本,但是如果把经验变成经验主义就不好了。经验好,经验主义不好。经验主义就是把自己的经验教条化了,什么事情都拿过去的经验去套。你想啊,事物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发展的很快,一切促成原来事物矛盾解决的条件和各种因素都随着时过境迁变化了,还拿原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套肯定是不行了,肯定要吃大亏的。

经验如果有一天变成经验主义了,就会成为绊倒你的枷锁。有一则寓言说,驴子驮盐过河时,在河边滑了一跤,跌进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获得了经验,非常高兴。后来有一回,它驮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和上次一样。于是,它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了水,重了很多。驴子非但不能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驴子为什么会死于非命呢?因为它没有正确地对待经验,而是机械地套用了经验。

从古到今,因抱着不合时宜的经验不放而失败者不乏其例。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在氧化物加热时发现了一种新气体,点燃的蜡烛碰到它即大放光芒,它正是氧气。可惜的是,普里斯特列束缚于传统的经验之中,不但不对其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反而把它生拉硬扯到燃素论体系中去,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本应该推翻燃素论的革命性发现,却由于普里斯特列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经验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而为不科学的燃素论提供了论据。就这样,普里斯特列在一个伟大的发现碰到鼻子尖的时候,却没有抓住它。

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失败的原因常常只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另一种则是因为经验过多,最后异化成经验主义了。经验不足我们可以慢慢积累,可是一旦变成经验主义了,再拔出这个深潭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对过去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完全照搬,若那样,经验就会成为阻碍你成功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