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目的


  乘坐公交车时,看到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

  汽车到某站,乘客出少入多,拥挤不堪。最后上车的乘客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大爷,颤颤危危的买票后,站在已经关闭的车门前,被挤的原地不动。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熟视无睹。司机见状,马上喊到:“哪位少坐会儿,给大爷让个坐。”没有响应,再喊一边,依然无效。司机很是着急、也很气愤,不停的重复那句已经变成命令的请求!似乎不把肯让座的人喊起来,今天就不开了。本人不禁感叹,公交服务意识确实提高不少,以人为本的精神表现突出。

  果然管用,离老人最近的一个年轻人终于站起来,准备让老人坐下,可老人很是客气,并连连摆手并不住的解释,“自己不用坐,自己身体很棒,自己很快就下车。”司机见状,再次用更强硬的命令口吻让老人坐下,并说了一句话,让我明白,刚才感受到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似乎不是那么回事。他喊道:“让您坐,您就快坐,要不然我敢开车吗,磕着、碰着我可担不起!!”老人终于坐下,车子一路前行。

  通过此事,本人没有评价公交服务问题的意思,也没有抨击尊老爱幼不到位,社会不够和谐的想法。

  只是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自己过早的通过一个表象,就下了一个结论。而没有深入思考,并全面了解表象背后的目的。

  刚才的故事中,本以为司机是在为老人着想,其实是在为自己考虑。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以及人与人的交往中,这样的事情很多。刚才提到的这个司机有可能是你的领导、你的下属,你的经销商,你的老师以及一切为你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他们可能没有恶意,只不过是出发点不一样。我们如果可以很好的思考事情背后的目的,问题背后的问题,可以让我们在问题的了解、分析和处理上更加的客观与到位。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配合中能够更加默契和游刃有余。这里说的不是在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中多一些尔虞我诈,而是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理解,才能帮好忙,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