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祖国典藏历史的人
-从莲藏家杨韶荣说起
与
黝黑铮亮的脸膛上记载着他的坎坷,深邃滞讷的眼眸里潜藏着他的睿智。他常对我说:自己几乎是将生命与财产的全部,赋予了祖国的一段历史,尤其是这段历史中的那些极为珍稀的文物-“三寸金莲真迹”的典藏,且又始终感到无冤无悔!
国际大都市上海,一所并不起眼的民宅楼宇里,开着一爿私人性质的古履博物馆。然而,任何一位走近它的参观者,都必定会对其主人杨韶荣先生的传奇身世与非凡、罕见之典藏深感震撼!
所展示的几百双绝世绝版的中国近代遗留的三寸金莲真品,均系韶荣先生数十载含辛茹苦、亲履国土而探寻觅得;而这种惟中国独有的历史文物的失而复得,孰不知,却是代表着祖国与民族,寻回了中国妇女一段最为惨烈、耻辱的历史中的重要物证。
没有任何人要求韶荣先生这般执著,而全凭着他自觉、自愿、自费且还不吝几万、几十万元地往里投入,并非常痴迷地四出觅购,非常专业地精细典藏。应当说,韶荣先生无愧是中国标准型的一位爱国忧民志士仁人,亦是人类足文明、足文化探究者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早在青年时代,他即受其富裕的乡坤家庭及其父“士大夫雅赏”之影响,沉缅于文物收藏。直至80年代初,当其返回故乡浙江余姚省亲,而首度发现一双刺绣工艺精堪绝伦的古代“三寸金莲”时,他的“莲藏”冲动便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1985年,韶荣先生居然在安徽歙县,费尽一波三折,又觅得一双绣有“N.D.R.M”英文字母的莲鞋,更是如获至宝。如今,韶荣先生的金莲典藏已达上千双真品,其中所历经的艰难曲折也恐怕唯其而知了。
据悉,全球真格称谓“金莲藏家”的人仅祗四位。其他三位分别是:美国二位(格兰.劳伯士夫妇),台湾地区一位(柯基生医生)。令国人所遗憾的则是:在“三寸金莲”这一名正言顺归属于中国历史文物收藏的领域中,堂堂中国人杨韶荣却还轮不上是“领军人物”!他国、他人之莲藏与探研,竟已早早地走在了国人及韶荣先生前头。故此,韶荣先生总是异常焦虑地向关注他的人叹道:“我不做这项工作,就没人做了!”“将来我们的后代研究‘三寸金莲’就要出国考察了。而这样的怪事己经出现了!”…
韶荣先生的这种忧患决非空穴来风。有几件往事,曾刺痛过他那颗善良的民
族自尊心。一日,他应邀至上海某所外国人创办的学堂讲课。当外国学童个个听
得细仔入微之时,中国学童们却大都浑然不知祖辈们的这段惨史,且更不知“三
寸金莲”是为何物?还有一日,国外跑来一个莲藏行家径直找到了他,要出高价
“统吃”他的全部莲藏真品,还向其炫耀国外的“莲藏成果”。
一口谢绝,但心灵却受到莫大戕伤!
“中国人的历史文物,难道要让外国人来收藏?!”
“‘三寸金莲’的真品,休想从我手中流失到外国去!”
韶荣先生从此决心、抉计要站在“祖国历史典藏”的高度,来忠心捍卫国家稀世文物的尊严与价值。
最近,韶荣先生又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再次出手一、二十万元觅购了一批莲鞋真品,并正夜以继日地在修饰保养之中…
韶荣先生乃是如此纯粹地陶醉于他的稀世莲藏!
在杨韶荣的古履博物馆中,还悬挂着许多幅包括外国总统夫人在内的国际友人参观后,与其合影留念的珍贵照片。
何以对待“中国缠足史”与“三寸金莲”,外国人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强调“国耻”以拿来羞辱中国人,也有人跟大多中国人一样,其眼中的“三寸金莲”,即是“中国缠足史”中的一个符号,一个记号,一种文物和一种象征!不过,在有一些外国人士所形成的视觉冲撞中,“三寸金莲”又是一件无可取代、不可多得的古中国刺绣手工艺中的精品与极品。并非所有外国人对“三寸金莲”一概嗤之以鼻,而持摈弃态度。韶荣先生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对此感触颇深。他曾向我多次谈及其已经产生很多“开发金莲项目”的思路。
但我也告示他:吾对将“三寸金莲”归纳到“鞋文化”范畴,不敢苟同!“三寸金莲”作为人类天足被扭曲、摧残的物证,其意义决非“鞋文化”概念可以取代!“三寸金莲”应当归纳到“中国缠足史”,归纳到人类“天足文化史”的范畴,并写入:“天足扭曲”、“天足运动”的史实章节中去才为是。
与韶荣先生的交往中,总会发现一些关于“藏家人生”的真谛而令吾感慨。
然而,凭心而论,杨韶荣先生现在这份归属他个人的“绝代、绝版、绝世”的人文典藏,却拥有属于国家的重大历史价值与情结。而“三寸金莲”又正是历史其中最主要的物证!它理应属于:传世的“国藏”!
可是,吾却感悟到:处于收藏界异常冷僻边缘的朋友-杨韶荣先生的心境,也并非愉悦到无忧无虑的境地。尽管下至文管局,上至央视台,对杨韶荣的事迹都有过推介与报导,但都是轰然捧起,黯然放下。因为,毕竟至今未曾让这些可称是“国字号”的珍稀文物,登入国家级的“大雅之堂”,步入传世教育的“上层建筑”领域。吾想:即使从人类文化、民俗文化及足文化的探索、研究及其遗产的保护的角度出发,这段延续千载的漫漫史实,这场中国妇女蒙受的辱耻的劫难,这个人类天足被无端扭曲、摧残的灾难,也是不可抹煞或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尤其对于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更为不可欠缺的一课。
令吾惊诧的是:韶荣先生以“三寸金莲”真迹为主的“博物馆”,竟是开在自费购置的民宅之中的,远离市区的地段,难免门可罗雀。这番景象与“国字号”文物的地位,委实大相径庭。而韶荣先生个人虽“苦心经营”着自认的“天职”,却也无奈维系愿望中的“博览前景”。他又在市内另个区域的“茶叶批发市场”里开了一爿收藏店。每日匆匆来去,委实煞费辛劳。
中国缠足史,乃举世绝无仅有的人类天足扭曲史,亦是惨绝人寰的人类心灵扭曲史。从“缠足”至“放足”,从全体妇女“缠足”至少数男人也出现“缠足”,从以“小脚为美”至揭杆而起的“天足运动”,足足演绎了一千多年的社会变革与反抗运动,其间惊天撼地之事件,可歌可泣之故事也决非屈指可数。而“三寸金莲”恰恰又是其中最具现身说法与物证意义的一件历史遗物!一件绝版文物!一件民俗极品!一件罪孽刑具!一件控诉铁证!…
对于几乎绝迹的“三寸金莲”的典藏与保护,对于几乎遗忘的“中国缠足史”的重提与反思,对于几乎淡泊的“天足扭曲”、“天足运动”的追忆与抚昔,无疑应当成为每个中国人具有的历史重负感与责任感!诚然,在“中国缠足史”中,也不乏残留民俗文化中的某些劣根性,对此,我们当加以批判地接受,并剔除其糟粕而取之于精华。
至于当代,有作家著书描绘“三寸金莲”,有剧团演绎表现“三寸金莲”,有记者实地拍摄“小脚部落”,有作者撰写纪实文学报导“小脚舞蹈”,有企业厂家生产“金莲礼鞋”…而往往引发出各种争议,吾以为:第一,争议无恙!!一段千年历史的断评,既非由一位作家的一本书而定夺,也非由一个名人一句话来结束。仅凭一部小说书,就能:“还中国文化一个全貌”,“为金莲‘划一个句号’”,这种提法本身就有唯心之嫌!更有武断笼断之弊!不利于对历史事件、事物本身的科学探讨与评论,也不利于对中国历史(包括‘缠足史’)以及民俗文化、天足文化最终权威的正确的论证与论断!第二,国家历史权威人士应当出来正确引导。对于日趋高涨的演绎“有争议历史事件、事物”的文化艺术现象,应当察其是否真正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利于中国民俗文化的补救,有利于人类天足文化的探究,有利于代代相传中国史实,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倘若创意人、创作人的动机皆是如此,社会与受众的反应及效果又俱佳,则可以提供他们宽松的创作环境,并给予热忱支持与正确引导。反之,则应非常及时地修正误导。万勿贻误子孙后代。
据悉,中国现还尚存100万80岁左右的被缠足的苍桑老人。当现代人再度纷纷操起“三寸金莲”来写书、立说、唱戏、展览、送礼的时候,可千万别再写出、做出、拍出、展出、送出那些再有悖、有辱、有负、有害于他(她)们心灵与人格的东西来!
历史之所以谓历史,乃由真善美、丑恶脏等等事件及事物攫拢整合而成。欲要表现、重现历史上任何事件及事物,务须做到:尊重历史,正视历史,把握历史、反省历史。既不可:往本是阴暗历史的照片上,去抹上一道亮色!也不可:在已定性丑恶历史的耻辱柱上,去添加一层异彩!尤其是“中国缠足史”及其证物“三寸金莲”,虽自古以来就是各路里手们见仁见智、明争暗斗、舞文弄墨的历史题材,然迄今时过境迁了一个世纪,难道对这段历史还未产生出一种权威的、正确的论断么?难道还要无休止地对祖国这段历史争论下去么?
彻底的的唯物主义者是从来不回避、不掩饰自已历史中在所难免出现的丑陋与污浊的东西及现象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正是在历史的腥风恶浪、艰难险阻中成长并壮大起来的!
确立对于“中国缠足史”及其证物“三寸金莲”正确的历史评判,该是时候了!
有二句话,非常发人深省,特摘录于下:
一句是:“我们既然己经解开了有形的裹脚布,就再也不能让无形的裹脚布裹住了思想!”
另一句是:“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则意味着背叛!”
吾想要添加的一句是:一切对历史负责!一切对后代负责!
未了,让我们一起再道一句:
谨向典藏、捍护着祖国历史及文化遗产的人们致敬!
谨向典藏、捍护着足文明与足文化遗产的人们致敬!
中国.上海.手足文化研究室.
手足概念网:WWW.HAND-FOOT.NET
策划人:屠国宁
版权所有/转载务须署名
[联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