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中更要严惩“隐形黑嘴”


    李宗吾先生在其《厚黑学大全》中指出,脸厚心黑的人共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种,厚而硬,黑而亮;第三种,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能够练到“无形无色”的地步,肯定是要下一定的功夫的。

    “黑嘴”是证券市场的畸形产物,并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自中国股市诞生之后,一些没有修炼到家的“黑嘴”也随之起舞,或盲目点评个股的走势,或对大盘进行不着边际的预测,进而误导投资者,也使许多不明真相的投资者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如今的“黑嘴”有的已经练到了“无形无色”的境界,犹如杀人不见血。如果说当年的“青山纸业”事件的始作俑者还是属于“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的话,那么,在近几年特别是在今年,某些“黑嘴”确实已达到了“无形无色”的地步。

    熊市时“黑嘴”的面目很容易被投资者识破,推荐的个股往往不如其所“愿”,或诱多或推荐之后就下跌,但在牛市时,由于市场的亢奋状态,个股处于普涨的格局,“黑嘴”更容易演绎成所谓的“股评家”,但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赢家与输家。

    这一轮牛市与以往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股改、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上市公司清欠基本完成以及其业绩的大幅提升等,构成了牛市的强劲支撑。在市场的财富效应以及投资者信心的恢复下,大量场外资金纷纷加盟,也进一步导致了股指的逐步走高,并且,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上证指数的涨幅高达3倍。

    3000点时,市场中关于“泡沫”的论调甚嚣尘上,但辩论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后在中国证监会的“明示”下,“泡沫论”销声匿迹了。相反,当股指在3500点之上,却没有人再提泡沫两字。4000点时,个股估值已高、结构性泡沫等论调重新出现。

    个股估值高不高,是否存在泡沫,本应由市场说了算。在成熟市场中,泡沫一般都是自生自来灭的。如当年纳斯达克指数从千余点一直涨到五千余点,美国的监管部门硬是没有人为地刺破它,后来还不是破灭了?

    其时市场存不存在泡沫另当别论,但是,某些“吹鼓手”的胡吹乱侃却起到了负面作用。去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大增是不假,除了上市公司主业的因素之外,还要归功于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准则。针对当时市盈率已高企、市净率也不低的状况,“黑嘴”们动用其巧舌如簧的本事,以所谓的动态市盈率来说事,大肆误导投资者。

    现在看来,这些“隐形黑嘴”确实是占了上风。一个高市盈率的市场也能被其“吹低”。财政部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的消息给予市场当头一棒,股指一泻千里,大跌900余点。据最新数据统计,5月29日A股的平均市盈率为57.82倍而,截至6月5日A股平均市盈率则为41.22倍,下降了28.71%。但当时“黑嘴”们一方面夸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另一方面用“透支”的方法进行预测,结果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却只有30余倍。

    若非这些“隐形黑嘴”的鼓吹,笔者相信许多投资者是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进入市场的,但他们却遭遇了政策调控下的惨跌。

    事实上,类似的“隐形黑嘴”还有许多,中国证监会对于“黑嘴”已经制定了相关规定,笔者以为,对于此类“隐形黑嘴”,同样应该严惩不怠。因为其危害性丝毫并不亚于那些明目张胆的“黑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