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7月2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保护贫困生的隐私,不提倡媒体在未来的几个月之内,突然写出一个困难大学生前面吊着牌子,上面写着“我考上了某某学校,我没有办法上学”,然后呼吁社会捐助(据7月2日中新社报道)。
如果相关部门的助学政策足够管用,谁都不愿意靠出卖自己的隐私,来换取国家或社会对己的捐助,这是一种常识。贫困生需要向公众出卖隐私才能获得资助时,一定是助学政策在制定或实施过程中出了问题,而不是归咎于媒体的“兴风作浪”和“推波助澜”。不知道王旭明先生对这种判断以为然否?
简单一句“不提倡媒体报道”,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了贫困生的隐私,暗地里却会掩盖一些地区、少数部门在助学问题上的失职渎职。
事实上,我国的助学贷款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旧是僧多粥少。7月2日,财政部教科文教司司长赵路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年秋季为实施新的助学政策将投入154亿元,新奖助学金制度可以基本满足在校贫困生的需求。”这154亿元奖助学金,最大一笔是每年共340万名、每人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还有每年共51万名每人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每年共5万名每人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
每人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还不到大学平均学费(4000~4500元)的一半,也没有包括学生的书本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等。普遍的情况是,每个大学生一年花费8000~1000元,除去2000元资助,剩下的6000~8000元,贫困学生拿什么支付?赵司长的“可以基本满足”判断是否下得太早了一些、乐观了一点?
或许有人会说,除了国家助学金,还有助学贷款。现实的问题是,为了防范贷款风险,银行和高校对助学贷款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贫困生要拿到贷款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薪酬低,让还贷方面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可想而知,在那么多现实困难面前,有一些贫困学生觉得还是上不起学、要向外界(包括媒体)求助,是多么的正常。各部门如果能够让助学政策来得更扎实、更有效一些,又怎么会有害怕隐私泄露的贫困生,在脖子上挂一个“我考上了某某学校,我没有办法上学”的牌子,来寻求各方的资助?
媒体的天职,是在注意保护新闻当事人正当权益下,披露事实真相。所谓“保护贫困生隐私”,也就成了一个伪命题。我们还应看到,媒体受种种因素制约,它披露的贫困生现象,充其量是冰山一角,现状可能远比报道的事实更复杂、更恶劣。
教育部的职责呢?恐怕是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比如认真落实助学贷款),而不是将权力大手伸向媒体、告诫它们“不提倡报道”。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光明在同日的发布会上,倒是说了句大实话:“如果学生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不反映出来,就说明我们某些方面的工作没有做细。”既然如此,相关部门为什么就不能把媒体报道的贫困生上不起学现象,当作一面善意监督的镜子,对照自己的工作查缺补漏呢?
如果相关部门的助学政策足够管用,谁都不愿意靠出卖自己的隐私,来换取国家或社会对己的捐助,这是一种常识。贫困生需要向公众出卖隐私才能获得资助时,一定是助学政策在制定或实施过程中出了问题,而不是归咎于媒体的“兴风作浪”和“推波助澜”。不知道王旭明先生对这种判断以为然否?
简单一句“不提倡媒体报道”,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了贫困生的隐私,暗地里却会掩盖一些地区、少数部门在助学问题上的失职渎职。
事实上,我国的助学贷款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旧是僧多粥少。7月2日,财政部教科文教司司长赵路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年秋季为实施新的助学政策将投入154亿元,新奖助学金制度可以基本满足在校贫困生的需求。”这154亿元奖助学金,最大一笔是每年共340万名、每人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还有每年共51万名每人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每年共5万名每人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
每人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还不到大学平均学费(4000~4500元)的一半,也没有包括学生的书本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等。普遍的情况是,每个大学生一年花费8000~1000元,除去2000元资助,剩下的6000~8000元,贫困学生拿什么支付?赵司长的“可以基本满足”判断是否下得太早了一些、乐观了一点?
或许有人会说,除了国家助学金,还有助学贷款。现实的问题是,为了防范贷款风险,银行和高校对助学贷款设置了很多条条框框,贫困生要拿到贷款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薪酬低,让还贷方面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可想而知,在那么多现实困难面前,有一些贫困学生觉得还是上不起学、要向外界(包括媒体)求助,是多么的正常。各部门如果能够让助学政策来得更扎实、更有效一些,又怎么会有害怕隐私泄露的贫困生,在脖子上挂一个“我考上了某某学校,我没有办法上学”的牌子,来寻求各方的资助?
媒体的天职,是在注意保护新闻当事人正当权益下,披露事实真相。所谓“保护贫困生隐私”,也就成了一个伪命题。我们还应看到,媒体受种种因素制约,它披露的贫困生现象,充其量是冰山一角,现状可能远比报道的事实更复杂、更恶劣。
教育部的职责呢?恐怕是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比如认真落实助学贷款),而不是将权力大手伸向媒体、告诫它们“不提倡报道”。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光明在同日的发布会上,倒是说了句大实话:“如果学生确实有这样的问题不反映出来,就说明我们某些方面的工作没有做细。”既然如此,相关部门为什么就不能把媒体报道的贫困生上不起学现象,当作一面善意监督的镜子,对照自己的工作查缺补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