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这些年出现过不少怪现状,下面先列举几个:
1、2003年基金的好业绩竟然引发了基金赎回潮,到2004年1月31日居然大多数业绩优良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遭遇了净赎回,甚至有个别基金规模跌破了规模2亿元的设立下限。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一:业绩越好赎回越盛;
2、2006年12月7日发行的嘉实策略增长一天募集超过400亿,2007年3月发行的汇添富焦点成长募集100亿后居然没过几天又打开申购而且申购额也不低。为此,国家出台了基金比例配售的政策。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二:新基金疯狂圈钱;
3、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暴跌,据媒体报道,很多新基民,其中一个大的群体是由温州炒房团转变过来的炒基团,进去不超过10天,一看股市暴跌,集体赎回刚买不久的基金。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三:基民也割肉,割肉割在地板上。
4、拆分或者分红“归一”(净值回到1元)并且举行“优惠申购”(申购费降到认购费水平)的老品牌基金越来越多,这些准备进行“归一”“优惠申购”的基金往往是老牌绩优基金,开展活动前业绩表现往往十分突出,我的分析是活动前基金公司往往非常努力的进行表现(此时可能牺牲同一公司其他基金的利益,用其他基金的资产拉抬这只基金的持仓股票)以吸引投资者眼球,活动后基金又开始正常运作,而且很多开展了此项活动的基金其后表现都不尽人意,比如银华优势、富国天意、易方达积极成长、南方稳健2号等等。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四:打折基金满天飞,基民争抢便宜货。
5、越来越多的基金加入到停止申购的行列之中,有的基金停止申购是因为持有某只停牌很久即将复牌的股票,有的基金停止申购是因为基金规模的扩大,有的基金停止申购是因为业绩不稳定。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五:停止申购也疯狂。
列举这么多怪现状,可能投资者认为与本招的主题无关,其实我要说的是,基金不是股票,基金不是越便宜越好,基金更不适合短线炒作,基金如果买了至少要持有三个月。
低买高卖是所有股民遵循的盈利原则,许多做短线的股民,习惯于在上涨趋势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抛售,一方面是为了及时套利,获得“落袋为安“的既得收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避因股价下跌而带来的风险。延续这样的投资理念,许多基金投资者在赎回基金时有着“从众心理”。而这样的投资理念不完全适用于基金投资。股票价格上涨,许多投资者选择高位卖出,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而基金毕竟不是股票,其净值不会因为遭遇巨额赎回而下降,唯一影响其净值的是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即使基金规模下降到2亿元的设立下限,但是只要其投资组合是盈利的,其净值依然会表现良好。
一只基金在买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投资者根本不能了解它的表现,也许在前一个月,它表现的比较糟糕,但是它持有的股票的价值还远未被市场发掘,在此后的两个月,当这些股票的价值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就是这只基金业绩翻身的时机。三个月作为一个业绩评价时段,实际上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中国的投资者已经习惯了短线思维模式,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买进一只基金后你至少应该持有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你应该经常拿它与市场中其他的同类型基金相比较,但是不应该匆忙地抛售它,也许你今天抛了它,明天它就开始发力上涨了。
1、2003年基金的好业绩竟然引发了基金赎回潮,到2004年1月31日居然大多数业绩优良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遭遇了净赎回,甚至有个别基金规模跌破了规模2亿元的设立下限。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一:业绩越好赎回越盛;
2、2006年12月7日发行的嘉实策略增长一天募集超过400亿,2007年3月发行的汇添富焦点成长募集100亿后居然没过几天又打开申购而且申购额也不低。为此,国家出台了基金比例配售的政策。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二:新基金疯狂圈钱;
3、2007年2月27日中国股市暴跌,据媒体报道,很多新基民,其中一个大的群体是由温州炒房团转变过来的炒基团,进去不超过10天,一看股市暴跌,集体赎回刚买不久的基金。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三:基民也割肉,割肉割在地板上。
4、拆分或者分红“归一”(净值回到1元)并且举行“优惠申购”(申购费降到认购费水平)的老品牌基金越来越多,这些准备进行“归一”“优惠申购”的基金往往是老牌绩优基金,开展活动前业绩表现往往十分突出,我的分析是活动前基金公司往往非常努力的进行表现(此时可能牺牲同一公司其他基金的利益,用其他基金的资产拉抬这只基金的持仓股票)以吸引投资者眼球,活动后基金又开始正常运作,而且很多开展了此项活动的基金其后表现都不尽人意,比如银华优势、富国天意、易方达积极成长、南方稳健2号等等。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四:打折基金满天飞,基民争抢便宜货。
5、越来越多的基金加入到停止申购的行列之中,有的基金停止申购是因为持有某只停牌很久即将复牌的股票,有的基金停止申购是因为基金规模的扩大,有的基金停止申购是因为业绩不稳定。此为中国基金业怪现状之五:停止申购也疯狂。
列举这么多怪现状,可能投资者认为与本招的主题无关,其实我要说的是,基金不是股票,基金不是越便宜越好,基金更不适合短线炒作,基金如果买了至少要持有三个月。
低买高卖是所有股民遵循的盈利原则,许多做短线的股民,习惯于在上涨趋势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抛售,一方面是为了及时套利,获得“落袋为安“的既得收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回避因股价下跌而带来的风险。延续这样的投资理念,许多基金投资者在赎回基金时有着“从众心理”。而这样的投资理念不完全适用于基金投资。股票价格上涨,许多投资者选择高位卖出,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而基金毕竟不是股票,其净值不会因为遭遇巨额赎回而下降,唯一影响其净值的是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即使基金规模下降到2亿元的设立下限,但是只要其投资组合是盈利的,其净值依然会表现良好。
一只基金在买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投资者根本不能了解它的表现,也许在前一个月,它表现的比较糟糕,但是它持有的股票的价值还远未被市场发掘,在此后的两个月,当这些股票的价值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就是这只基金业绩翻身的时机。三个月作为一个业绩评价时段,实际上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中国的投资者已经习惯了短线思维模式,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买进一只基金后你至少应该持有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你应该经常拿它与市场中其他的同类型基金相比较,但是不应该匆忙地抛售它,也许你今天抛了它,明天它就开始发力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