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钱交易永远是黑暗角落的游戏,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也需要披上光彩的外衣。
近几年,凯雷的大名在国内投资圈里已经是如雷贯耳。然而,国内的绝大部分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凯雷实际上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它仅仅成立于1987年。
年轻,是凯雷和其他欧美大牌投行最大的区别。
不到20年,凯雷的势力已经遍布世界,今天它旗下39只基金,390亿美元的管理资金总额,已经位列世界私人投资公司前茅。
毫无疑问,凯雷的增长成绩在美国首屈一指。即使与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公司相比,它也足以令对手相形见绌。
凯雷的秘密是什么?
凯雷的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因的一句话,可能道破了玄机——“如果你把有钱人和有权人聚到一起,有权人能得到钱,有钱人能得到权。”
这句话所有的中国人都不陌生,实际上,它就是我们熟知的“权钱交易”,唯一令我们吃惊的是,这句话居然出自美国人大卫?鲁宾斯坦因之口。这无疑打破了我们对美国商业自由的崇拜迷梦,也让我们感觉到了黑色幽默。
还是让我们简要地看看大卫?鲁宾斯坦因与凯雷是如何在商业自由的民主社会实践中总结出这句话的吧。
1987年,大卫创立了凯雷,随即他把目光聚焦在了美国国防预算这个大蛋糕上,并做了影响凯雷命运的一次决定。他成功地把美国前国防部长弗兰克?卡路西拉进了公司,从此开始介入大宗军火生意,弗兰克帮助凯雷获得了20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这使凯雷完成了原始积累。
1989年,年轻的凯雷成了美国第11大军火商。
随后,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被凯雷聘请为亚洲顾问委员会主席,老布什不辱使命,2000年亲自前往韩国,打通关系,助力凯雷联合摩根大通以4.3亿美元的价格,入主韩国第七大商业银行韩美银行。随后,凯雷转手以27亿美元的高价把韩美银行卖给了花旗集团。
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被凯雷聘请为欧洲公司主席,梅杰也不辱使命,游走欧洲,使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世界银行养老基金、美国国际集团共同投资,在欧洲设立了第一个由凯雷管理的基金,总额11亿美元。
逐渐地,菲律宾前总统、美国前国务卿、泰国前总理、德意志银行前行长等高官;IBM、雀巢、波音、BMW、东芝等世界最大企业的董事长、总裁等富商,都拥有了凯雷的各种头衔。
看来,年轻的凯雷不断复制它的权钱经验,已经编织出了一张覆盖全世界的权力之网。这张大网,使凯雷有了“总统俱乐部”的称号,这也使我们得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卫的那句话。
中国的触角
实际上,早在2000年,凯雷就开始进入中国。
与在其他国家大张旗鼓的铺撒权力大网相比,最初的三年里,凯雷在中国的行动属于试探性的,并且丝毫没有权力与金钱交易的痕迹。确切地说,凯雷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谨慎而且符合商业逻辑,它先选择见效快、投资小的熟悉行业试水,成功后再向更大的目标推进。
具体而言,通过对已知凯雷全部(根据媒体的披露与同行研究成果的积累统计,截止到2006年6月,凯雷在中国投资的全部21个项目)投资项目的研究,凯雷在中国的投资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凯雷在中国项目上的投资额,一般不超过5000万美元,甚至一多半在2000万美元以下。
第二,凯雷偏爱和别的投资机构联合行动,共同投资某个项目以降低风险。
第三,凯雷偏爱投资行业领先或者技术领先的公司,并且一旦投资之后,往往介入公司运营,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因此,为了避免争夺控制权的战争,凯雷十分看重公司管理团队与自己是否同心同德。
“公司秃鹰”凯雷: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中国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干部体制与权力体系,使凯雷的“总统俱乐部”暂时无法增加成员,也就无法玩转它最擅长的跨国“批发”公司的大生意。于是,凯雷在中国恢复了它年轻军火商的赤裸“秃鹰”面目,无论什么生意,只要赚钱就做,哪管它什么调控与政策。
一只敏锐、凶悍、贪婪的秃鹰。
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徐工案”,一次《外资蚕食中国产业NO.1调查》(见本报2006年2月13日A5版特别报道),使凯雷毫无疑问成为2006年中国市场最受瞩目并饱受争议的国际资本。
“很抱歉,我不能评价其他基金的任何情况。”祖文萃应该已经经历过很多次这种场景,对这种提问以及回答都显得驾轻就熟——虽然他是凯雷集团(CarlyleGroup)亚太增长基金负责人,但每每却被问到并购基金的情况——许多人并不了解,凯雷翼下有四只猛虎:并购、增长、房地产和杆杠融资基金。卷入旋涡最多的,其实是其中的并购基金。
但祖文萃的尴尬似乎无可避免。凯雷并购基金和它的“秃鹰”形象,已经给整个凯雷集团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凯雷的秘密是什么?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