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
万科和它的领导者王石是中国企业界少有的“好公民”,最近他们却因王石妻子王江穗买入万科A股票而陷入尴尬境地。本周,王江穗将因误操作而带来的投资收益上交公司,王石坦诚的解释与道歉得到了公众的谅解,这一事件最终圆满解决。万科作为中国公司治理标杆的好名声、王石是中国经理人中的好公民是他们获得谅解的重要因素。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因好名声而招致的恶意责难、某些仅停留“在煽情的层面”的观点值得反思。
上市公司高管或直系亲属根据消息买卖公司股票,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存在的弊病之一,也是公众情绪的敏感之处,一触即发。王石妻子王江穗买入万科A股票事件无疑具备用来讲一个煽情故事的所有特征:契合公众情绪;与一家知名公司的长期声誉正好相抵触;与名人有关。但是,仅有树立社会公正的良好愿望,而不细加分析就发表看似立场鲜明的、其实没有多少事实基础的观点,毫无疑问是不负责任的。更何况我们可以看到,某些观点其实只是打着社会公意的旗号而已。
某种意义上说,王石妻子王江穗买入万科A股票,在“情”上或有微疵,但根据现在披露的信息,在“理”上并无不当之处。这是一次正常的投资行为被错误放大的事件,是那种“我终于抓住你了”的兴奋主导的,幸好公众很快发现“抓”错人了。事情的起因是,王江穗在7月6日购入46900股万科A股票,随后按规定向上市公司董秘报告,并于7月10日在深交所网站作出相应披露。这一投资行为最初并未引发多大注意,但随后万科公告一系列利好消息,万科A股价一路攀升,引来这一投资“疑似内幕交易”的质疑。在舆论压力下,万科发布公告应对,称王江穗决定在7月23日卖出股票,并将收益上交公司。王所持股票在预定日期卖出,深交所也正面回应称“王江穗买万科股票并不违规”,给此事件作一了结。
在这一事件平息的过程中,王石通过个人博客发表的道歉文章帮助他和万科重获公众信任。根据王石在自己被广泛阅读和评论的博客文章中的说明,买入万科A股票是受托为王江穗理财的一位人士操作失误引起的。王石一贯的良好记录、他表现出的坦诚、以及他解释事实的逻辑这三个因素一起帮他与妻子获得了公众的谅解。但如果从较为愤世嫉俗的视角出发,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万科和王石没有好名声,这一事件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现。
这一事件的触发因素是情绪,但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应对类似道德伦理问题上,我们缺乏有效的理性分析方法。很多人抓住一条原则比如“反对内幕交易”就直接得出判断“王石夫妇有错”。按照伦理分析的波特图式,这样的分析其实跳过了中间的几个步骤,发生误解是很正常的。波特图式将伦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定义、价值、原则、忠诚),帮我们确定那些最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构建自己的行动指南。利用它,我们也可以更快地找出导致对一个伦理问题的不同判断的“利害攸关的分歧”。
要分析王石妻子买入万科A股票事件,首先要做的是定义,即描述事情的情形,列举适用的法律限制。其次,明确最重要的价值,比如对这一事件我们信奉的价值观是理性态度和公正对待每一个人(包括名人),而有些人所信奉的价值观则是维护广泛的社会公意。在这一层次可以有很多强调不同重点的价值,很难说谁对谁错。第三,明确价值观下所应遵循的原则,比如我们的原则是根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是明确“我们忠诚于谁”这个问题。有的人会选择公众利益、市场经济这样的抽象概念,而我们认同如下观点:那些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的人不应该被抽象概念牺牲掉。这是因为,我们坚信,对一个人的公正就是对所有人的公正。
在现实面对伦理问题时,很少有人会按如此步骤一步步分析,但平静下来的这种四步式分析能帮我们发现,有些判断出现失误的根源是因为分析者不自觉中跳过了第三、第四步,特别是那个至关重要的“忠诚于谁”这个问题。那些煽情式的观点,实际上是忠诚于群体情绪的最坏一面,也可以说是分析者忠诚于自己内心渴求的最坏一面。
万科和它的领导者王石是中国企业界少有的“好公民”,最近他们却因王石妻子王江穗买入万科A股票而陷入尴尬境地。本周,王江穗将因误操作而带来的投资收益上交公司,王石坦诚的解释与道歉得到了公众的谅解,这一事件最终圆满解决。万科作为中国公司治理标杆的好名声、王石是中国经理人中的好公民是他们获得谅解的重要因素。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因好名声而招致的恶意责难、某些仅停留“在煽情的层面”的观点值得反思。
上市公司高管或直系亲属根据消息买卖公司股票,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存在的弊病之一,也是公众情绪的敏感之处,一触即发。王石妻子王江穗买入万科A股票事件无疑具备用来讲一个煽情故事的所有特征:契合公众情绪;与一家知名公司的长期声誉正好相抵触;与名人有关。但是,仅有树立社会公正的良好愿望,而不细加分析就发表看似立场鲜明的、其实没有多少事实基础的观点,毫无疑问是不负责任的。更何况我们可以看到,某些观点其实只是打着社会公意的旗号而已。
某种意义上说,王石妻子王江穗买入万科A股票,在“情”上或有微疵,但根据现在披露的信息,在“理”上并无不当之处。这是一次正常的投资行为被错误放大的事件,是那种“我终于抓住你了”的兴奋主导的,幸好公众很快发现“抓”错人了。事情的起因是,王江穗在7月6日购入46900股万科A股票,随后按规定向上市公司董秘报告,并于7月10日在深交所网站作出相应披露。这一投资行为最初并未引发多大注意,但随后万科公告一系列利好消息,万科A股价一路攀升,引来这一投资“疑似内幕交易”的质疑。在舆论压力下,万科发布公告应对,称王江穗决定在7月23日卖出股票,并将收益上交公司。王所持股票在预定日期卖出,深交所也正面回应称“王江穗买万科股票并不违规”,给此事件作一了结。
在这一事件平息的过程中,王石通过个人博客发表的道歉文章帮助他和万科重获公众信任。根据王石在自己被广泛阅读和评论的博客文章中的说明,买入万科A股票是受托为王江穗理财的一位人士操作失误引起的。王石一贯的良好记录、他表现出的坦诚、以及他解释事实的逻辑这三个因素一起帮他与妻子获得了公众的谅解。但如果从较为愤世嫉俗的视角出发,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万科和王石没有好名声,这一事件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现。
这一事件的触发因素是情绪,但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应对类似道德伦理问题上,我们缺乏有效的理性分析方法。很多人抓住一条原则比如“反对内幕交易”就直接得出判断“王石夫妇有错”。按照伦理分析的波特图式,这样的分析其实跳过了中间的几个步骤,发生误解是很正常的。波特图式将伦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定义、价值、原则、忠诚),帮我们确定那些最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构建自己的行动指南。利用它,我们也可以更快地找出导致对一个伦理问题的不同判断的“利害攸关的分歧”。
要分析王石妻子买入万科A股票事件,首先要做的是定义,即描述事情的情形,列举适用的法律限制。其次,明确最重要的价值,比如对这一事件我们信奉的价值观是理性态度和公正对待每一个人(包括名人),而有些人所信奉的价值观则是维护广泛的社会公意。在这一层次可以有很多强调不同重点的价值,很难说谁对谁错。第三,明确价值观下所应遵循的原则,比如我们的原则是根据事实进行理性分析。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是明确“我们忠诚于谁”这个问题。有的人会选择公众利益、市场经济这样的抽象概念,而我们认同如下观点:那些有血有肉、有名有姓的人不应该被抽象概念牺牲掉。这是因为,我们坚信,对一个人的公正就是对所有人的公正。
在现实面对伦理问题时,很少有人会按如此步骤一步步分析,但平静下来的这种四步式分析能帮我们发现,有些判断出现失误的根源是因为分析者不自觉中跳过了第三、第四步,特别是那个至关重要的“忠诚于谁”这个问题。那些煽情式的观点,实际上是忠诚于群体情绪的最坏一面,也可以说是分析者忠诚于自己内心渴求的最坏一面。