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中国教育在争论中“流血不止”
国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教育、社会的进步要靠教育、国家的振兴要靠教育等等,真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然而,就是这个地球上人人都认为十分重要的教育,在中国却还在专家们的争论中。到底我们是用市场化来办教育还是由政府包办来办教育,各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当前,我们正在推行的教育体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采取政府办学和社会化办学相结合,大力发展私立学校来弥补由政府包办的公立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然而,在这种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的模式中,我们出现了教育专家们的思路混乱,有人提出要走教育产业化的道路,把教育推向市场。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教育部门唯利是图,导致教育乱收费,出现了老百姓上不起学等等问题。这些乱收费的问题,我们在教育部办公室副主任王旭明的几次新闻发布会上可见其一斑了。这种情况的发生,致使教育问题成了中国继住房、医疗之后的又一个人民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问题。
因此,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中国当前办教育的方式问题提出了质疑,认为中国绝不能按照市场经济来办教育。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他在今年的六月十二日,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作了题为《若干教育问题的思考》的演讲。他说:“教育本来就是公共产品,中国绝对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发展教育只能靠政府,政府就得花钱’”。他的理由是:“中国的教育和国家形势一样,宏观看形势一片大好,深入看都是问题。教育和市场经济关系问题即是中国教育面临的四大深层次问题之一。”
那办教育是按市场经济的方法好呢?还是全部由政府来包办好?到底是那一种方法适合中国?
笔者以为,在当前的中国,在推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完全由政府包办教育是不太现实的了,而完全由市场经济来办教育的话也一样不适应中国的实际的。所以只有采取由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办法办教育才是走中国人自己办教育的路子,是适合中国实际的明智之举。
当然,当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教育的同时,另一方面,更要加强政府办教育的力度。不尽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不断改进和规范教育体制,纠正教育体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决制止、杜绝教育乱收费等人民群众敏感的问题。真正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绝不能让教育在争论中“流血不止”。
龚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